站在故宫的门口

2021-10-14 00:12符项杰
成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中式素描

符项杰

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对科学的探索,是人类美好的品质。当下,随着通讯技术和交通的发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只需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联系起来,各种不同的文化也随之高度融合与碰撞。中西方文化如此得不同,又如此得互补。许多人为了追寻不同文化的魅力,踏上了千里追寻的脚步。

幼时站在故宫的门口,第一感受是故宫的雄伟和神秘。深刻记得当时有一位外国大叔,在午门外认真地素描,勾勒出丹朱色的城台和五座错落有致的城楼,还依稀可见素描本下面压着的其他建筑画作。大叔身旁的背包里还有几本中式建筑的厚重书籍,一看就是对中式建筑非常有兴趣的外国友人。

我靠近大叔想近距离观看,大叔没有察觉出我,依然认真专注地画着。我耐不住好奇,就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对其说道:“先生,您画得很好,故宫为何吸引您在此画画呢?”大叔看了看我,回答道:“我是建筑师,来自英格兰,我对各国的著名建筑都很感兴趣。我此次时间不多,今晚就要离开,但还是很想来目睹一下故宫的风采,我要用自己的笔画下来。但故宫建筑太博大精深了,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深度挖掘,我还会再来的。”

大叔的话,引起了我对文化坚守的思考。梁思成先生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产生它自己的建筑,就像故宫是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故宫,作为中国最震撼人心的宫殿,中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古建筑群之一,历经了六百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明清两代王朝的更替和兴衰。

它曾是政治中心,24位性格各异的皇帝在这里发号命令,造就了几段和平而繁荣的时代,也引导了一个新世纪的来临——对中国来讲,这是一个失败和极端困難的世纪;它是文化艺术品中心,古建筑、青铜器、书画、陶瓷、藏书与档案……62万件文物在漫天战火中艰难南迁,保留下一个民族刻在骨髓中的记忆。时至今日,还有许多文物流失海外,令不少国人感到心痛。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和政府竭尽所能、采取各种方式寻回散失的国宝。恰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

2020年,正值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紫禁城建城600周年,我看了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故宫100》。当厚重的故宫大门缓慢地打开,我彷佛站在了历史的一端,感受到的是千百年未曾断绝的文脉。五千年泱泱华夏,六百年倏忽而过,红墙下是历史的斑驳,风雨中洗练铮铮风骨,当角楼的大雁飞过,城内与城外,隔着过去与现在,隔着变与不变的光阴。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站在故宫的门口,在人声熙攘间,我似乎触摸到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脉络,不觉间泪流满面。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中式素描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武汉素描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