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在湖北省高职院校传承路径研究

2021-10-14 00:42曹学
速读·中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高职院校

曹学

◆摘  要:民俗体育作为地方民众在当地的生活环境中所创造、沿袭和传承的文化事项,是广大民众常年生活经验的汇集和智慧、思维和价值的结晶。湖北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俗体育。伴随着民俗体育进学校校园活动的广泛开展,本文对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如何融入民俗体育,如何实现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的传承路径提出策略。

◆关键词:民俗体育;高职院校;传承路径

从2003年开始,湖北省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进学校,课改后中至少有几十所大中小学进行了民俗体育进校园的课改试验,开发的项目也多达几十种。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当下的民俗体育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角色、作用和价值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新的时代背景,在此大的环境发展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对湖北省高职院校民俗体育进校园活动进行新的定位和思考。

1民俗体育在高校开展现状

1.1现代体育文化冲击,导致高校民俗体育开展缺失

当今体育全球化导致奥林匹克风靡全球,各国无一幸免。当然是时代的进步,然而面对现代体育文化冲击反应各不相同,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借助西方奥林匹克精神积极改造,提升了国际上的地位。我国高校也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全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课程多以“三大球、三小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教学为主,导致许多大学生对民俗体育闻所未闻,潜意识产生抵制情绪,造成对民俗体育文化陌生和文化认同感缺失。

1.2民俗体育传承人才匮乏

民俗体育传承需要师徒传承,然而有一些诸如“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落后的传承思想导致传承越来越难;民俗体育项目没有统一教材,只是通过观察、模仿进行习练,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随机传授,容易受外界影响中断学习;口传身授小规模人才培养,传承人数量少,易造成技艺萎缩,后继 无人困难局面。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多有传承人发展无固定收入,然而当今生活开支加大,没有经济收入导致大量青壮年迁移,常驻人口锐减,男女比例失调,年龄结构失衡, 一些通过口传身受的民俗体育活动往往因传承人消逝而失]傳。

1.3高校为经济效益,随意改变民俗体育规则

为了迎合现代体育竞技体育的需求,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随意改编,导致民俗体育项目僵化,慢慢地摒弃了民俗体育应有的特色。部分高校虽然引入了民俗传统体育,然而为了经济效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使得教学内容匮乏,追求技术动作练习,精神内涵阐释完全缺失。

2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如何传承

民俗体育有其独特的知识、技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将湖北省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简单定义为一门体育课程。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地方高校、各部门分工协作,进行系列调研和科研。

2.1在高职院校加强民俗体育文化传播,建立文化自信

民俗体育是民俗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具有神秘色彩,与现代体育相比给人一种较为抽象的感觉,使人理解难度增加。在湖北省高职院校加强民俗体育文化传播,建立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也是民俗体育传承、发展的路径之一。高等学校作为民俗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加强民俗体育文化传播、学习,增强文化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建立文化自信,让民俗体育文化融入学生生活,感受民俗体育文化魅力,做民俗体育文化传播的骨干。

2.2在高职院校开发民俗体育教学资源

湖北省作为全国教育大省,各地方高职院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开设民俗体育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以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方式扩大受众面,促进学习者找到兴趣点、激发学习热情。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组织相关专家研究民俗体育的技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结合本校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

2.3脱离经济利益,突破教育瓶颈

树立正确保护观念,脱离经济利益驱使,引入民俗体育项目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本土体育文化环境,学校相关部门应提供经费保障教师不受经济利益驱使;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遵循民俗体育的特点,突出项目其独特的技艺、民族情感,重视隐性内涵的传授;高职院校要加强民俗体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每年组织教师深入民间进行民俗体育知识和技术培训,定期考察学习情况和效果。了解民俗体育历史文化背景,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教学能力。

3结语

湖北省高职院校共七十几所,然而相当高职院校关于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太少,远远没有达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果。湖北省各高校和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好民俗体育的推广和传承,将有价值的民俗体育进行挖掘并通过高等学校进行传承,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促进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毕磊.地方高校保护与传承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20(7):79-80

[2]张燕.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民俗体育进高校困境与出路[J]民族传统体育,2020(10):207-208

[3]王伟光.普通高校体育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8):104-111.

[4]姚琼,雷军蓉,郭宁.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演变与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4):67-70.

[5]彭响,朱亚成,刘如,等.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动力、机理的耦合发展及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3):66-71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20年课题《非遗保护视域下民俗体育在湖北省高职院校传承路径研究》(课题编号:GZYYB202006)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高职院校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意义结构”的重构是发展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