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6个晚熟李资源果实品质分析

2021-10-16 02:27金吉林陈守一王红林罗昌国
南方农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糖酸晚熟负相关

金吉林,陈守一,王红林,赵 凯,罗昌国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李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植物,是鲜食加工皆宜的水果之一,其中中国李(Prunus salicina)原产于中国[1]。李富含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2-4]。李树耐瘠、耐旱,能适应石漠化山区岩石裸露率高、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易旱等特殊环境,是贵州省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大且产量较高的主要果树种类之一;但栽培品种大多为中熟期品种(6—7 月成熟),熟期较集中,缺乏晚熟系列良种。本研究以贵州地区6 个性状表现较好的晚熟李资源(农家种)果实为研究对象,对果实的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贵州地方晚熟李资源良种的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贵州不同地区的晚熟李资源(农家种)果实,其中道真县(DZ)1 份,沿河县(YH1、YH2、YH3、YH4)4 份,德江县(DJ)1 份,均在2019年8月中旬及以后取样,每份样品重2.5 kg。

1.2 测定方法

单果重用电子天平测定;横径、纵径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读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参照NY/T 2637—2014 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参照GB 5009.8—2016 测定;维生素C 含量参照GB 5009.86—2016 测定;可滴定酸含量参照NY/T 839—2004B.2 测定;果形指数为纵径/横径;糖酸比为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比值,固酸比为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比值。每个样品随机取10个果实进行测定,重复3次。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 和SPSS 19.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外观品质

由表1可知,6个参试晚熟李资源果实外观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果重为10.73~40.91 g,最大的是YH2,为40.91 g,最小的是YH3,为10.73 g,6 个参试样品单果重排序依次为YH2>DZ>YH1>YH4>DJ>YH3;果实横径在2.63~4.37 cm,YH2 最高,为4.37 cm;果实纵径在2.54~4.46 cm,YH2 最高,为4.46 cm;果形指数为0.90~1.02,YH2 最高为1.02,YH1 近扁圆形,其余均接近圆形;果皮颜色为淡黄色和绿带紫红色,缝合线浅或中。

表1 6个晚熟李资源果实外观品质特征

2.2 果实内在品质

6 个参试晚熟李资源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9.30%~13.40%,其中含量最高的是YH2,含量为13.40%,DZ 最低,与其余5 个样品存在显著差异;可滴定酸含量变幅为0.65%~1.10%,其中DZ 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6.20%~9.40%,其中YH2和DJ的含量均为9.40%,最低的是DZ,含量为6.20%;糖酸比为5.64~13.69,固酸比为8.45~19.69,YH1 的糖酸比和固酸比都最高,DZ 的固酸比和糖酸比最低;维生素C含量在0.593~1.487 mg·(100 g)-1,YH2含量最高,YH3含量最低。6 个晚熟李资源果实内在品质综合比较,YH2在维生素C含量方面表现较优;糖酸比和固酸比均≥10.00的有YH1、YH2、YH4、DJ,YH1的糖酸比和固酸比最大;以上4个晚熟李均有较好的口感(见表2)。

表2 6个晚熟李资源果实内在品质指标

2.3 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分析

由表3 可知,6 个晚熟李资源各品质指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21%~59.00%。其中,单果重的平均值为22.59 g,变幅为10.73~40.91 g,极差达30.18 g,变异系数最大,为59.00%;其次为维生素C,变异系数为40.22%;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形指数,为4.21%,说明果形指数是相对稳定的性状。

表3 6个晚熟李资源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分析

2.4 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 可知,单果重与横径、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横径与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滴定酸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固酸比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固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6 个晚熟李果实10 个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

表4 6个晚熟李资源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表明,6 个晚熟李资源的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材料YH2果实有个大,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 含量最高,固酸比和糖酸比也较高,风味好的特点;材料DZ 虽然果实也较大,但其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固酸比均最低,口感不佳;材料YH1的糖酸比和固酸比最大,风味最佳,但果实偏小。综合比较,YH2 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变异系数反映表型性状在种质资源间的变异程度,从而揭示其变异格局,变异系数越大,则性状值离散程度越大[6-8]。试验结果显示6 个晚熟李果实品质指标变异较大,只有果形指数变异系数较小,相对较稳定,说明贵州晚熟李资源的遗传改良潜力很大。不同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实纵横径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固酸比、糖酸比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维生素C 含量与其他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结果与安伯义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贵州立体气候明显,复杂多样。果实品质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管理条件的影响。贵州晚熟李资源的果实品质、产量及配套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糖酸晚熟负相关
桃果实糖酸和酚类物质与口感风味的相关性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不同预冷方式对甜樱桃贮藏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影响
晚熟
不同地区烟富3号苹果果实品质分析研究
晚熟脐橙映峡江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