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有根 诗文有味

2021-10-16 21:30朱安琴
文理导航 2021年30期
关键词:山色西湖古诗词

朱安琴

【摘 要】古诗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古诗词与现代文截然不同,小学生年龄又偏小,没有过多的社会阅历,对意义深奥的古诗词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教学起来就比较困难。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古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流转至今,脍炙人口。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的要求:语文教育要回归“中国化”。可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诗词之所以难教难学,是因为古诗词的表述方式与现代文有很大不同,古诗词讲究语言凝练,内容简短,每个词、每个字都是诗人反复斟酌出来的。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抒发诗人当时真实感情。而我们有的教师只注重词面讲解,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视了学生的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韵,也不会静下心来领悟古诗词的美妙,让古诗词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精神的沃土。所以,小学古诗词教学,教师应深研教材、讲究方法、培养兴趣,让古诗词的教学高效有味。

一、追根溯源,解文意

汉字有趣味,字字有来历。每一个汉字都是逐渐演变而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追溯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蕴含的特定的文化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深刻内涵。

《司马光》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一篇小古文,安排在三上八单元,对于刚刚接触小古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既陌生又新奇,怎样让孩子,不怕小古文,甚至爱上小古文,为孩子铺设通往小古文的路,这样的“第一”篇,显得尤其重要。《司马光》原文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课前询问孩子,班级孩子基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并能娓娓道来,可是当课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时,虽然全篇仅30个字,部分孩子断句朗读都有困难,关键词的理解仅限于注释。帮孩子打开文言文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于是课堂上老师抓关键字词抽丝剥茧,与孩子一起追寻汉字之根,感受文字之美。如:“一儿登瓮”短短四个字,就有两个字“登、瓮”既难读又难写,读准字音后问:“登”“瓮”这两个字,你们为什么读得特别用力?”“因为登瓮要用上很大的力气”。相机出示“登”:表示一个人双手捧着豆走上前献出祭品。同时指导写“登”。祭坛一般设在高出,因此祭祀时要走上高台,所以“登”又有登高的意思。“瓮”借助注释我们知道瓮:一种口小腹大,用以盛东西的陶器。显然这样的解释只是照本宣科,于是老师出示 ,

猜:是什么字?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猜谜,积极性瞬间调动。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发现:上半部分像器具,而且开口很小,肚子很大,“瓮”口小腹大就变得形象直观了。接着趁热打铁,指导孩子观察文中图画:你又发现瓮有什么特点?课本中的插图“瓮”口小腹大,继续巩固:用来装水的叫什么?“水翁”;装酒的呢?“酒瓮”,此时“瓮”的形象已深深烙在孩子心中。“足跌没水中”,继续引导观察“跌”字,你发现什么?“跌”失足为“跌”。孩子们会怎样救人呢?讨论发现,原来口小腹大的“瓮”是阻碍了孩子们救人也阻碍了落水孩子自救。于是才有“众皆弃去”,“弃”的本义:扔掉;抛弃。你能口头组个词吗?“弃儿、弃妇、 丢盔弃甲”。本文中的“弃”是什么意思呢?“丢下,丢弃”。“众皆弃去”或许去急着叫大人,或许吓跑了。在万分危急之际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形象便呼之欲出。

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人的喜怒哀乐。原始的中国汉字是一种表意的象形文字,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之美,美在形态,美在音韵,美在灵性。追寻字的本义,不仅能帮助理解文本,也能帮助孩子识记、书写汉字,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文本。

二、浅斟慢酌,词有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中,很多都是千古绝唱,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讲究一个“炼”字,用词十分精妙。如果教师教学时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认真揣摩品味,并引导学生加以赏析,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轻松入诗,体味语言之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统编教材三上六单元《古诗三首》中一首,本单元的主题“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苏轼的这首诗赞美的就是人间仙境西湖的美景,全诗仅28个字,分别写出了西湖初晴后雨美妙景致。《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纵观全诗西湖晴天的美景“水光潋滟晴方好”,雨天的美景“山色空蒙雨亦奇”,难道“晴方好”仅仅是“水光潋滟”,“雨亦奇”仅仅是“山色空蒙”吗?到底“好”在哪里?“奇”在哪里,仅靠反复读,机械地读是读不出来的。晴天的美,老师先让孩子了解“潋滟”是什么意思?孩子借助注释知道“潋滟”是波光闪动的样子。那“水光潋滟”是怎样的画面呢?孩子立刻会意即水面上波光闪闪、波光粼粼。你们想不想看看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动图演示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直观的视觉效果真真切切展示了“水光潋滟”的美景。晴天的西湖不仅仅是水光潋滟很美,我们透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还会看到什么呢?学生想到岸边杨柳依依,婀娜多姿,于是“碧玉妆成一树高”“拂堤杨柳醉春烟”这样的诗句脱口而出;岸边鲜花遍地盛开,如果等到夏天湖面上开满了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古诗词碰擦古诗词,擦亮孩子思维的火花,孩子仿佛透过一扇窗,看到晴朗的阳光下,西湖千娇百媚,这才是西湖真正的“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借助注釋理解“山色空蒙”后,借助一幅幅图片,展示“山色空蒙”,远山、近景,或清楚或模糊,或朦胧或缥缈,如仙境、如水墨画……

通过这样的浅斟细酌,孩子真正感知了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当我们放慢了脚步,敞开了感觉,洞察古诗的幽微,那西湖不正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吗?古诗词短小精悍,内蕴丰厚,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光从字面上进行阅读,不去赏析字词的魅力是无法触摸到一首诗的“真味”的。引领学生拔开云雾,发现古诗词中的韵味,学生才能真正爱上古诗词,古诗词学习才会乐趣无穷。

猜你喜欢
山色西湖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西湖
本期主题:莲
雪后西湖 暖阳
夏日雨后
秋行
南沟朝阳坡早春
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