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有效实施班级管理的路径探析

2021-10-16 17:40雷蕾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5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班级管理幼儿园

雷蕾

【摘要】幼儿园是由多个班级组成的,班级是幼儿园进行教学的主要场地,一定是幼儿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区域,直接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策略的好坏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幼儿教师有效的班级管理路径进行了探析,希望可以在班级管理实施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实践思考

引言

幼儿园的班级中包含者多种多样的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幼儿教师没有重视到班级管理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只重视表层的现象。本文结合以往在班级管理中的感悟和经验对班级管理措施进行的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转化师生关系来促进幼儿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一、以幼儿为中心实施教育

在刚刚步入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师,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当幼儿在班级中出现一些违反班级规定的时候,常常对幼儿们采用批评和呵斥的管理方式,如此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幼儿效果,然而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幼儿的行为习惯。采用这种教育方式的原因主要是幼儿教师没有教学管理的经验,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刚刚步入幼儿园的教师渴望通过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来达到管理幼儿的目的。新手教师觉得不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厉害和威严,幼儿们不会对自己产生敬畏之心,班级的管理效率也无法保证。所以可以看出需要转变新手教师的管理思想,让幼儿教师清晰的知道严厉的批评是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以幼儿为中心。针对幼儿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教师要随机应变,运用灵活的手段来管理幼儿。首先要询问幼儿具体的情况,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要充分的了解,采用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实际的矛盾。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的正确引导,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促进之间的感情,让幼儿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放低姿态,和幼儿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引导育儿自主管理

制定有效的规则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和教师的互动效果。班级出现混乱的原因是由于幼儿缺乏规则意识,不知道在班级中应该做些什么。幼儿教师要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1]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不允许的,当幼儿违反了班级的规定后要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在和幼儿讨论的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参与到交流中,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之后结合讨论的结果共同定制一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班级规定。和幼儿共同定制的班级规则,会提高幼儿自觉遵守的意识。幼儿的身心还处于生长发展时期,教师可以通过隐形的提示转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语言讲解形式。比如教师要想让幼儿按照顺序上下楼梯,可以在楼梯的一侧贴上脚印标志、在洗漱处贴上顺序标志。在班级的活动区域贴上相应的图画标志。在游戏区域贴上相应的游戏图画,提醒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标记的方式让幼儿做到相应的的位置中,如此可以有效的防止幼儿出现吵闹的现象。不同教师过多的讲解,就能让幼儿知道在相应的区域内需要做些什么,促使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可以有序进行。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幼儿教师要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烈幼儿自觉遵守班级规定。

三、灵活应用班级规则

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要灵活的应用规则。在幼儿园教育中制定班级规则就是为了更好的進行班级管理,让幼儿的每日活动可以有序进行。同时可以给幼儿创设处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幼儿园中制定这些常规的管理规定是为了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无法灵活的掌握这些规定。大部分的幼儿教师觉得需要给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所以就导致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适当的减少幼儿自由,如此才能更好的约束幼儿的行为。实际的幼儿教学过程中,不但有给幼儿自由还要让幼儿自主遵守班级的规则。在平时的幼儿教学过程中,如果幼儿无意的出现一些错误行为,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教师要采用灵活性的手段来引导,避免使用死板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出现畏惧和抵触的心理。如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幼儿会带着畏惧的心理参与活动,害怕出现错误遭到老师的责罚,也会因此使幼儿失去探究的信心。导致幼儿的创造力和灵感无法在游戏中激发。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运用合适的教育手段。不仅要保证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要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四、改善班级管理环境

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但要给幼儿明确班级管理的规定,还可以将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到班级墙体中。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关注班级学习氛围的布置,认识到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影响,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出合理的内容,并要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促使幼儿处在趣味性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中。[2]在设计班级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中。促使设计出来的环境更为符合幼儿的发展,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对物品的合理摆放、材料的合理归类,进而让幼儿认识到秩序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活动中普遍出现的现象是幼儿在上完厕所后会出现吵闹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卫生间的通道墙上贴上标语或者图片由此来吸引幼儿的眼球。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墙体画的含义,以此来让幼儿理解标语的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儿歌等方式让幼儿正确的认识这些标语,在无形之中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秩序和规则意识并不是一时间养成的,需要在长时间坚持的影响和培养中形成,所以幼儿教师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要重视渗透,加强幼儿的综合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日常的行为和教育需要通过幼儿教师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中心为又如营造融洽、平等的班级氛围,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娅柠,闵慧祖,黄伊瑾.幼儿园教师有效实施班级管理的路径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8):78-81.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班级管理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