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型教学案例

2021-10-16 20:39李满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4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小学数学

李满华

摘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

关键词:指向性思维;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82

教学课题:有趣的周长

教学目标:

经历自主探究,巩固理解周长的意义及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迁移类推法,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

树叶,学生学具钟,本册数学课本,剪好的五角星,并完成《自主探究卡》第1题,16个正方形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1:经历测量不同物体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懂得测量周长的方法,初建模型思想。

出示课件:数学书、钟表、树叶、五角星图片

教师引导:同学们,昨天老师已发给大家《自主探究卡》和五角星,让大家在家里完成《自主探究卡》第1题,想办法动手测量出本学期数学课本、一片树叶、学具钟、五角星的周长,大家完成得怎么样呢?先小组内交流自己方法。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现在谁能说说数学课本的周长在哪里,又该怎么测量呢?

学生展示他们的认知和测量方法。

活动2:经历拼组图形,探索拼组方法和简单的拼组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把两本教科书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由4条长25厘米的边和2条长28厘米的边围起来,另一个长方形由2条长25厘米的边和4条长28厘米的边围起来,并且还有另一个孩子配合解说用两本数学书拼出不同的长方形。

列式:25×4+18×2 =136(厘米)或25×2+18×4 =122(厘米)

也可能先求出拼成的两个新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求出周长的,并且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不同的形状。

列式:①( 25 +18+18 )×2 =136(cm)②( 25 +25+18 )×2 =122(cm)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如果遇到更复杂的拼组图形,我们又该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活动3:经历用正方形拼组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拼组方法,探索出拼组图形周长最小的规律。

课件出示:用1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拼出哪些不同的形状,拼拼看,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大家通过读题,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

教师归纳总结:这道题解答的步骤是:先拼图形—再求周长—最后比周长。你们认为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了强调: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步是拼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拼一拼,画一画(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准备好的学具拼一拼,看看你有几种拼法?

(2)拼完后在各自的方格纸上画出所拼出图形,并标出长和宽。

各小组汇报交流各自的拼法。

有些小组可能拼成一行,有些组可能拼成两行,有些组可能拼成四行。

教师在学生拼图的基础上,引导质疑:为什么没有摆3行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

教师引导归纳:用16个正方形拼长方形,就相当于把16个正方形摆成相同数量的几行,也就相当于把16写成几乘几,16只可能写成1×16、2×8、4×4三种形式,所以只能拼成三个长方形。

教师继续引导: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拼图,有谁不用计算,就能看出哪个图形周长最短吗?

学生观察探索。

学生展示他们的观点。(很可能认为第三种拼法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最短。)

教师引导:那结果是不是这样呢?咱们就通过计算来验证一下吧!

分组自主计算周长:(抽一组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答题卡上计算)

①(16+1)×2=34(厘米) ②(8+ 2)×2=20(厘米)

③( 4+ 4)×2=16(厘米)

教师归纳:对于数学问题,我们常常会先提出猜想,但只有通过计算验证,才能说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活动4:经历探索大型物体周长的求法,培养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一些小型物体的周长的求法,也探索了如何用小正方形拼组长方形或正方形,也知道了拼组成的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所拼组成的图形哪样的图形的周长最短。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用绳子量或先量步长,再测量走一圈走多少步或用尺子一节一节地量等方法。

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方法。

教师肯定学生的设想,要求学生课后到田径场通过实际测量验证自己的设想。

教学反思

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参考文献

[1]苗桂华.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9(43):66.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小学数学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