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助读”方法探析

2021-10-17 07:00董益琴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董益琴

摘 要 高中生在古诗词学习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读不懂和读不深。其主要原因是古诗词与学生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有效缩短这一差距,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助读作用,通过使用多元化的助读方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词,深入思考和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质量。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助读方法;阅读分析策略

高中古诗词学习是学生最难学习的内容之一,学生普遍存在读不懂的情况,阻碍着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巧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读深古诗词,通过译文、背景、思维与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走进文本、进入作者情感提供助力,不断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效率。

一、译文“助读”,夯实阅读基础

“释读”是解释字面意思进行阅读理解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古诗词教学而言,其中涉及大量晦涩难懂的生僻字词,对学生理解古诗词内涵形成一定阻碍。为此,语文教师应采用“释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理清古诗词的语言结构,初步完成对古诗词的鉴赏,夯实学生深入解读古诗词深邃内涵的基础。

以《望海潮》为例,教师要明确基础性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等工具辅助阅读。接着,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关键词及其注释,包括“形胜—地理位置优越”“叠巘—重叠的山峰”“高牙—官员出行”等,让学生对注释进行核对和更正,引导学生自主对字词进行梳理,破除阅读阻碍。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是什么?写作目的是什么?写作目的可以通过诗文中的哪个字体现出来?”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回答教师问题。在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这首诗是写给杭州转运使孙何的,是投赠拜谒之作,通过“夸”字能够突出表现出全诗的目的。教师让学生自主发现了全诗的词眼,并让学生将词眼带入全文中进行解读,能够引导学生以词眼为立足点掌握全诗文的语言风格。

古诗词“助读”要以“释读”为基础,教师应让学生掌握自主解读疑难字词的方法,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通过“释读”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将基础性的教学目标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习古诗词的经验,理清字词的意思,为学生深入解读古诗词打下基础。

二、背景“助读”,走进文本意境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中即使阅读几遍也难以掌握诗词内涵,所以易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创作背景的方式,讓学生融入到当时社会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诗词,完成对古诗词的深入鉴赏,解决学生的阅读难题。

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这首词的核心内涵是“愁”,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向学生介绍本诗词创作的背景:在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丈夫去世,她与丈夫共同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经失散在战乱中。李清照漂泊到江南,从原本的衣食无忧,沦落到形单影只,这种国破家亡的情绪萦绕心头。同时,这首诗词创作于晚秋黄昏,秋景本身给人以冷清、落寞之感,再加上李清照现在的心境,更凸显出悲凉的意蕴。这与她南渡之前的作品意境有所不同,虽然作品都体现了“愁”的主题,但是《声声慢》的“愁”情更加浓厚,并且融入了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将上述的背景介绍前置到学生预习阶段,让学生结合根据背景提示阅读全文,同时还可以引入李清照的早期作品让学生对比阅读,帮助学生掌握诗文的整体基调,引领学生尽快明确阅读理解的正确方向。

古诗词创作背景介绍犹如一把“梯子”,能够帮助学生顺着“梯子”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诗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境遇,为学生理解古诗词提供助力,让学生真正走人文本、走近作者,拉近与作者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三、思维“助读”,深度剖析主题

古诗词本身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艺术创作手法,使得不同的人对同一首古诗词可能有着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解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词,促使学生从“释读”到“会读”转变,培养学生表达与创造能力,更加准确的理解作品意境和作者思想,形成自己对古诗词的独到见解,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以《锦瑟》为例,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剖析诗文,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体会诗文中迷离的意境和朦胧美。在教学目标的驱动下,教师引入以下话题:“历来学者对这首诗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你们对这首诗有着何种解读呢?李商隐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各小组发表不同的见解,并且要求各小组有理有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小组说:“我们同意课文注释的解读,这首诗是诗人回忆已逝青春之作,往事让人泪流不止,表达作者怅然若失的心境。”有的小组不认同此观点,他们认为:“这首诗是伤感作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境。”还有的小组认为:“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从首联就可以看出作者对美好过往的回忆,而这些回忆与妻子的琴瑟和谐有着莫大关联,只有与妻子在一起的时光才能称得上值得回忆的年华。”在学生分析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背诵一下李商隐其他的诗作,并结合自己对李商隐诗作的理解,写一篇介绍李商隐的小短文,深化学生对作者的认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会读”是遵循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学呈现出层次性。教师要从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发挥出组员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对诗作形成全新认知,从不同角度解读主题思想,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下作业,采用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四、问题“助读”,理清文本结构

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停留在肤浅层面,没有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写作技法和蕴含的深邃涵义,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为此,语文教师要采用精心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建立起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能够让学生保持个性化阅读,又能够让学生借助问题导向深入分析诗文,完成深度学习的过程。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作者结合运用了咏史、写景、抒情的写法,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理清史、景、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问题一,有人在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时认为作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了景色,你对这种说法是否认同?你能够重新描绘下这几句中的景物吗?问题二,作者在这样的场景之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问题三,诗作中的“豪杰”人物形象是谁?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人物?问题四,结合真实历史背景,说说周瑜是怎样的人。问题五,作者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问题六,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你能分析一下这首词里史、景、情之间的关系吗?通过上述六个问题的层层引导(问题一、问题二是关于景的问题,问题三、问题四是关于史的问题,问题五是关于情的问题,六个问题是由景过渡到情,再由情融入史,最后从史抒发情感的关系),能够让学生逐一解答史、景、情各自领域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形成更加深层次的理性认知。

古诗词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抛砖引玉,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让学生逐一攻克学习难关,通过层层解决问题、总结归纳问题,形成对古诗文的整体认知,掌握古诗文的创作手法,学会细致入微、统观全局的分析方法,进而理解作者对诗文作品的精巧构思,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古诗词教学要结合学生学情找寻突破学习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词表层含义,再结合背景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意境,之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以从多角度解读古诗词,最后再利用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结构,从而完成“助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官林中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运用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
浅析音乐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