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后盆腔感染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预防的效果分析

2021-10-18 10:0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卵巢囊肿氧氟沙星盆腔

付 培 丽

(鹿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一病区 周口 477200)

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是卵巢内部或表面生成的囊状结构,发病后可见下腹部不适、坠胀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继发感染、囊肿破裂、蒂扭转等[1]。研究发现[2],卵巢囊肿有良恶性、囊实性之分,为避免病情持续加重需及早展开手术治疗,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因创伤小、出血量少、预后效果理想等优势成为治疗该病首选方案,但围术期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极易并发盆腔感染,影响预后效果,鉴于此临床需采取科学、合理方案及早对其进行预防,旨在降低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机体各功能恢复[3]。左氧氟沙星为常见抗感染药物,为进一步明确其在盆腔感染预防中价值,本研究遴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100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纳入标准

(1)经腹部超声、妇科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者;(2)18~65岁者;(3)存在下腹部不适、坠胀者;(4)自愿进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无手术禁忌证者;(6)临床资料齐全者;(7)近期未使用抗感染药物者[4]。

1.1.2排除标准

(1)临床资料丢失者;(2)营养不良者;(3)药物禁忌证者;(4)免疫功能较差者;(5)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6)急性或慢性感染者;(7)手术禁忌证者;(8)脏器功能障碍者[5]。

1.1.3基础资料

纳入100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3.52±2.98)岁,平均病程(3.11±2.52)月,左侧21例、右侧29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3.51±2.97)岁,平均病程(3.14±2.53)月,左侧22例、右侧28例。两组数据统计P>0.05,可对比。

1.1.4盆腔感染诊断

术后间隔6h以上测定体温>38℃,白细胞计数>13×109/L,血细菌培养呈阳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浙江永宁药业,H33021475,0.1g)预防,在术前口服0.1g/次,2次/d,持续治疗3d;术后以原剂量持续治疗1周。

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江苏福邦药业,H20056974,0.1g)预防,在术前口服0.1g/次,2次/d,持续治疗3d;术后以原剂量持续治疗1周。

为确保本次治疗及研究效果,在经相关检查确诊且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后,医师需借助宣教视频为患者讲解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价值、可能出现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使其对盆腔感染有一定认知;其次告知其定时、定量遵医嘱用药对预防盆腔感染价值,并叮嘱其在围术期保持科学作息、合理运动、规律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影响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判定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实验室检查各炎症指标无异常);有效(实验室检查各指标轻微异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6]。

(2)记录两组盆腔感染发生率。

(3)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测定时采集患者肘正中静脉血5ml,以3000转/min速度离心10min,待血清分离后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统计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00%,对照组临床疗效为84.00%,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2.2 统计两组盆腔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盆腔感染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盆腔感染发生率为16.00%,组间对比P<0.05,见表2。

表2 盆腔感染发生率[n(%)]

2.3 统计两组炎症指标

治疗前两组6项指标对比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WBC计数[(6.91±1.21)×109/L]、CRP(14.42±4.81mg/L)、PCT(0.85±0.51μg/L)、IL-6(7.02±0.82mg/L)、ESR(12.68±1.52mm/h)、TNF-α(10.26±2.11mg/L)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3。

表3 炎症指标

续表3 炎症指标

3 讨论

随着近年生活及饮食结构变化、抗生素滥用等情况导致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该病以体温升高、腹部疼痛、白细胞增多等为临床症状,该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手术及预后效果,亦可延长其住院时间,在增加治疗费用的同时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状态,因此需在围术期加强对该并发症的预防,旨在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7~9]。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均为临床常见抗感染药物,为明确二者在术后盆腔感染预防中价值,本研究遴选10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明确各药物临床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96.00%)高于对照组(84.00%),盆腔感染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可见左氧氟沙星在预防术后盆腔感染中更具优势。研究发现患病后机体免疫功能及代偿功能均会下降,导致术中对手术耐受能力、术后恢复能力欠佳,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术前需通过合理手段提高患者抵抗力及免疫力,本研究在术前3d指导其口服抗感染药物。氧氟沙星作为人工合成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等特点,将其应用在革兰阴性菌所致尿道、扁桃体等各种急慢性感染中可发挥抑菌作用,使用后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10];其次该药物口服后可被机体完全吸收,生物利用率在95%~100%,且研究发现食物等均不会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给药3d后便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同为喹诺酮类药物,但其抗菌谱更广,且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因此在机体细菌抑制中更具优势。

结果显示,观察组WBC计数、CRP、PCT、IL-6、ESR、TNF-α低于对照组,可见左氧氟沙星应用于临床后可控制机体炎症状态,避免其受手术、麻醉等多种因素刺激继发盆腔感染。左氧氟沙星使用后通过抑制体内细菌DNA酶活性,不仅可阻止细菌的繁殖,亦可对其进行灭杀,达到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目的;其次该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少,使用后不会影响患者肝肾功能,术前用药3d可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后用药7d避免细菌侵袭机体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

临床认为术后留置导尿管、引流管等会导致细菌逆行感染,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发生率升高;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若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直接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细菌随器械、液体冲洗入盆腔几率。基于上述两点,医院需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以便在治疗中保持谨慎、细致态度,以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及操作水平应对各项疾病治疗;其次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还需加强清洁、消毒,在手术实施后加强巡视及卫生指导,叮嘱患者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卫生的生活习惯,降低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一旦经检查发现盆腔感染需及早选择合理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后盆腔感染预防中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亦可促进机体各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卵巢囊肿氧氟沙星盆腔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效果研究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指标的影响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89例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扭转的手术治疗体会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
卵巢囊肿:悄无声息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