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2021-10-18 01:49谢玉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谢玉峰

【内容摘要】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语文教学内容的半壁江山,古诗词中承载着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让学生能够对古人的思想情感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进而真正爱上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古代诗词中不仅体现古人的智慧,而且表达出古人的生活状态和历史事件,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学生系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领悟古人的志趣,感受到古人的魅力,进而产生情感共鸣。笔者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作为切入口,分析研究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初中古诗词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明白其中的时代特征和人们的精神风貌,看到古人的智慧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进而使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促进学生对古人智慧的解读,尤其是在字词的用法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不同于文言文和现代文,它具有极强的结构和浓缩,在短短几句诗中概括了时代、人物、事件、过程以及作者情感,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一般上到那首诗就讲那首诗,讲解完之后就接着下一首,教学内容没有建立一定的联系,缺乏长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时,在讲解时,没有一个清晰的教学主线,学生无法从模糊不清的课堂活动中了解到古诗词的真正含义和意境,只能盲目跟从教师的讲解速度。

2.内容枯燥

语文教学中,提起古诗词,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这侧面反映了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上课风格沉闷,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其次,没有抓住学生对古诗词的故事和背后的寓意感兴趣这一重点,让学生对其内容和含义进行及时的探讨和交流,导致古诗词教学课堂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不高。

3.教学落后

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枯燥的现象,学生无法接受这种上课模式,进而慢慢对古诗词学习失去兴趣。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刻板保守,而且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很少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对该首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导致学生不能融入课堂,也无法深入掌握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教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的能力有限,不能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词的魅力,学生无法产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学习体验感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①。

4.观念陈旧

受应试教育和相关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诗词的考点上,对考试内容大讲特讲,对不考的部分略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学习,这造成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也看重的是考试内容,而不在乎古诗词的深刻韵味和文化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和保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造成阻碍,不利于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和古诗词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1.转变观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原因,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想要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课堂中,主动吸收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而不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收。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不解和困惑,教师对学生关于古诗词中的通假字、名词动词化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详细回答和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古诗词的内容和学习技巧。

比如,在进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古诗词讲解时,教师可询问学生对“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回答出是用杨花的凋落和子规的啼叫渲染悲伤的气氛,进而引导学生体会“闻道龙标过五溪”时的作者情感,将学生带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中,领悟作者对王昌龄被贬龙标的同情和关心之情,并组织学生对后两句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掌握整首诗的节奏,理解诗歌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而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思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利用类比,寻找共性

初中语文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开展古诗词教学,促使学生对古诗词课堂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以类比手法为例,将同一类别或风格相近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对,找出其中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然后提炼出这一类古诗词的共性,学生集中讨论和研究,形成个人的见解,最终掌握这种共性的技巧和方法。这种学习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特点,与古诗词融为一体,在探讨和思考中掌握更多的诗词知识,提升自身的古诗词鉴赏能力②。

比如,唐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歌从题目和内容上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细看这两首诗的情感表达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的全诗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而李白的全诗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学生通过采用类比的手法,发现杜甫的诗着重讲的是对人的情感,而李白的诗侧重于对景物的情感,前者是依依不舍之情,后者是恋恋不舍之情,这两首诗都是围绕“情感”来写,而学生在讨论中不仅找到两首诗的异同,而且在阅读中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自觉地被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深深打动,产生情感共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准确抓住古诗词鉴赏的关键,进而对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

3.借助媒体,融入意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一间教室中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古诗词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将作者形象,诗歌氛围以及时代背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但能够产生直接的视觉冲击,同时,能够减少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与自己的跨时空对话,进而快速的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表达的真实情感以及其代表的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含义。

比如,在进行《黄鹤楼》这首诗的讲解时,教师可事先下载一些关于黄鹤楼的图片和视频,将其播放在多媒体设备中,学生看见真实的黄鹤楼景象后,更能直接体会到诗中描绘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的凄凉之感,心中自然而然产生和作者一样的忧伤,从而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随着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逐渐理解作者写诗时的思乡之情,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教师的黄鹤楼故事的进一步分享,学生脑海里形成这首诗的画面,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古诗词的知识,对黄鹤楼本身的文化含义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4.开展活动,理解寓意

初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选择时也会进行一定的思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高效理解诗歌寓意,提高学生诗歌学习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③。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比如,古诗词趣味故事、诗人风格大比拼、诗歌辩论赛等,以诗歌辩论赛为例,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辩论小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确定一首诗为辩论主题,对其两个寓意进行辩论,在辩论时,双方各派一个人进行阐述,在小组成员阐述观点时,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和深入反驳,教师作为主持人,对两个辩论小组的发表的论据进行比较,看哪方的论点更加鲜明,更有说服力。

以《饮酒·其五》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容易造成歧义,教师设置辩论主题为诗人陶渊明的住所和南山的心境是否有联系,正方的观点是没有联系,反方的观念是有联系。当辩论小组拿到辩论题目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收集大家对于辩论题目的看法和见解,在推选一位口才好的学生作为代表上台发言,阐述己方观点,如正方阐述:“通过分析这首诗歌的内容,可以清晰地看出陶渊明身在闹市,但是,陶渊明心存远大抱负和理想,即使外面再怎么吵闹混乱,都丝毫没有受到干扰,这就是陶渊明表达的身处闹市而心自然清净的道理”,接着反方反驳道:“诗词的首句表明作者居住在闹市,住处旁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而下一句又出现清净悠然的词语,很显然,它们没有直接的联系,进而说明陶渊明想要这种心境就需要居住到南山下,所以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和陶渊明的居所位置有联系”。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深化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掌握。

当辩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过程给予肯定和赞扬,再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最后,教师再对这首诗歌的真正含义进行深入讲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断调动自身的知識储备和诗歌认识对辩论主题进行探讨、解读,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实际上以及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了,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诗歌解读能力,学生的古诗词运用能力也得到快速提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证能力,促进传统诗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注释】

① 谭罚利.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J]. 环球慈善,2020(01):1-1.

② 李志霞. 融合传统文化,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 文理导航,2020(4):18-18.

③ 刘明霞. 品诵·欣赏·感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J]. 学周刊,2017(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