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申请前分类及不同类别申请前评估模型的建立

2021-10-19 07:06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重金属

李 亮

(云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云南 昆明650091)

0 引言

当前,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高校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但专利转化率一直较低。2020年2月,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发布《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作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以及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

专利的分类是基于对专利质量的评价。专利质量是一个复杂而不明确的概念,它与专利的文本质量、法律稳定性、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前景密切相关。目前对专利质量和基于质量评估基础上的分级分类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如下: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发布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系统操作手册》,提出并定义了表征专利自身价值大小的度量单位——专利价值度(PVD),构建了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从法律、技术、经济3个层面对专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将专利分为基础专利、基本专利、核心专利、一般专利[1]。万小丽等从专利引证、专利维持、专利范围和其他4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现有指标的含义、原理和效力,确认被引次数、权利要求数量和发明人数量3个有效指标并构建了专利质量指数模型[2]。李小娟等以专利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管理方法[3]。郑倩等提出按照“纵横模式”建立专利分级分类库,以学科或技术领域划分纵,以技术难易、市场需求强弱划分横,将专利分为推荐转化专利、可转化专利、普通专利[4]。吴红等提出将专利分为基础研究专利、萌芽期专利、成长期专利、成熟期专利、衰落期专利[5]。黎子辉等提出涵盖战略评估、技术评估、代理质量评估“三大范畴六道环节”的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体系[6]。

1 目标及实施主体

分析客体为专利技术交底书,实施阶段为专利技术方案完成之后到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专利申请之前。现阶段高校专利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提升专利质量、提高专利转化率,在此前提下,亦要加强重要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及节约财政资金。因此将提升专利质量、提高专利转化率、加强重要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及节约资金作为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的目标。实施主体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图书馆、专利代理机构及评估机构。

1.1 提升专利质量

对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或明显缺乏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技术交底书做出不予申请的决定;对部分技术已被披露的技术,建议修改保护范围或增加实验数据提出新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专利检索查新工作的实施主体主要为高校图书馆或信息检索中心,也可由专利代理机构实施。

1.2 提高专利转化率

在专利申请前评估中加入转化指标,并配套出台科研绩效考核制度、人事评聘制度,对缺乏技术创新性、没有市场转化前景,仅用于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的技术交底书不予进行申请;对具有转化潜力的技术进行专利申请,并参考评估中市场维度和技术维度的分析内容,进行后续专利运营。专业评估实施主体为评估机构,判断是否申请专利的主体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1.3 重要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

涉及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等科研项目,将可能产生会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卡脖子”问题等起着关键作用的重要科技成果。在项目立项之初进行专利导航规划,在项目执行期,对产生的科技成果进行申请前评估,筛选出核心技术并围绕其构建兼具技术深度和广度的专利池,做好专利布局,全阶段做好重大项目、重要成果的专利保护。专利导航规划实施主体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图书馆(信息检索中心),具体专利布局和专利池构建实施主体为专利代理机构。

1.4 节约财政资金

专业机构的评估报告价格昂贵,从数万到10余万不等。对于高校大部分专利来说,并没有全面评估的必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熟悉并掌管全校科研和专利情况,在专利进行申请前评估之前,将技术交底书进行分类并采用不同的评估模型,将极大地节约财政资金,且提高了申请和转化效率。评估指标确定的实施主体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各维度具体评估实施主体为图书馆(信息检索中心)、专利代理机构、评估机构。

2 技术交底书分类及评估指标选取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过电话沟通、实验室走访、前期科研工作检索等途径,按照依托项目及其类别、专利申请目的、企业合作、技术成熟度及技术特点5个方面进行评测,按照下表进行勾选并将技术成果分成技术保护类、市场推广类、定向研发类三大类别。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不同类别间出现选项交叉的情况,此时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工作经验及各校实际情况进行甄选。例如一个技术成果虽然依托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但属于目前市场的主流技术且技术成熟度较高,则可以将之归类为市场推广类项目。

表1 技术成果分类摸底表

2.1 技术保护类

该类技术成果一般依托于纵向项目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此类研究产生的成果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和前瞻性,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用来反映知识的原始创新能力。由于其不是市场上主流应用技术,目前进行转化和推广有一定困难,故先将技术成果作为专利保护起来,待后期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该成果产生需求的时候再进行推广转化。对不适合申请专利的技术,要作为技术秘密保护。

该类技术成果还有一种类别是依托国家重大项目/重点研发项目,或该技术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按照三部委《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做好专利导航、专利布局和专利池构建。专利导航和布局内容繁复且不为本文主要描述对象,故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技术保护类成果的特点,得到专利授权是其能受到法律保护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拥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选取评估指标“专利三性”以评估其授权前景;该成果是否属于战略新兴类行业,是否预期会带来较大收益,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指标评估;该成果对比现有技术,是否有重大创新,进行“技术创新”评估;该技术是否属于热点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或解决了技术瓶颈,进行“技术类型”评估。由于该类成果暂不进行推广,不再进行市场维度评估。

图1 技术保护类专利申请前评估模型

2.2 市场转化类

图2 市场推广类专利申请前评估模型

此类技术成果一般依托应用研究类项目或进行技术咨询类项目时自行研发。自行研发的技术成果一般是针对市场热点或核心技术而进行。此类技术成果一般属于市场主流应用技术,应用领域具有一定市场规模,技术相对成熟并具有一定领先性,专利申请及授权后会重点面向市场进行推广运营,寻求合作企业、寻找投融资。

同样,得到专利授权是获得保护的法律基础,需评估“授权前景”;专利的实施是否要依赖之前授权的专利是合作方看重的指标,需评估其“依赖性”;在技术维度,要对成果有一个完整的评价,给合作方吃下定心丸,成果的“技术创新”“技术类型”“迭代威胁技术”及“应用领域”都需作为评估指标;对要推广的成果而言,对其所在领域的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该技术成果在市场中处于什么位置,对寻求合作和投融资以及在合作中得到最大化收益具有指导性作用,选取“市场容量”“市场趋势”“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就绪度”作为评估指标。

2.3 定向研发类

定向研发类成果为受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委托研发产生,或科研团队前期和企业在此领域有过深度合作,表现形式一般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类合同。合作开发类成果直接面向企业需求或行业需求,解决企业或行业中特定的技术难题或技术需求,技术成果研发完成后的应用和实施主体为合同委托方,不再面向整个市场需求合作。

图3 定向研发类专利申请前评估模型

为了专利授权后的顺利实施及利益分配中保护发明人权益,选取专利“授权前景”“侵权可判定性”作为评估指标;技术成果完成后需由委托方实施,为保证技术顺利实施及在利益分配时尽量维护我方权益,对“技术创新”“迭代威胁技术”和“技术成熟度”进行评估,由于技术成果是针对具体技术需求研发,对技术类型、应用领域不再进行评估;在市场维度,重点评估该成果的“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就绪度”,由于市场大致已确定且委托方对市场有更清楚的了解,则对市场趋势、市场容量等不再做评估。

3 以“一种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为例的具体分类及评估

以本中心已完成的“一种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交底书为例,调研了解填写摸底表。该项目依托应用基础研发类纵向项目;应用领域为重金属废水处理,属于该领域内的前沿技术;该技术不是受企业委托进行研发,但科研团队前期有其他环保类技术得到企业应用的先例;该技术已完成实验室研究,需寻找合作企业进行小试和中试;发明人团队有强烈的转化意愿。根据以上情况,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员将其分为市场转化类,其技术具有一定领先性和创新性且为市场主流应用技术,以得到专利授权为基础,着重评测其技术维度和市场维度的多个指标,参考《专利价值分析指标系统操作手册》建立专利维度(占比20%)、技术维度(40%)及市场维度(占比40%)的申请前评估模型。数据库选择:智慧芽专利数据库、sciencedirect 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

3.1 专利维度

3.1.1 专利三性评价

本专利采用一步法合成巯基、羧基双官能化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超顺磁性和高吸附容量,且制备方法简单且条件温和,具有显著进步。综上所述,此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较高,新颖性得分为3.5 分,创造性得分为 9.8 分,实用性得分为 1.75 分。

3.1.2 依赖性评价

本技术方案对已有知识产权具有依赖性,得分1.5 分。

3.2 技术维度

3.2.1 技术创新度分析

本技术使用 Fe3O4、多巴胺盐酸盐、2,3-二巯基丁二酸等材料,采用一步法合成巯基、羧基双官能化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属于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度强,此维度得分为 4 分。

3.2.2 技术类型

3.2.2 .1热点技术

本技术纳米颗粒吸附剂制备方法简单且条件温和、具有高吸附容量、分离回收简单、无污染,属于热点技术,该维度得分为 3.125 分。

3.2.2 .2核心技术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的结构特征和表面上的功能基团。本技术的吸附剂具有巯基、羧基双官能化功能基团,可高效捕获金属离子,并通过外磁场从水中分离回收吸附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属于核心技术, 此维度得分为 3.125 分。

3.2.2 .3前沿技术

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为纳米材料、膜分离材料与工艺开发等。本技术为双官能化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属于前沿技术,此维度得分为3.125 分。

3.2.2 .4技术瓶颈

目前实际使用的吸附材料普遍存在成本高或具有二次污染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廉价、高效且环境友好的新型吸附材料来解决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纳米颗粒吸附剂具有高吸附容量、分离回收简单、无污染等特点,旨在解决行业技术瓶颈,此维度得分为3.125 分。

3.2.3 技术迭代威胁

未来吸附剂研究方向为新型吸附材料的研发、设计合成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专性吸附的吸附剂、设计可回收再生且价廉的吸附剂等。本专利技术对Pb(Ⅱ)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和高选择性,且可回收,符合行业发展方向,迭代威胁弱,此维度得分为 4 分。

3.2.4 技术适用范围

本专利技术对 Pb(Ⅱ)、Cu(Ⅱ)离子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尤其对 Pb(Ⅱ)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和高选择性,有望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吸附剂应用于含 Pb(Ⅱ)废水的治理。其应用范围窄,此维度得分 1.5 分。

表2 “一种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前评估得分

3.3 市场维度

3.3.1 市场容量及趋势

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中国每年产生 400 亿吨左右的工业废水,其中重金属废水约占60%,重金属污水排放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在重金属相关产业环节鼓励使用减少重金属产生的技术工艺,以及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率等,所以预计未来重金属废水处理市场增长不大。综上所述,重金属废水处理市场容量属于百亿元级市场,市场增长趋势基本持平,市场容量得分 8 分、市场趋势维度得分为 9 分。

3.3.2 市场竞争力

目前,重金属污染物中主要金属污染源有Cu、Pb、Ni 等。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与其他方法比较,吸附法适应于各种重金属废水,特别是低浓度废水和废水的深度处理,并对采用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剧毒和难降解的污染物也有明显处理效果,而且该方法还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和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吸附法是一种经济、有效和最具推广应用价值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本评估项目是研发一种纳米颗粒作为吸附剂,制备工艺简单且条件温和,对重金属 Pb (Ⅱ)、Cu(Ⅱ)离子的高效捕获,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竞争力维度得分为12 分。

3.3.3 市场就绪度

根据前期调研可知,目前本次评估项目研究进度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并未产品化。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市场就绪度(MTR)9 级量表,可以得出本次评估项目市场就绪度为 2。根据评分规则,此项目市场就绪度维度得分为 3 分。

根据技术、专利、市场维度的评估结果可得出,本次评估项目总得分为70.55分具有较好的市场转化前景和专利授权前景,建议申请专利保护,并撰写商务计划书,到技术交易市场寻找合作企业和寻求投融资。

4 结语

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以提升专利质量、提高专利转化率、加强重要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及节约资金为专利申请前评估的目标导向,实施主体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图书馆、专利代理机构及评估机构。针对高校专利的特点,将技术成果划分了技术保护、市场推广、定向研发三大类别,并对不同类别的技术建立了专利申请前评估模型,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部门、科技工作部门的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重金属
专利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发明与专利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ICP-AES、ICP-MS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对比研究
再生水回灌中DOM对重金属迁移与保留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