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H整合护理干预对淋巴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1-10-20 03:08葛晓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淋巴瘤效能依从性

葛晓霞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化疗为淋巴瘤常见的治疗手段,为降低化疗过程中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临床通常留置深静脉导管[1]。由于患者受到疾病和病痛的折磨,以及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效能不佳,影响疾病的进一步治疗[2]。KTH 整合式干预是融合知信行模式(KABP model)、跨理论模式(TTM)和健康信念模式(HBM)3种模式开展的护理干预方法[3]。本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观察KTH整合干预对淋巴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82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均通过临床病理确诊为淋巴瘤;年龄>28岁,<70岁;具备常规理解能力和认知功能;患者及家属清楚该研究且愿意配合;无化疗禁忌证。排除条件:合并其他原发性肿瘤;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慢性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视力或听力障碍者。脱落条件:由于其他因素中途退出研究或治疗;研究中途发生病情加重导致死亡;资料不全或转院。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28~70岁,平均51.24±3.92岁;病程1~4年,平均2.43±0.61年;接受教育年限10~14年。观察组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29~70岁,平均51.37±3.75岁;病程2~3年,平均2.53±0.10年;接受教育年限9~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从沟通中评估患者的精神情况,明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让患者深入了解淋巴瘤的治疗过程,并告知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明白该不良反应在停止化疗后可自动消失,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提升对治疗的信心。按照患者不同身体素质来确定营养方案[4]。

1.2.2 观察组 采用KTH整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提供全面且延续性的健康信息,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并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理念,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

(1)理论知识学习:构建KTH整合护理干预小组,形成认知学习模式、跨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依照H、T及K的理论来制定健康教育方式、落实流程、评估形式等。

(2)评估与敲定: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基础资料并记录,为患者设立个人档案,按照患者的评估结果即对淋巴瘤治疗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情况等,针对性给予KTH整体护理干预[5]。

(3)操作落实:按照跨理论模式评估淋巴瘤患者知信行,对健康信念模式制定个性化项目,选择合适形式向患者及家属阐述淋巴瘤发病因素、疾病机制、症状、病情发展等,可以按照患者身体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适当为患者讲述,与此同时也可分阶段与患者沟通,每次时间控制在30 min内[6]。按照T整合模式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情况进行等级评估,通过H理论引导应用不同模式开设个性化健康宣教,其中主要包含:①淋巴瘤发病机制、危害程度、治疗方法、康复及化疗相关事项等,护理人员也要告知患者自我管理对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重新找到自信,提高治疗依从性。②仔细告诉患者药物正确的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叮嘱患者按照医嘱用药,避免出现多服或不服等不良事件。③按照患者具体恢复状态实施针对性运动训练计划,主要以散步、打太极拳、广场舞等为主,每周进行3次,每次时间控制在1 h之内[7]。④护理人员成立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QQ群、微信群等,定期在群里推送淋巴瘤饮食方案、运动方案等,对患者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可以具体化给予解答,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定期给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的身体变化要及时掌握和记录,在电话随访时也要告知患者下次复诊的时间,避免患者忘记[8]。⑤应用肿瘤科APP网络平台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定开放性的问题,实施一对一的形式提问,如:您觉得出院后,在疾病恢复期对您生活有什么影响;您需要在生活或疾病护理方面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在您出院后,您的生活质量与以前比较,差距大吗?提出以上问题需要鼓励患者做出回答,护士需填写回访记录,反思本次访谈中的不足。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评定量表[9],该量表包括遵医行为、服药情况、健康行为和日常生活。总分44分, 评分越高代表其个体自我效能感越高。

(2)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是以患者的日常饮食、有氧运动、基础检查、用药情况4个维度作为本次评分标准,总分为0~35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治疗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总评分高于对照组,除健康行为维度外其他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中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持续递增。淋巴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的疼痛,因此患者经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烦躁等不良情绪,心理韧性也会大幅度降低,导致患者在治疗时配合度差,进而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10]。淋巴瘤患者大多因为身体上的痛感和心理上的创伤不愿接受护理人员的干预,甚至有些患者拒绝配合护理工作,这类患者大多都是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者有自杀倾向[11]。有相关研究指出,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护理方式得到缓解,因此,本科室提出了KTH整合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得到提升。KTH整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的认知错误,对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起到规范化效果,能够达到患者维持健康信念指标[12-13]。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KTH整合护理干预是为患者打造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可帮助患者积极调整情绪,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自己内心错误的认知,并通过潜意识干预行为让患者勇敢面对疾病,从心理学结构理论技术整合发展手段对患者实施干预,进而提高患者自身认知,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行动性[14]。观察组中的护理方式可提升淋巴瘤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KTH模式融合了知信行、跨理论、健康信念3种模式,其中知信行是对人类行为进行改变,由此可获取知识,从而产生信念的组成阶段[15];跨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改变应该依照无意识或意图期与行动期不同形式的应用,为患者匹配合适的护理手段;健康信念模式主要是对患者个体期望、思维、推理等主观意识过程进行主导,是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形成健康行为的关键,三者相互融合制定护理计划措施可与患者个体化需要提供针对性服务。

综上所述,对于淋巴瘤患者给予KTH整合干预,可提升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淋巴瘤效能依从性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