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2021-10-20 05:30齐本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材料

齐本莹

[摘   要]地理学科有“文”有“理”,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学科融合的理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语文阅读与地理教学融合”为例,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科融合;综合思维;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01-02

一、地理教学中的学科融合

1.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是在承认学科之间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1]。

各种学科之间,虽有较大的差异性,但也不乏相通之处,而学科融合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要进行学科融合,应找到学科体系结构和学科知识内容等的共通之处,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是主体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既能优化本学科的教学过程,又能传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并极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成果。成功的学科融合,可以使多种学科同时得到相应的发展。

2.地理教学需要学科融合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教育概论》一书中指出,教育是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因素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关联,形成积极影响学生发展的合力。可以说,跨学科视角的课堂教学顺应着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共鸣。因此,在学习研究地理学时,必定会要用到其他多门学科的学习内容、研究方法及规律[2]。

3.地理与语文的学科融合

笔者认为,地理与语文两门学科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及分析地理学科知识,并在应试时更好地进行审题和答题。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中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文字量较之前有显著的增加,综合题的答题要求也明显提高,学生经常会出现“答不完、答不全、答不好”的现象。因此,可通过课外阅读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可通过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和信息的理解及提取能力,也可通过语文文字表述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能力。

其次是地理知识的储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中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例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对黄土高原地区一年四季变化的描述,沈从文的《边城》和《湘行散记》中对湘西地区地形、水文、气候、人文地理等的描写。只有了解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才能真正看懂作品,理解作者描写这些的深层次意图。

再次是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应让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3]”。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更是人类社会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从语言文字中,可以获取一定的信息,并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自身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二、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在地理教学中,若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以语文阅读理解为辅助,以地理问题的思考为主要途径,既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地理眼光来欣赏文学作品,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本文以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些片段为例,谈谈如何在閱读文学作品时学习、研究地理问题,做好语文与地理的学科融合。《平凡的世界》,全书百万余字,展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陕北地区普通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书中人物历经十多年的坎坷,发生了一个个让人唏嘘的、感人肺腑的抑或惊心动魄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黄土高原密不可分。在书中,笔者看见了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看见了庄稼的播种和收获,看见了植被四季的变化,也看见了煤矿产区的昏天黑地。该书处处是故事,是材料,是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在此,笔者选择几处典型材料,进行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材料一(节选自卷三第一章)

此刻车窗外依次出现的只是内陆省的三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

展现在眼前的这几百里绿色平原,当然是全省的“白菜心”了。……

南边云雾缭绕的蔚蓝色山峦,是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分水岭。……

[活动设计]请学生分析材料中所提到的“三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可设置以下问题:

1.材料中描写地理环境的哪句话可以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自然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请你试着来分析。

2.“白菜心”描述的是什么地形?形成原因是什么?

3.“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是指哪两个水系?“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分水岭”是指什么?

[设计意图]节选文字中,作者提到了三种地形:高原、平原和山地。学生学过,形成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主要外力原因是流水侵蚀,而材料中提到的平原应该是流水堆积而成。至于有关分水岭秦岭的内容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还可以设置有关水土流失的问题。文中的描述,对解题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材料二(节选自卷一第二十六章)

严重的旱情使双水村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

所有的人现在都把仇恨集中在上游几个村庄——这些村子依仗地理优势,把东拉河里的水分别拦截了。……

雙水村的人愤怒地咒骂着这些“水霸”……

[活动设计]结合所选材料,联系地理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所描述的自然灾害,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设置以下问题:

1.这里描述的是什么自然灾害?分析其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在容易发生该自然灾害的季节,当地人们应如何防止这种灾害的发生,或者如何缓解该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

[设计意图]在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少,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加之当地人口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水资源贫乏,因此,材料中描述的自然灾害应是旱灾。在这样的环境里,水关系到庄稼的丰收,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命脉,甚至关系到生命。在干旱季节,河流就是水源。雨水、河水无人管理,上游都争着截留水,下游的人去要水不一定能要到。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找政府沟通不一定及时有效,庄稼又等不起,所以,村民才会为了争水而起冲突。后面的故事中还有很多情节与此有关。通过对所选材料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地降水的特点,更深刻地体会到黄土高原水资源的贫乏,也对上下游在利用水资源时的关系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水资源”这样的关键措施。

材料三(节选自卷四第一章)

傍晚,当暮色渐渐笼罩了北方连绵的群山和南方广阔的平原之后……

铜城无铜,出产的却是煤。……

如今,杂居在这座煤城的就有全国二十四个省市籍贯的人——其中以河南人为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活动设计]所选材料中涉及了很多地理学科内容,如地形、矿产、工业区位、人口迁移,甚至可以联系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可设置以下问题:

1.铜城发展工业的核心部门是什么?分析其区位因素。

2.铜城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能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

3.这类工业的发展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请你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几个建议。

[设计意图]所选材料文字语言优美,但又不失北方的气魄。铜城的原型是铜川市,煤炭资源丰富。文字对矿产、交通、市场都有形象具体的描述,充分反映了影响煤炭工业分布的区位要素。另外,学生也可参考教材“德国鲁尔区”或者“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相关内容来阅读所选材料,根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衰落—重新振兴这样的一条线索,来探索这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科融合下的地理教学并非淡化、虚化本学科的教学。地理教师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各学科知识,指导学生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更广阔的视角来“借力”其他学科优化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行为。学科融合下的地理教学是具有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价值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晓彤.学科融合视野下的高中诗词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2]  杨焕合.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学习地理:数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4):16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材料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可爱的小瓢虫
“超学科”来啦
材料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