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妃为什么大多出身平民?

2021-10-20 09:19剑惊禅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明王朝干政皇后

剑惊禅

史料有记载的皇帝后妃,家世都十分显赫,有的皇帝甚至需要依靠妻子的母族才得以登上帝位,称霸天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能成为皇帝的女人,必是不平凡女性。但是,有一个朝代偏偏不按套路出牌,这个朝代的皇帝、皇后、妃嫔,大部分都是平民出身,这就是大明王朝。

为什么大明王朝的后妃都是普通女子?这还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

平民皇帝与平民皇后携手走上权力的巅峰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一户贫困农民家里,从小过着穷苦的生活。后来,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去世,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

为了谋生,朱元璋四处漂泊,走投无路之下去了皇觉寺,剃度为僧,做了和尚。本以为生活会好起来,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流离失所,即便是佛教圣地,也不能幸免。因为闹灾荒,寺庙里没有余粮,为了活命,住持就让和尚们出去化缘。于是,朱元璋离开寺庙,又开始了流浪生活。

此时,安徽定远县的郭子兴等人起兵抗元,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军逐渐壮大。朱元璋儿时的玩伴汤和给他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思虑再三,朱元璋决定投奔郭子兴。这是朱元璋开启人生巅峰的起点,也是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马氏。

马氏是郭子兴的养女,原本是富豪之女,但她的父亲因杀人不得不逃往他乡避难,马氏便被托付给了郭子兴照顾。郭子兴是马氏父亲的生死之交,再加上马氏从小聪明有才,长大后更是举止端庄,聪慧无比,因而深得郭子兴夫妻俩的喜爱。郭子兴一直想着要给她找一个好夫婿。这时,在军中名声不错、勇敢上进的朱元璋进入了郭子兴的视线。郭子兴对朱元璋仔细考察一番后,便认可他成为自己的女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马氏嫁给朱元璋后,两人十分恩爱,朱元璋非常尊敬马氏,俗话说“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朱元璋虽深受郭子兴信赖,但郭子兴脾气暴躁,容易听信谗言,经常臭骂朱元璋。有一次他听信别人挑唆,把朱元璋关进黑屋,不给他吃喝,马氏得知消息后,悄悄给朱元璋送去肉饼。为了不让人发现,她将滚烫的肉饼藏在自己的肋下,皮肤上因此被烫出红红的印子,朱元璋看了很是心疼,也对马氏更加敬重。马氏还拿出自己的体己钱,送给养母和郭子兴的妾室,让她们帮忙说好话,郭子兴这才消气把朱元璋放了出来。

朱元璋后来建立明朝,册立马氏为皇后。马皇后贤良淑德,常常劝诫朱元璋不可随意杀人,对待朱元璋的后宫嫔妃也仁义宽厚。虽然贵为皇后,但她勤俭节约,会自己缝制衣衫,并将其发放给无人照料的孤儿老人,剩下的会给皇子公主裁成衣物,苦心教育子女要爱惜钱财,称得上是一代贤后。虽说是郭子兴的养女,同时贵为皇后,但是归根结底,她同朱元璋一样,都是出身平民,最终走到了权力的巅峰,也开启了大明王朝平民皇帝与平民皇后这一独特现象。

外戚干政?女人掌权?明朝皇帝表示,想都别想

历史证明,女人的权力巅峰不仅仅只是皇后之位。垂帘听政,最后像武则天一般称帝也并非不可能,但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这种事情被扼杀在了摇篮,这就不得不提到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外戚,指的是帝王的母族以及妻子的家族。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有过外戚干政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多是继任新君或年幼或无能,导致大权旁落到少数大臣手中;或是宦官集团的权力过大,君主一人之力无法压制,需要扶植外戚力量同宦官争权,以达到最后整合权力的目的。

汉朝是外戚干政的高峰时期,例如以窦太后为首的窦氏家族势力就非常强大,他们甚至可以控制由谁来继承汉朝大统。当然,统治者也发现了外戚干政的弊端,他们采用极端的方式加以应对。比如,汉武帝时期,武帝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又担心太子年幼,其生母赵夫人会干涉朝政,外戚独大,于是决定“去母留子”——杀死母亲,只留下孩子,以保证大权不落入外戚之手。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虽然没有采取“去母留子”这样极端的手段,但对于外戚干政很是警惕,他时常警醒自己:“自古末世之君,至于失天下者,常在于此。”不仅如此,他还说:“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后宫妃子的警告,更是对外戚的警告。朱元璋为人杀伐果断,深谋远虑,对于触碰底线之事,绝不会有半分留情,识趣的人自然不会触犯。

当然,朱元璋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修纂《女训》,以此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他还在后宫显眼的位置挂上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后妃不能干政的警示语。

猜你喜欢
明王朝干政皇后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日天皇退位后皇后或改称“上皇后”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明杂剧风格论
总统弟弟朴志晚洗脱“干政”
“给僧道度牒”与“命道篆司造周知册”
皇后不能自称“哀家”
皇后“投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