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喷施水杨酸对马铃薯绿原酸含量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1-10-21 11:36杨慧芹余万都张丽颖高冬丽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绿原水杨酸叶面

杨慧芹 余万都 张丽颖 高冬丽 尚 轶 马 玲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马铃薯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马铃薯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茄科茄属1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土豆、地蛋、洋芋等[1]。马铃薯种植可追溯到公元前8 000~5 000年的秘鲁南部。其形态特征为草本,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可食用部分为地下茎。地下茎呈块状,扁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10 cm,外皮呈白色、浅红色或紫色。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已成为世界性重要的口粮来源和多种工业加工原料[2]。马铃薯在云南省的种植更为普遍,现已成为云南省第三大农作物,并成为促进云南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马铃薯因其含较多的淀粉、蛋白质、无机盐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3]。除了食用价值之外,马铃薯还具有调中、健脾益气、消炎解毒等广泛的药用价值,所含酚酸、黄酮等酚类物质具有多种保健作用[4]。

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分布最广泛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马铃薯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是绿原酸(CGA),它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要强于咖啡酸、对羟苯酸、阿魏酸、丁香酸、J基羟基茵香醚和生育酚[5],在某些食品中可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常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绿原酸,化学名称为3-O-咖啡酰奎尼酸,分子式为C6H18O9。绿原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绿原酸对急性咽喉炎症和化脓性皮肤疾病疗效显著,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药用功能,现代科学对绿原酸生物活性的研究已深入到食品、医药、保健和日用化工等领域[6]。此外,绿原酸等酚类物质在植物抗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7]。在体外实验中,绿原酸具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能完全抑制孢子萌发或菌丝长度从而起到杀菌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绿原酸能有效抑制马铃薯疮痂病、黑胫病和晚疫病等病原菌的侵染[8]。通过HQT合成绿原酸的途径是其主要的合成途径[9-10],目前对这一途径中HQT基因功能的研究较为深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了它与绿原酸合成的直接关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富含绿原酸的植物,如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烟草(Nicotiana tabacum)、朝鲜蓟(Cynara scolymus)、咖啡(Coffea arabica)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中都存在HQT基因,并且HQT在体内体外都可以直接催化咖啡酰辅酶A与奎宁酸生成绿原酸[6]。研究表明,过表达HQT基因能明显提高植物体内的绿原酸含量[11-12];相反,沉默HQT基因后绿原酸含量显著下降[13]。

水杨酸(SA)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的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激活植物抗性反应,诱导某些抗性基因及抗性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植物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系统抗性[14]。鉴于绿原酸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水杨酸作为诱导剂,对二倍体马铃薯叶片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水杨酸对马铃薯绿原酸含量及关键酶基因HQT表达的影响,为绿原酸在植物抗病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的材料为国际马铃薯中心(CIP)提供的二倍体马铃薯CIP-65。取苗龄为3周的CIP-65无菌苗,选择状态良好,长势一致的移栽到直径25 cm的花盆中,置于温室内正常生长。

1.2 试验方法

1.2.1 SA叶面喷施处理

马铃薯苗移栽30 d后,分别用0.01、0.1、1 mmol/L的SA进行叶面喷施,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段(6、12、24 h)分别进行叶片样品采集(选取植株顶端完全展开、状态良好、无任何病变的功能叶),液氮速冻后,-80 ℃保存备用。以0 h未经任何处理的叶片样品作为对照。

1.2.2 绿原酸含量测定

参照钟方晓[15]的方法稍作修改:准确称取0.2 g马铃薯叶片样品,加入2 mL 75%乙醇研磨匀浆,超声波在4 ℃条件下震荡萃取30 min,萃取结束后,4 ℃,12 000 r/min离心2 min,取上清适当稀释后于327 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以75%乙醇为空白对照。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绿原酸含量。

标准曲线制作:以75%乙醇为溶剂,先配制成100 mL含绿原酸20 mg的溶液,再依次配制成100 mL中含绿原酸0.5、1.0、1.5、2.0 mg 4种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准溶液。取2 mL绿原酸标准溶液于327 nm处测出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值,以2 mL 75%乙醇代替绿原酸标准溶液作为空白。以系列标准绿原酸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值为纵坐标。

1.2.3RNA提取和qRT-PCR

用天根公司的RNAprep Pure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来提取马铃薯叶片样品中的总RNA。提取的RNA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A260/A280值在1.8~2.1之间。按照TaKaRa公司的反转录试剂盒(Prime ScriptTM RT 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进行反转录反应,并将反转录得到的cDNA作为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模板。荧光定量PCR反应根据TaKaRa公司的荧光定量分析试剂盒TB GreenTM Premix Ex TaqTM Ⅱ(Tli RNaseH Plus)来进行。采用StepOnePlus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马铃薯CGA合成关键酶基因StHQT进行表达检测,以马铃薯的Act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16],用Vector NTI软件来设计引物,序列如表1。采用2-ΔΔCT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相对定量差异表达分析。

表1 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s sequences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采用Sigmaplot 12.5软件进行绘图,图表中的小写字母表示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在P=0.05水平上呈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杨酸对马铃薯叶片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经叶面喷施水杨酸处理后,马铃薯叶片内绿原酸含量变化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0.01 mmol/L SA和0.1 mmol/L SA处理都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叶片内的绿原酸含量,而1 mmol/L SA处理的效果不太明显。处理后6 h时,0.01 mmol/L SA处理的马铃薯叶片中绿原酸含量剧增,显著高于其他组中绿原酸含量的水平(P<0.05);0.1 mmol/L SA处理的绿原酸含量也明显增加(P<0.05),但低于0.01 mmol/L SA处理的;而1 mmol/L SA处理的绿原酸含量有所下降。处理后12 h时,0.01 mmol/L SA处理的绿原酸含量继续增加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组处理的水平(P<0.05);0.1 mmol/L SA处理的绿原酸含量恢复到初始水平;1 mmol/L SA处理的绿原酸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处理后24 h时,0.01 mmol/L SA处理的绿原酸含量恢复到初始水平,0.01 mmol/L SA和0.1 mmol/L SA处理的绿原酸含量也有轻微下降;此时0.01 mmol/L SA和0.1 mmol/L SA处理的绿原酸含量差异不明显,1 mmol/L SA处理绿原酸含量显著低于0.1 mmol/L SA处理的(P<0.05),但与0.01 mmol/L SA处理的差异不显著。

图1 叶面喷施水杨酸对马铃薯叶片绿原酸含量的影响Fig. 1 Effect of foliar application of SA on the content of CGA in S. tuberosum leaves

2.2 水杨酸对马铃薯叶片HQT基因表达的影响

经叶面喷施水杨酸处理后,马铃薯叶片内绿原酸合成关键酶基因HQT的表达变化见图2。处理后6 h时,0.01 mmol/L SA和0.1 mmol/L SA处理的HQT基因表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1 mmol/L SA处理的HQT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处理后12 h时,3个浓度SA处理的HQT基因表达量都明显增高,且0.01 mmol/L SA和0.1 mmol/L SA处理的HQ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 mmol/L SA处理的(P<0.05)。到处理后24 h时,3个浓度SA处理的HQT基因表达量都明显降低,但0.01 mmol/L SA处理的HQT基因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其他2个浓度处理的(P<0.05)。

图2 叶面喷施水杨酸对马铃薯叶片HQT基因表达的影响Fig. 2 Effects of foliar application of SA on gene expression of HQT in S. tuberosum leaves

3 结论与讨论

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信号分子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生理过程以及抗盐、抗旱、抗低温、抗紫外线、抗重金属等抗逆反应的诱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A能够有效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诱导一系列与抗逆有关的基因表达,提高植株体内保护酶活性,提高抗逆性,以缓解逆境胁迫下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此外,SA还能诱导植物对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病原生物产生广谱而持久的抗性[17]。

叶面喷施是促进植物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有效手段。在外源性水杨酸应用中,不同浓度对作物的影响效果不同,高浓度水杨酸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只有在适宜的浓度下水杨酸才会对植物产生有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5 mg/L的SA处理对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中总糖、总蛋白、总氨基酸、VC含量以及S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8]。2 mmol / L的SA喷施丹参幼苗后,能有效调控蔗糖合成酶的活性,降低根中蔗糖合成酶的降解活性,从而增加蔗糖在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幼苗中的积累,并产生一定的影响[19]。0.1 mmol/L的外源SA能有效促进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植株光合速率的增加,维持植株体内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使黄瓜植株在低温胁迫下良好的生长[20]。苗志奇等[21]的研究表明,0.1 mg/L的SA可以提高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var.chinensis)细胞培养体系中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通量,使紫杉醇含量是对照组的4倍;当SA的浓度超过0.1 mg/L,紫杉醇和其他紫衫烷类物质都出现下降。李铂等[22]研究发现,叶面喷施0.5 mmol/L的SA能够促进当归(Angelica sinensis)幼苗生长,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保护酶的活性,超过此浓度,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王宏虬等[23]研究发现,SA在浓度为1.00 mmol/L时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叶片中色素、可溶性蛋白及相关酶系(POD、CAT、PPO、PAL)含量,降低叶片中SAFR和MDA含量,增强马铃薯对疮痂病的抗性。本研究中,不同浓度SA处理对马铃薯叶片中绿原酸含量及HQT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低浓度水杨酸(0.01 mmol/L)处理后,马铃薯叶片中的CGA含量明显提高,HQT基因的表达也被激活,与绿原酸变化趋势一致,表明HQT基因与绿原酸的生物合成有直接关系;中等浓度(0.1 mmol/L)的SA处理也明显提高了马铃薯叶片中HQT的表达量和CGA含量,但CGA含量的增幅低于0.01 mmol/L的SA处理;高浓度(0.1 mmol/L)的SA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HQT基因的表达,但绿原酸的含量与处理前相比差异不大,表明只有适宜浓度的SA才能够促进马铃薯叶片绿原酸的合成与积累。本研究中马铃薯叶片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01 mmol/L,与其他研究所使用的浓度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对SA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差异造成的。

绿原酸等酚类物质是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许多关键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的品质和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酚类物质与植物抗病性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证实,这个领域的研究近年来愈发引人注目。本研究以二倍体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探究马铃薯绿原酸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HQT对抗病激素SA的响应情况,可为绿原酸在植物抗病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绿原水杨酸叶面
响应面法优化接骨草叶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叶面喷施甜菜碱对不同播期夏玉米产量形成及抗氧化能力的调控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叶面上的小水珠
秋吟
阿司匹林还能治疗脚气和美白?
HPLC—DAD法同时测定银黄含片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
为什么落叶大多数是背面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