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底线思维与辩证思维

2021-10-21 08:15王文
启迪·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民族性多元化

王文

摘要:多元文化与民族性对喜闻乐见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因此,有必要关注到它们的思维的底线。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信息流通日益便捷,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融合也日益加速。世界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人们可以比以往更轻松地接触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艺术,给人类共享世界优秀艺术成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也给许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究竟能不能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就看我们怎样对待和使用这把“双刃剑”,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关键词:多元化;民族性;底线思维;辩证思维

底线思维

多元文化的底线思维

每个民族的音乐艺术都有其优秀的积淀,音乐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并不会因“全球化”的冲击而失去其意义。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属于并适合自己的审美情趣,不能因为全球化让一个民族有机会见识到了优秀的外来文化,就将自己的原有的文化积淀全盘否定,照搬照抄外来文化。这是不现实的,也是十分可笑的。这就好比一个广东人来到四川游玩了一圈,看到四川人津津有味地吃着火锅,一遍吃还一边夸赞火锅“巴适!巴适!”他回到广东以后就想着带领身边的人一改之前的生活习惯,并告诉他身边的人“巴适!巴适!”这是不现实的,也必定会以失败告终。

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之林也就没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其他民族也就不能从中吸取艺术营养。在文化交往中,艺术样式的“区别度”,是一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存在独立审美价值的前提。从人类审美需要的丰富性、多样性来看,各民族的音乐艺术形态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风格都是珍贵的、有价值的,因而都是应该珍惜的。因此,对于外来音乐文化我们应该秉持:适合我们本土的、优秀的一面,学习吸收;但是学习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应该彻底理解、消化之后再使用可取的那一面。完全复制别人的模式,只会造成“水土不服”的闹剧。

民族性的底线思维

任何事物存于世都有其两面性。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也不能单纯的否定或者单纯的肯定,民族音乐文化的優秀的一面,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加以肯定、大力弘扬。对于那些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则应该勇于舍弃掉,但绝不可由此而否定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价值。

有句话叫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音乐正是因为具有自己的特色,而有别于世界其他音乐文化,从而为世界音乐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中国风格,贡献出中国智慧。如果全盘否定,进而选择一种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照搬,中国音乐就将不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那么也就等于人类失去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样式。这,无疑是一种不可弥补的损失。但另一方面,如果在中国人的音乐文化生活中仅仅有传统艺术,而没有新的艺术样式,那么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生活又会变得枯燥、单调、停滞不前,不能满足当代中国人丰富而多样的音乐审美需求。因此,我们既需要站在实现音乐风格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护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审美样式,又需要站在追求最大限度丰富人类感情生活的高度上,把全世界的音乐文化财富都纳入中国人的音乐审美。

辩证思维

创作、表演中所蕴含的民族性无疑是欣赏者能否喜闻乐见的重要因素。在时间、空间不断变化,三观、处境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恰当地处理好民族性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分寸,便成为一个考验创作、表演者才智的试金石了。

创作,为表演与欣赏提供了对象,有了欣赏,创作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而表演是创作的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一个桥梁。对于音乐创作而言,它是人们最后欣赏到的作品的一个源头,创作者所创作作品传递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将对听众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他们个人对于音乐语言的偏好选择,也将对民族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导向性作用。

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一方面应当不忘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之初心,扎根民族沃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同时紧随时代步伐,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为民族文化向前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喜闻乐见作品的质量,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大众审美情趣提供优秀作品。

对文化市场的管理者与传播媒体而言: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对于听众最终能听到什么样的作品有着直接的联系。就算有优秀的作品被创作出来,媒体不能正确甄别并很好的传播,那么这些优秀的作品也只能被埋没,对审美情趣的形成也就无法产生影响。因此,监管部门必须严格管控传播媒体,这些媒体也必须提高自身的甄别能力,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一味地迎合那些低级趣味。

对于欣赏者而言,应当努力提高音乐素养与欣赏水平。当他们有了较高的艺术追求,能够分辨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不仅会使那些不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作品被淘汰掉,还将倒逼创作者与传播媒体提高作品的质量。

这三个方面对于当今审美情趣的建立与提高、对于民族性的体现、对于“喜闻乐见”阐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或者落后都不可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与优秀的文化环境。

辩证思维,是处理好创作、表演的民族性与欣赏者的喜闻乐见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法宝。唯有创作、表演与欣赏者三者密切配合、互相促进,筛选出优秀的“喜闻乐见”的作品,方能最终形成具有我中华民族独特风范的民族性,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之林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 [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2]王次炤.音乐美学基本问题[M].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年7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民族性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专业化PK多元化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