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爱的内涵及实践路径

2021-10-21 21:12耿雅璇
启迪·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德育

耿雅璇

摘要:教育爱作为一种“类母爱”在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对于教育爱的解读,莫衷一是,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有可能引来支持或者质疑的声音。本文试图从站在道德教育的立场上,全方位、多角度具体的来审视“教育爱”的基本内涵,以及探讨怎样进行爱的教育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 教育爱;类母爱;德育

一、教育爱的内涵阐释

教育爱的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可能都不尽相同。对于教师本身施展教育爱的经历,他们好似都要重新去发现这个世界。[1]在我们的社会里,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了我们越来越多曾经未曾得到过的满足和曾经不敢奢望的东西,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使人们更向往着精神世界,更希望精神世界的需求得到满足。于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对亲情、对友谊、对教育爱的感受也就越细腻,越深刻。这正如列宁曾经所说:他们力求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欢乐,而悲伤和挫折也就越加刺痛他们的心。[2]就是这样一种,我们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对于教育而言,应当不失时机的将教育爱贯穿于每一位受教者生命的发展历程之中。在人的发展中给予教育爱的教育,使其不断探索教育爱的真谛。故此,教育爱,应该成为贯穿于我们一生的教育。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爱观的指引。当然,探讨爱的教育,首先也要从寻找什么是教育爱这个最本源的问题开始。

(一)教育爱是个人高尚情感的表达

无论对教育爱做出怎样的描述,将之比喻为何物。归根到底它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情感的释放,而且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及:“爱的真正实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倾慕、依恋之情,直至情感在意识中排除自己,在另一个“我”中忘却自己,而正是这种“排除”和“忘却”中获得了新我,并以新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另一方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他比较深刻富有哲理的向我们阐释了教育爱的本质。简单的来讲,真正的教育爱,是在相互给予别人幸福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两个人的教育爱是对彼此心灵美的诠释。是内心高尚情感的直观表达。而我们内心的这种高尚情感的表达,又会在具体的教育爱行为中表现出直观的两种方式,其一就是彼此互爱。人之爱人,这是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参与而完成的,彼此间都该是教育爱的主角,都愿意为守候自己的这份情感而努力。其次,教育爱作为个人高尚的情感的第二个表现形式是当教育爱来临时,一定是具有“教育爱的理性”。我们说,教育爱属于私人领域,是属于我们的私生活,是一个单纯的用自己的良心来决定具体行为方式的领域。[3],所以,真正的教育爱,真正的互爱的两个人要始终保持教育爱的理性,要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执着追求着理想,为了赢得教育爱和守护教育爱而奋斗,并保证不使自己的教育爱蒙上阴影。教育爱的理性,指导着彼此互爱的两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

(二)教育爱是一种社会美德

诚然,教育爱归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属于自己的私生活,别人无权干涉,更没有权力指责和进行约束。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教育爱无法逃离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也无法逃离我们生活的社会。首先,教育爱是人类关系创造的花冠,在教育爱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与彼此与外部世界便产生了不能摆脱的社会关系。当我们认为我们拥有了教育爱,也许就意味着,我们将是彼此的丈夫和妻子,意味着我们可能是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建立起来的教育爱,会使我们和两个人的教育爱之外的很多人从此产生关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样的关系状态中,必然就决定着教育爱要附带着其它属性,诸如忠诚、信任、责任和彼此的尊重。其次,教育爱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催化剂。在平等的基础上,他们会彼此加深认识,了解彼此的观点和信念,最终在精神上保持一致。而这种平等的交往之中在无形中就做到了推己及人,或者说是爱屋及乌,从而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爱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是自己内心高尚情感的表达,他所应具备的还应具有社会美德,并能够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爱的情感是衡量道德最靈敏最准确的天平。[4]

(三)教育爱是一种审美与审丑的结合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东西来比喻教育爱。别林斯基说:“教育爱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有人说:“教育爱像玫瑰花一样,带给人芬芳和美感。”。而这些都说明,当教育爱来临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自己个体中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而真正的教育爱的审美所审视出来的美一定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体。当我们内心萌生出教育爱的时候,也就具备了这种审美内涵。同样,教育爱也是一种不断的自我“审丑”的过程。在文学与艺术中,我们可以使在自然中以为丑的东西在艺术中可以变成极美。[5],这正如庄子在大椿树下放飞逍遥游的审美情思中司空图笔下的“畸人乘真”,在至陋之处显现至好。教育爱,就在这样不断的审美与“审丑”的交融中最终获得释放。

二、教育爱的实践路径

如上所述,教育爱是永恒的,是美好的,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在我们人类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应当不失时机地教育未来公民懂得这一切。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导他们怎样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刚懂得教育爱的时候就要教育他们怎样去爱。[6]实则,在教育爱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不失时机的进行爱的教育。

(一)在家庭中建构教育爱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想,在教育爱的萌生阶段,父母的、家庭中的教育爱也会对孩子的教育爱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个家庭之中,父母之间的忠贞不渝的感情,父母在家庭中所展现的温情在无形中促成了孩子对心灵审美的形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促使他们养成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充满活力的高尚情感。这也就为孩子后期产生的教育爱奠定了基础,促成了真正教育爱萌生的要素。父母间的感情生活,就在身体力行的引导着孩子未来感情生活的走向。因此,父母之间保持良好的感情,保持着纯真的爱,是孩子在他们通往真正的教育爱道路上的指挥棒,也是铺路石。父母的所做所为、父母的教育爱生活在建构未来一代的教育爱,促使他们拥有正确的教育爱观和教育爱方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在学校中建构教育爱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当男孩和女孩进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之中,由于共同的任务和需要,自然会产生交流与交往,而随着他们对情感的了解,和生理心理机能的不断成熟,这种教育爱的情感,无疑是一种自然的感情流露。作为教育者,采取一种冷漠、轻蔑或者一味打压的态度,表明这样的教师自身教养的水平之低。[7]情感的教育也并不是一味的说教,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在哪个阶段不应该怎样做,或者干脆告诉他们在某些场合需要你去做什么。更不需要我们去训练学生怎样去产生这种情感。教育者的神圣职责是与我们的家长一道,用一种关怀的态度,敏锐细心的对待他们的每句言辞,在集体里,培养他们逐步建立一种高尚的情感关系。[8]在谈论教育爱是更不能刻板、毫无表情。漫不经心的说教,而应用自己的细腻的情感帮助学生们在内心世界树立起对待教育爱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共同度过敏感而又懵懂的阶段。

呈上其言,深切地、真挚地教育爱,是一个人自我高尚情感的流露,也是一种社会美德的延续,更是我们精神生活中审美意识的飞升。这种教育的爱,是靠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一个人的心田里逐渐培养起来的。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谈对大学生性别交往的教育引导[J].前沿,2006(8).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世敏,寒薇译.教育爱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北京:新化出版社.2002.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6][苏]苏霍姆林斯基著,世敏,寒薇译.教育爱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刘峰.大学生恋爱的伦理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8:47.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德育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70年德育:在回望中前行
“阳光银行”德育活动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德育理念的本质内涵及其形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