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灵活就业政策及服务机制研究

2021-10-22 13:37石云生赵晶冯林生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群体政策人员

石云生 赵晶 冯林生

(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2.罗科仕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600)

灵活就业的理论自20 世纪末介绍到我国,至今已有近30 年的时期、“灵活就业”理论对于理解、解释及预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为相关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依据提供了理论支撑及借鉴;也为我国劳动力充分就业、就业市场的稳定及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2020 年初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确定性增强;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自媒体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成为了为许多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选择,为我国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及大学生更为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基础。

一、目前支持灵活就业相关政策的分析

2020 年7 月22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了:“实现保就业、增收入,灵活就业是一个重要途径。各部门、各地方都要从就业这个大局出发。要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和区县政府责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力所能及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随后,天津、山东、宁夏、河北、江苏等省份均对灵活就业出台了相应的灵活就业的措施。综合相关省份出台的“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若干措施”文件分析,各省级政府对于灵活就业的政策支持主要着力点有以下几个:

(一)积极鼓励灵活就业人员个体经营及创业

个体经营及创业不仅仅能够解决灵活就业人员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及增加就业机会,所以积极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开展个体经营及创业是各省市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政策的重要政策之一,如:江苏省文件中提到“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给予税收优惠、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河北省文件中提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初次创办小微企业,且租用经营场所或店铺的,按规定自创业之日起3 年内,给予最长不超过3 年的租金补贴”。

(二)多渠道增加灵活就业岗位

随着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企业、第三方组织及机构对于灵活用工的需求也逐渐加大,成为了企业满足临时用工需求、节约用工成本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求职者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群体职业价值观的转变,求职者及大学生群体对于灵活就业的需求也逐步增强。各省市在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中,多渠道增加灵活就业岗位措施一项既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也是能够帮助求职者就业的重要途径与措施。

(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消除灵活就业人员后顾之忧

灵活就业相对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享有行政编制的工作而言,在职业的稳定性、正规性及保障性上差距较大,很大一部分灵活就业工作人员在劳动保险、医疗保险甚至意外伤害保险上都得不到正式保障,这一现象损害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相关省市针对这一现象出台了“社保补贴”、“自行缴纳降费”、“商业保险补贴”等政策,从多个方面努力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可以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保、医疗及意外伤害等多方位的保障。

(四)提供职业培训,并推荐灵活就业人员就业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是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在职业能力、劳动技能及职业心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提升灵活就业人员职业竞争力,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各省市出台都出台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获取”、“技能培训补贴”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措施。

(五)其他政策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支持政策之外相关省市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台一些具有特色的政策措施,如:江苏文件中提到:“指导企业规范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帮助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业精准、高效匹配人力资源。”

二、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特点

(一)大学生灵活就业概念的范畴

大学生灵活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的灵活就业形态,所以在本文论述中,“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概念基本借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中国灵活就业基本问题研究”一文中对于灵活就业概念的观念,同时根据教育部高等院校就业数据监测系统的统计依据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排除在外,以毕业时不以“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而以提交“灵活就业表”或提供“工作证明信”亦或能够提供“正常收入流水”等形式的的就业形式的统称。根据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主要包含临时性工作、非正式雇佣、自由职业、正式签约前的试用、工学结合及尝试创业实践等形式。

(二)大学生灵活就业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群体的灵活就业,根据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践及对于河北省5 所本科院校的相关就业工作人员的调研,大学生群体的灵活就业在就业工作实践中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大学生灵活就业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不同于其他弱势群体的灵活就业状况,大多数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时间平均在6个月以内,少数从事高质量灵活就业的大学生(如:自由职业、互联网创业、自媒体人等)能够长期处于灵活就业状态。

2.大学生“被动”、“主动”灵活就业“平分秋色”。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中,一部分大学生因“考研失利”、“考公失利”及“考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失利”等原因而被动灵活就业;也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因“就业经验不足”、“就业方向不明确”、“继续二战考研或考证”、“继续考公”等原因而主动灵活就业;较少部分大学生因“自由职业”、互联网创业或自媒体等原因而主动灵活就业。

3.“积累工作经验”及“过度”是灵活就业大学生的主要诉求。

主动灵活就业的大学生群体在选择灵活就业机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能否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而被动灵活就业的大学生群体的最主要诉求是“过渡”,并希望灵活就业的工作不能影响其工作以后的学习或考试;大学生群体对于灵活就业期间的“保险缴纳”、“劳动保障”等因素的考虑并不十分重视。

4.大学生灵活就业行业广泛,但以中小企业为主。

大学生群体灵活就业群体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主要是与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及以后想要从事的工作相关;从企业规模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的灵活就业,中小企业是吸纳大学生灵活就业的主体,也有少数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吸纳大学生灵活就业。

5.大学生通过灵活就业直接转化为正式就业的比例不高。

正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对于灵活就业的主要诉求是“积累工作经验”或“过渡”,大学生群体通过在中小企业灵活就业而转化为与灵活就业单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而正式就业的转化比例大约在30%左右,只有一小部分的灵活就业大学生通过灵活就业形式直接转化为正式就业,大部分的灵活就业毕业生通过“继续考研考公”、“再次参加秋季招聘”等形式落实就业去向。

三、大学生灵活就业政策支持亟待完善

虽然很多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支持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但是对于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政策性仍体现出以下的不足:

(一)支持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缺乏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的针对性

各省、市(自治区)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都是针对较广意义上的灵活就业群体,很多具体措施没有区分针对的群体。然而,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如灵活就业的时间短、过渡性强、主动与被动灵活就业同时存在等。政策措施上的较为宽泛及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特色鲜明,带来了政策措施的针对性降低,从而使得政策措施不能完全落实,灵活就业大学生群体不能完全享受相关政策措施,影响了灵活就业政策的实效性。

(二)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仍未完全激发

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其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两大类企业群体又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在经济形势较好的年份,民营企业吸纳了大部分大学生就业;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年份,国有企业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调节作用。目前吸纳大学生灵活就业的企业大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仍缺少吸纳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岗位,而很多大学生都是将国有企业、大型的民营企业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灵活就业岗位层次与大学生主观愿望的不对称降低了大学生灵活就业向正式就业的转化效率,带来了大学生在灵活就业期间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

(三)在技能培训方面不能满足灵活就业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在高等院校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他们较为缺乏的是相关的工作经验及专业技能。为了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各省(市、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各地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了很多批次的劳动技能的培训工作,如:家政、烹饪、直播带货等。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各省(市、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各地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面对的是较大灵活就业群体的技能培训需求,对于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的培训上却反缺乏专业的人员及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灵活就业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四、支持大学生灵活就业的策略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于我国大学生群体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更为充分、高质量的就业,就业主观相关部分、高等院校及企业需要在大学生灵活就业上共同努力,构建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服务机制。

(一)针对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就业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要一起针对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开展相关研究,针对大学生灵活就业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对于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的支持力度,提升政策的有效性、实效性。

(二)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开拓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灵活就业岗位

鼓励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参与到吸纳大学生灵活就业的主体中来,开发出更高质量的灵活就业岗位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灵活就业积累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向正式就业转化,提高灵活就业向正式就业的转化率。

(三)激励第三方机构参与,提升大学生灵活就业服务水平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政府采购、或者合作等形式,激励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如: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大学生灵活就业服务项目,服务于企业灵活用工及大学生灵活就业,提升大学生灵活就业的质量及服务水平,保障灵活就业的大学生劳动权益。

五、结语

总之,新时期支持大学生灵活就业对于促进大学生更为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维持社会稳定、保障社会民生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支持大学生灵活就业需要各级政府、就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及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服务机制。

猜你喜欢
群体政策人员
政策
政策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助企政策
政策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