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与思考

2021-10-22 13:37王萍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培育

王萍

(山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然而,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现状,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受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以及理想情怀缺失的状况。

一、人文精神培育对大学生教育的积极意义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势必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转变。高等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重要供给主体,不仅肩负着现代科学与知识培育的责任,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阵地。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对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大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人文精神培育,使其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成长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是其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一个人很难融入身边的群体,也难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人文精神教育首先关注的就是个体本身,不仅强调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更多的体现在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关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掌握,更强调人才本身的专业实践技能,也就是要求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服务和建设社会。长期以来,我们因袭的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式应试”教育,加之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以及教学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往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加倾向于单方面的知识输入,更多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作简单机械的记忆和吸收,而不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与掌握。基于这样的教育背景,许多学生在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之际,几乎没有过实习工作的经历,往往是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真正的专业性实践。而在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大学环境中,学校会通过整合各种校内校外良好资源,以学生为教育的根本,为学生创造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学生在实践与应用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综合能力。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才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服务与建设社会。只有充分调动人才的行动能力,发挥人的创造价值,才能够将知识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这也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通常而言,价值取向是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周围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意见总和,体现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时所具备的基本立场,这种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没有任何历史经验与规律可以去参考和遵循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仅是先进文化的接受者和实践者,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当前,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与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刚刚步入成年阶段的大学生受其社会生活阅历和认识所限,往往极易受到各种外界信息、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直接关系着社会发展的质量。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和价值就体现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强调建构丰富的人文精神世界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凸显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现状

就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情况而言,整体教育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理想价值方面,大多都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希望用自己的所学和专长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心理素质方面,学生大多具备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有着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人文价值迷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的建构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大学生而言,尤其是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极易受到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身处物质生活条件极度丰富的现代社会,经济利益的诱惑无处不在,不少学生越来越世俗化,他们的价值观上开始出现功利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倾向,在物质生活上盲目攀比,注重享受,社会责任感不同程度的淡漠与缺失,价值观念扭曲,明辨是非的能力缺失。

(二)人文知识匮乏

在日常高校教育过程中,学校人文教育更多体现在课堂内,对于课外文化氛围以及学生群体的人文体验感受缺乏重视与规划。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活动中度过的,除了偶尔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之外,很少主动接触和学习人文知识,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知识、艺术、法律常识以及哲学思维等的教育和熏陶。基于这种人文知识匮乏的教育环境,使得部分大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以及思维方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

(三)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对于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的趋向成熟。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会面临一些人生中的重大抉择和考验。尤其是近些年来,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使得不少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社会心理问题。这些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都与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心理健康教育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缺乏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效果,也会对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会表现出来强烈的个人利益至上、自我为主的意识,与同学关系相处不好,对别人缺乏关心和爱护,只想索取,不愿付出。还有的同学性格孤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极度焦虑,心理压力较大……这些不良心理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反映和折射出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不足与缺失。

三、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举措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对于大学生教育而言,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且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建构。因此,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用环境育人。首先,在高校中要充分构建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高校特色的人文氛围。时代的发展推动着高校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工作中,高校一定要立足时代发展方向,将具有积极意义的时代精神融入到日常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去。通过校园人文景观、文化活动等各种资源与平台的搭建,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设,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人文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与假期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系列文化活动、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以及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多种举措,将智育、德育、美育相融合,寓人文精神教育于文化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效果。

(二)强化提升教师人文底蕴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学识、学术功底,也应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切实保障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效果。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体,教师自身的人文情趣、文化积累以及语言艺术等因素都直接关系着人文精神教育的质量高低。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会对教学满怀激情、全情投入,注重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以及教育技巧、教学智慧来教育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值得注意的是,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应只局限于机械化的、单一的专业课程教育之中,更应渗透到专业技能培训的各个环节,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全程参与,将高校专业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

(三)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无疑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高校应以人文关怀为导向,在面向大学生开设人文教育选修或必修课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应注重人文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此外,还应积极构筑社会实践平台,开展多样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发展构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教师还应将心理辅导与咨询引入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各类活动中,借助心理辅导和人文精神培养之间的共通性特征,向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驱动力,提升人文精神培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结语

面对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在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和教师都应当清晰地意识到人文精神培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善于发现和总结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优化和完善。并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精神底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等多种举措,旨在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确保人文精神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国家、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培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