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污染治理投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22 02:20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导向水资源效率

曹 静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由20 世纪60年代的约3 000 m3下降到21 世纪初期的2 000 m3,世界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也从20 世纪60年代的约30 000 m3下降到21 世纪初期的17 000 m3,我国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比重的13%左右,可以看出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较世界而言极为匮乏,属于缺水国家[1-4]。水污染方面,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不断,如2010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件,2018年7月河南赵河水体污染事件等,说明我国水资源环境及水污染治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水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 基于DEA 的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评价

1.1 效率模型的选择

通过对现有学者关于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方面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现有专家学者均运用到了投入产出的思想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该方法可测定多投入多产出效率,成为目前研究水污染治理投资的主要模型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各领域研究的深化与细化,在深入运用DEA 方法时出现了一系列基于传统DEA 模型的改进模型,以更好的适应其相关研究。DEA 模型可以分为投入导向模型、产出导向模型和非导向模型。其中投入导向关注在不减少产出的条件下,要求假设决策单元(DMU)达到有效各个投入量应该减少的程度;产出导向关注的是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DMU 达到有效各个产出应该增加的程度;非导向则是从两个角度同时测量。本文选取非导向模型,在模型规模效应选择方面,DEA 可分为固定规模和可变规模,根据实际水污染治理投资特点,本文选取可变规模。

1.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经过收集整理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指标,30 个省市2007-2016年300 个数据描述性统计如下表1所示。收集整理了全省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7-2016年300 个投入和产出指标,如表1、2 所示。数据主要引自各省统计年鉴。

表1 数据统计分析

1.3 评价结果分析

基于DEM 评价模型及全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数据,测算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平均值,并进行了排名,如表2所示。

从表2 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治理效率整体排名较高,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平均值为0.7,11 个东部城市的平均排名为第10 名。北京市、上海市治理效率分别排在第3 和第5 名。中部地区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情况整体偏低,平均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值为0.41,8 个省市的平均排名为20名,其中,东北三省排名靠后的原因为常年气温较低不易开展水污染的治理,其他省份多以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为支柱产业,例如,安徽省以钢铁、石化、汽车等为主,江西、河南等地以有色金属、铝业、纺织业等产业为支柱产业,其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急需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情况很不均衡,其中,青海省和贵州省由于水资源丰富以及开发利用程度低,排名靠前。陕西省和甘肃省等地由于水资源较为匮乏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在污水治理方面比较欠缺,排名靠后。

表2 我国各省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平均值及排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东部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发展均衡,在治理方面整体较好;中部地区多以高耗水产业为支柱产业,在污水治理方面较为落后;西部地区整体水资源较为匮乏,水污染治理急需进一步加强。

2 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不同地区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投资效率结果除了受到投入与产出指标影响外,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越高,水污染投资效率越高。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轻环境及水污染的压力,进而促进水污染治理投资的效率。

(2)人口聚集程度。人口聚集程度越大表示单位面积下人口越多,进而单位面积下所需要的水资源量越多,单位面积下产生的污水也就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进而降低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但是,人口集聚程度的增加会使生态环境及水污染治理宣传更加便捷,提高人民环保意识,有利于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的提升。因此,人口聚集程度对环境投资效率的影响究竟如何,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3)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所造成的聚集效应使得环境压力增加,经济活动的增加使得水资源消耗迅速,导致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的降低。但是,城市化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也可以让城市污水集中化处理,并能够吸引更多的环境治理投资,进而提高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因此,城市化水平对环境投资效率的影响程度,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4)政府环保财政投入水平。近年来污染治理政策较多,环境治理投资较大,但政府环保投入多用在环保基础设施方面,具体对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的影响程度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水污染治理政策及建议

3.1 促进水污染治理投资多元化

政府环保财政投入水平对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呈轻微反向影响,说明政府对环境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及投资中可能存在着政府失灵的现象,应促进多主体的水污染治理与投资以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帮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提高治理投资效率与治理水平。

3.2 优化水污染治理投资结构

实践证明仅通过单纯的增加治理投资进行废水、污水的治理,其效果并不理想,盲目的进行投资还会造成治理人员拥挤、机器设备空闲老旧等问题。因此,应从本质上更新、优化水污染处理技术,可通过建造先进污水处理设备、引进高端水污染治理人才和相关研发人员等措施,更新、提高我国水污染治理技术。

3.3 因地制宜调整投资方向

由表2 可以看出,我国各省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在进行水污染治理投资的时候要充分对各省市自身特点进行分析,不能盲目统一治理投资资金所占财政比例,更不能对治理投资金额进行一刀切。对于水污染状况较好、治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可以将冗余的治理资源向治理投资效率较差的地区转移,通过政府间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水污染治理相关专家交流学习等方式,将治理投资资源向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治理投资效率较差的地区倾斜。

3.4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治理投资监管机制、加强治理投资监督意识

完善健全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仅可以落实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污染治理中的责任,还有利于对水污染治理和投资过程的监督管理。在健全水污染治理相关法律的同时,也要完善污水治理投资的监管机制,只有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才能将相关法律更好的进行落实,可以通过划分监管主体、明确各投资部门职责、设置科学监管指标等方式,从内部对水污染治理投资进行监管,提高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宣传生态环境治理观念、搭建多元的信访举报平台等方式,从外部对水污染治理投资进行监督,增强民众参与意识、调动人民监督积极性。

4 结论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有着一定的地域性,经济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占比对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有着正向影响,人口密集程度、城市化水平和政府环保财政投入水平对水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呈负相关。

猜你喜欢
导向水资源效率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偏向”不是好导向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犬只导向炮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