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填海区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2021-10-22 09:49杨运宝刘勇林
工程与建设 2021年4期
关键词:潮滩景观带种植设计

杨运宝, 刘勇林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沿海城市向海洋要地,开展了较多围填海工程[1]。大面积的围填海导致近海区的生态受到破坏,容易引发一系列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围填区一般采用向海平推延伸的方式,缩短了自然岸线,占用了湿地资源,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2-5]。

对于已形成陆域的围填海工程,难以恢复海域原状,若拆除则容易引发二次污染。由于海域工况恶劣,大部分的围填海工程断面设计较为生硬,生态、景观性较差。对围填海区的生态进行修复并结合当地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较好方法[6]。

本文根据浙江省某围填海工程实际情况,从生态性、景观性分析,提出适合当地的围填海区生态修复设计方案。

1 围填海区的地质条件分析

本围填海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围区由北围堤、东围堤等海堤组成。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4年完成,围填海面积为789.35 hm2。

工程区位于钱塘江和甬江两江出海口交汇之内侧,为回水淤积区,属较稳定的淤涨型海涂地形。近年来,由于滩涂围垦的建设,工程区淤涨较为迅速。工程区内勘探结果显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海积层堆积物,成因以海积和冲海积为主。地层岩性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粉质黏土,分布范围较广,厚度3~35 m。

通过以上对该围填海工程区域的地质分析可知,围填海区土层高含水量和高压缩性,强度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适宜大面积机械及人工作业,为了保证海堤安全,也不宜大规模扰动海滩。

2 围填海区生态影响分析

本围填海工程的实施侵占了原有的海岸滩涂,同时加速了边滩的淤积,形成新的潮间带滩涂,总面积约382.36 hm2。

项目主要造成围区内的生物消亡,对围区外也造成一定环境生态影响。经长期运行,海域和陆域生态环境系统已逐步趋于稳定和平衡,目前滩涂及围填海区内部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围填海工程造成了一定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和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缺失,亟须对该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工程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3 生态修复方案设计的原则

根据该围填海区的现状,在设计生态修复方案时,需遵循以下原则[7,8]。首先,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围填海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方案时应考虑河口发育、滩涂淤积等影响。其次,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应充分考虑到项目区的高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盛行和盐碱度高的特点,植物应选择耐寒、抗风性和耐盐碱性的树种,根据不同区块设计丰富的植物景观,完善潮滩生态结构,充分考虑生态损害和资源占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修复措施,构建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提升工程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最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和可操作性,在考虑生态性和植物多样性的同时,兼顾生态修复的成本与效益。

4 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本文总体生态修复方案可以总结为“两区间三层次”。“两区间”是指围堤堤外潮滩区域和滨河景观带;“三层次”是指治理措施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外海侧潮滩生态化提升、河道岸坡草皮复绿、滨河景观带乔灌木绿化提升。工程总布置图1所示。

图1 工程总布置图

4.1 植物选择设计

围填海区生态化修复主要是在现状基础上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实现海岸的生态化、绿植化。在植物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生态学知识,遵守植被的天然演替规律,逐步构建一个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条件下相对稳定的植物区群落。因此,在植物种植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当地的、易于海边生长的植物,并在不同的功能区搭配不同特色的植物类别。在植物种植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系统性、稳定性、适宜性和观赏性。根据当地特点,植物选择耐寒、抗风性和耐盐碱性的树种。

植物种植具体设计如下:在外海侧堤脚高潮滩种植柽柳、芦苇;河道岸坡种植草皮护坡;滨河景观带种植香樟、中山杉、垂柳、乌桕、苦楝、弗吉尼亚栎、白蜡、普陀樟等乔木,从而形成潮滩-岸坡-滨河景观带三处层次分明、结构稳定、多种植物高低搭配的生物群落。植物种植设计方案见表1。

表1 植物种植设计方案

4.2 种植设计

为减少生态修复工程对海洋生态的不利影响,实施时需要注意与周围景观相互协调,尽量维持原有动植物生态环境,不宜采用硬式断面。因此,采用自然放坡并结合当地植物搭配进行断面设计。

潮滩生态化修复范围为距外海侧堤脚30~50 m的高潮滩沿线,设置14.7 hm2植物种植带,回填沃土种植芦苇,并搭配种植3排柽柳,种植高程3.5 m,以2%坡比缓坡至3.0 m高程。河道岸坡采用草皮复绿。滨河景观带种植乔木35.5 hm2,高程为3.5~4.0 m。滨河景观带含盐量高、碱性强,有机质含量低,需要开沟排水,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开挖规格主要有1 m和2 m两种宽度,以生态草沟为主。

植物种植采用间种混种方式,种植断面结构形式以缓坡为主,同时还设置了亲水绿道和亲水平台,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植物种植断面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北围堤外侧潮滩植物种植断面图

图3 围堤内河道岸坡及滨河景观带植物种植断面图

5 结束语

围填海区的生态修复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程,该工程需要根据当地围填海区的实际情况,将各个待修复区域的特点进行梳理,结合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现实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修复,最终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生态空间结构,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本文针对项目区高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盛行和高盐碱度的特点,设计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围填海区生态修复方案。因围填海区的生态修复起步较晚,植物的选择和种植设计尚无太多的工程实例,如何合理地提出适应当地条件的设计方案,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仍是一大难点。鉴于本生态修复工程正在实施中,实施后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猜你喜欢
潮滩景观带种植设计
杭州湾北岸临港新片区岸段潮滩沉积特征
河海大学青年学者在河口海岸潮滩系统韧性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崇明东北潮滩泥沙输运过程的研究
潮滩干湿转换的地貌发育物理模型及动力机制
园林绿化树木的种植设计方法初探
园林绿化种植设计要点探讨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故黄河迎宾路景观带设计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种植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