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滩

  • 辽河口潮滩潮沟形态特征与水文连通强度评价
    116023)潮滩湿地是位于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在复杂水动力侵蚀与泥沙沉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1]。潮沟是湿地上最活跃的微地貌类型单元,广泛分布于潮汐水动力较强的淤泥质海岸[2],其作为连接外海与潮滩湿地的潮汐水道,承担着营养物输送、泥沙迁移等任务,有效维持了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3-4]。了解和认识潮沟形态特征,进而评价潮滩湿地上潮沟网络水文连通度和发育程度,对潮滩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年4期2023-10-19

  • ICESat-2与多源光学影像的潮滩地形反演方法
    210007)潮滩是由潮间带淤泥带部分与海底浅滩共同形成的沿海特殊地形,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潮汐的作用,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或变浅[1]。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前沿地带,近岸潮滩在海岸灾害防护、土地资源利用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风浪、潮流、风暴潮等因素的影响,其位置、形状等不断变化,这对沿海地形的监测与更新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对高精度潮滩地形反演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考虑到潮滩普遍恶劣的自然环境,大规模的人工跑滩

    测绘通报 2023年5期2023-09-04

  • 潮滩表层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研究
    335)1 引言潮滩位于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地带,是海陆动力相互作用的敏感区域[1]。潮滩近岸高滩区生长有多种滨海植被,外海侧光滩区沉积物富含营养物质,为鸟类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在海岸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潮滩与盐沼带共同作用,在削弱波浪、潮流能量,形成了一套天然的海岸防御体系的同时,其沉积过程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潮汐和波浪引起的水动力的控制,从而使得潮滩具有高度动态的特点[2]。伴随着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淤泥质海岸都遭受不同程度

    绿色科技 2022年22期2022-12-21

  •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潮滩动态监测研究
    241)0 引言潮滩是广泛发育的典型的海岸地貌单元,其演变特征和规律是海洋科学和海岸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实际问题。在人类活动密集的海岸区域,沉积物输移和盐沼植被生长的耦合作用对于潮滩地貌演变有着显著的影响[1-4]。在河口海岸区域,潮滩演变是多种时间尺度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如海平面上升(长时间尺度)、洪枯季转换(季节尺度)和极端天气过程(事件尺度)等。因此,获取更高时空分辨率的潮滩资料是研究和认识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海岸带监测手段一般采用人工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11期2022-12-12

  • 河海大学青年学者在河口海岸潮滩系统韧性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重压力下河口海岸潮滩系统韧性响应规律的认识,对于河口海岸潮滩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河口海岸潮滩受到侵蚀加剧、河流输沙量减少、海平面上升等多重压力。尽管很难控制海岸侵蚀造成的河口潮滩系统退化,但可以通过调节河流泥沙输入量来增强潮滩系统对抗海岸侵蚀的韧性。该研究以黄河口北侧典型潮滩底栖生物-微地貌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河口二维输沙模型与潮滩底栖生物-微地貌动力模型,分析河流不同水文情势下潮滩生物-微地貌系统对抗侵蚀的韧性。以系统功能濒临崩溃时所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1

  • 浙江省三门湾北部潮滩互花米草遥感研究*
    的影响不容小觑,潮滩本土植被面积逐渐减少,近海生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得潮滩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影响潮滩生态系统。现在浙江整个东部沿海滩涂都有互花米草分布。到2015年止,浙江互花米草面积达142.82 km2[2],而三门湾地区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仅次于杭州湾。互花米草主要生长于河口、海岸等淤泥质潮滩,但潮滩地区人工调查方法耗时长且不能快速地获得相关信息,工作难度较大。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长时序、周期短、快速获取地面信息、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09

  • 潮滩湿地围垦为菜地后土壤生源要素含量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
    1)1 引言河口潮滩湿地在全球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土壤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碳、氮和磷等生源要素的重要源与汇[1]。碳、氮和磷等元素深刻影响着潮滩湿地生产力,通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着物质的生产与传输,从而一定程度影响生态环境[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潮滩湿地围垦成为缓解河口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方式之一[3]。潮滩湿地围垦后,其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发生改变,这势必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碳、氮和磷等元素含量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4]。因此

    绿色科技 2022年12期2022-07-14

  • 河口地貌对潮汐不对称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汐不对称性不同,潮滩为涨潮主导型,主槽为落潮主导型[19],长江口北支为涨潮主导型,但由于长江口北支断面从下游到上游不断缩窄,潮波变形加剧,使上游的潮汐不对称性更强[13];杭州湾-钱塘江口的岸线改变使得该区域的潮汐不对称性发生改变,部分区域涨潮优势增强,而部分区域的涨潮优势减弱[20]。以上这些现象表明河口地貌对潮汐不对称性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潮汐不对称性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河口地区的泥沙净输运,从而进一步对河口地貌进行重新塑造[21],研究潮汐

    海洋学报 2022年7期2022-07-09

  • 辽河口潮滩典型盐沼植被退化影响因素分析
    然地貌包括大面积潮滩、水下三角洲、拦门浅滩及海底冲刷槽等[1]。 辽河口湿地主要位于辽东湾海域和辽河陆海交界潮间带,河流与海洋水体交互,在淡水与咸水混合作用下,河口大量营养物质沉积,并与海水混合形成了适宜多种生物繁衍的潮滩湿地[2]。 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特殊的盐碱植物——翅碱蓬,又称盐地碱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辽河入海径流和河口潮汐相互作用为翅碱蓬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盐度,复杂水动力侵蚀与沉积下形成的浅海滩涂为翅碱蓬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生境[3]。 近

    人民黄河 2022年7期2022-07-07

  • 钦江河口潮滩红树林群落空间分布
    于热带亚热带河口潮滩的红树林在沿海城市抵御海洋灾害、维持河口生物多样性以及高存贮碳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性。然而,因海平面上升、土地利用变化与海岸城市扩张等作用,世界较多河口红树林都出现大规模生境破坏及损失,这很可能对沿海生态安全带来风险(Lovelock 等,2015)。由于红树植被茂密且所处的狭窄潮间带出露时间短,到目前为止很难获得准确的红树林空间分布及生态学特性等资料。基于此,较多成果从技术层面以定量潮间带红树林面积、生物量与植被结构(Rumondang

    遥感学报 2022年6期2022-07-06

  •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1989—2019年江苏中部海岸线变化特征研究
    海岸线变化特点、潮滩围垦特征以及围填海潮滩断面地貌响应过程, 研究人类围填海活动对海岸线演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近30 a来江苏中部海岸线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对称性, 变化速率变异系数空间差异显著, 岸线的向海推进是在人类围填海活动驱动下的被动变化过程, 二者相关性系数达93%。另外, 在江苏中部海岸围填海对潮滩上部有促淤作用, 但也引起潮间带下部潮滩的侵蚀, 这种“上淤下侵”的潮滩地貌格局对未来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挑战。江苏中部海岸;

    海洋科学 2022年3期2022-04-14

  • 小波变换的潮滩沉积物含水量预测
    66590引 言潮滩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交互地带,是内外陆以及海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1]。 潮滩沉积物包含自然灾害、生源要素预测的关键信息[2]。 地表土壤含水量是地表与大气进行水和能量交换的必要途径[3],受潮汐和波浪作用蒸发和降水的复杂水力学控制。 潮滩沉积物水分的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会有很大的变化[4],含水量的变化会导致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含量的变化。 因此,实时、准确、快速的监测潮滩沉积物含水量,对了解潮滩的各种特性,掌握潮滩生源要素信息,潮滩资源的开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年4期2022-04-02

  • 基于GEE的杭州湾慈溪段潮滩提取及时空变化分析
    121)0 引言潮滩是指淤泥质海岸潮间带浅滩[1],处在海陆交汇的敏感地带,是沿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后备资源,也是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潮滩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由于潮滩范围广,变化快,并且在潮滩区域行动极为不便,部分区域难以到达,使用传统的实地勘测法调查潮滩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勘测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动态监测,而遥感技术则因其具有大范围、高分辨率、多光谱和多时序等优势,非常适用于潮滩的动态监测。目前基于遥感技术的潮滩

    自然资源遥感 2022年1期2022-03-24

  • 长江口潮间带沉积对台风过程的响应
    陆海交汇区的河口潮滩对台风作用的响应极为敏感。台风大浪极可能构成河口潮滩沉积过程的快速变化, 进而不利于潮滩保护、开发及利用。基于此, 本文利用200509号“麦莎”台风作用前后长江口南汇潮滩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及水文资料, 探讨台风高能事件作用下河口潮滩动力沉积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潮间带不同区域沉积作用对于“麦莎”台风具有不同的响应: 台风前潮滩沉积物以粗粉砂和细砂为主, 台风后粗粉砂减少及细砂增加, 潮滩沉积物中值粒径φ值减小, 沉积物粗化;

    海洋科学 2022年1期2022-02-12

  • 辽河口潮滩湿地景观格局空间演变的动态分析
    性较好并对辽河口潮滩泥质、气候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其成为该区域的优势植被群落,形成世界闻名的“红海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大规模的开发活动,辽河口潮滩湿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辽河口潮滩湿地发生了严重的退化现象,河口湿地生态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文献发现,国内对内陆滨湖湿地及珠江口、黄河口湿地的景观格局研究较多[4-7,11],而有关辽河口景观格局演变的研究范围往往扩大到辽河三角洲[1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2-01-10

  • 九龙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矿物磁性分异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朱春津九龙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矿物磁性分异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潘大东, 廖紫慧, 梁文清, 刘亚飞, 肖翊琦, 朱春津(闽南师范大学 历史地理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为寻找有效判别潮滩沉积微相的磁学指标, 以便将环境磁学更好地应用于河口古环境演变及海平面重建, 本研究在九龙江口浒茂洲东部潮滩4个亚带: 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和潮下带, 采集23个次表层沉积物样品, 进行粒度和磁性测量。结果显示, 磁性参数、SIRM由陆向海增大且在低潮滩和潮下带呈

    海洋科学 2021年11期2021-12-09

  • 红树林海湾潮汐潮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于防护海岸、保养潮滩乃至水产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红树林系统在近岸区域的重要角色,相关研究颇为丰富。然而相对而言,红树林水动力学的研究相对于红树林研究领域中的其他分支,进展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红树林海岸中的水文泥沙等相关实测资料准确获取的难度大;相对而言,红树林是空间尺度较小的研究对象,地形、地貌、水文、生物等要素的空间差异较大,不利于形成较为普适的统一结论;部分关键物理量难以参数化,尤其难以在水动力计算中予以概化。Wolanski是红树林水动力

    人民珠江 2021年11期2021-11-24

  •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潮滩形态演变研究
    严重危害我国沿海潮滩覆盖生态环境[1-3]。因此,研究气候影响下潮滩地貌演变的情况及规律对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专家已大范围展开针对潮滩地貌演变的研究。胡成飞等[4]根据杭州湾近60年来的水文地形监测资料,深入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滩涂地貌变化的影响,并指出围涂工程是导致杭州湾南岸滩涂近期淤涨速率加快、潮滩宽度减小的主要原因。付桂等[5]以南汇边滩为研究对象,基于近3年水文监测资料,指出区域新建的圈围工程和平面环流输沙系统是导

    矿产与地质 2021年4期2021-10-21

  •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和现场调查的潮滩地形反演研究
    162)0 引言潮滩是海陆交界地带受潮汐影响的区域,在长江口,潮滩是滨海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通常包括光滩、植被带、潮沟等地貌单元。它不但是海岸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促淤造陆、固碳等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1-2]。在全球海平面上升和人类干扰活动共同影响下,沿海生态系统逐渐丧失和退化,潮滩面临着不断蚀退的威胁[3],如何有效保护长江口的滩涂资源变得至关重要。滩面高程是潮滩地貌形态特征的体现,不同时刻滩面高程变化可以反映该区域潮滩的冲

    自然资源遥感 2021年3期2021-09-24

  • 南流江河口桐花树生物动力地貌过程研究
    力过程[17]、潮滩沉积过程与环境的关系[18-21]。此外,也有成果集中在红树林对波浪耗散[22]、潮滩表层沉积物颗粒特征[23]、土壤肥力[24]的影响及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对红树林[25-26]影响等。先前工作在较大程度上增进了对红树林生态及红树林与栖息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理解,但较为缺乏对红树林与立地潮滩地貌的耦合分析。作为我国桐花树分布极广的北部湾河口更是如此,特别是桐花树成长与潮滩淤涨的联动机制研究尚未见报道。与此同时,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南

    海洋学报 2021年9期2021-09-09

  • 盐沼潮滩生物动力地貌演变研究进展
    210036)潮滩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陆营力相互作用的前沿地带,在保护海岸湿地环境资源、维系海洋生物多样性、提高海岸防护能力、固存蓝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蓝色海湾整治和海岸带保护修复行动等背景下,滨海潮滩湿地保护与修复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焦点。潮滩中上部多分布着耐盐植被,如盐沼、红树林等,构成潮滩湿地系统,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以周期性被潮水淹没的草本植物盐沼分布最为广泛,其多发育于潟湖、海湾等半封闭的低能海

    水科学进展 2021年3期2021-06-08

  • 红树林潮滩沉积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10310红树林潮滩作为地球上最富有生物量和极高生产力的区域之一, 是人类和许多生物物种的基本活动场所和重要的栖息场所(Murray et al, 2019;Simard et al, 2019; Van der Stocken et al, 2019)。同时,红树林普遍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陆海动力频繁作用的潮间带区域, 尤以河口和港湾地区分布广泛, 不仅是抵御洪水和风暴潮侵袭的天然屏障, 而且是碳捕集存贮、转换营养盐和净化污染的理想容器(Van der S

    热带海洋学报 2021年3期2021-06-03

  • 粉砂淤泥质潮滩对于波浪作用的响应
    00120)引言潮滩的演变对海岸防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演变机制的研究已成为了多学科关注的焦点[1-2]。潮滩水动力、泥沙以及地貌演变对波浪过程较为敏感,波浪对于潮滩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潮滩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开敞潮滩的数值模拟中应考虑波浪的作用[3]。一般认为,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潮滩剖面形态发育为上凸形和上凹形两种[4]。在泥沙供应充分条件下,潮流动力强而波浪作用弱,潮滩往往发育为上凸形剖面;而当波浪作用强且潮流动力较弱时,潮滩往往发育为上凹形剖面

    港工技术 2021年2期2021-05-10

  • 基于多算法水边线提取的潮滩DEM构建
    )0 引言淤泥质潮滩通常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平均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地带,也称潮间带[1-2]。在我国约有四分之一的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3],获取淤泥质潮滩地形对研究岸线变迁、海岸带生态变化及沿海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4-5]。淤泥质潮滩受波浪、泥沙、沿岸流和地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面积宽广、水浅滩平、变化频繁的特点,使得该区域地面调查与地形测绘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风险[6-7]。遥感技术具有高时效、大范围、高频率的特点,利用多期遥感水边线复合潮位

    自然资源遥感 2021年1期2021-03-19

  • 杭州湾北岸上海段潮滩时空演变分析与驱动力研究
    带地处海陆之交,潮滩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所在海岸带的性质,查清其性质和分布对于合理开发潮滩资源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Logistic-CA-Markov模型[1]包含Logistic回归模型、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和马尔科夫(Markov)模型,其中CA模型和Markov模型耦合而成CA-Markov模型[2-6]。该模型综合了模拟复杂系统空间变化的能力和长期预测的时间优势。Logistic回归模

    遥感信息 2021年6期2021-03-03

  • 象山港潮滩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及物源影响分析*
    210023)潮滩作为海陆交互作用影响最频繁的区域, 除了自身生产力丰富外, 还接收了大量的人为或自然的海陆源有机质, 是海岸带有机质的重要存储单元(刘敏等, 2004)。我国海岸线漫长, 潮滩发育广且类型多样, 研究不同类型潮滩的沉积特征、有机质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等课题, 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潮滩在海陆物质交互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目前已成为探讨海岸带沉积过程的热点问题之一(高建华等, 2005; 余婕等, 2008; 杨钦川等, 2019)。C/N 和

    海洋与湖沼 2021年1期2021-02-03

  • 基于遥感的北部湾茅尾海岸滩时空变化研究
    极其重要的影响。潮滩是河流来沙堆积的主要场所,是潜在的土地资源,对入海水沙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10-11]。因此,在变化环境下探讨岸线以及潮滩的演变规律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海岸线变化特征分析方法有叠加分析法、多重缓冲区法、动态分割法、基于点的计算和基于剖面的计算等[12]。其中,基于剖面的计算方法可同时在多层空间尺度上进行,对岸线变化特征的刻画更为深刻与全面,其具体的速率计算方法又分为端点速率、平均速率、线性回归速率与加权线性回归速率4 种。端点法的计算

    海洋技术学报 2020年4期2020-11-04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1987-2017年胶州湾潮滩湿地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100049)潮滩湿地连接着海洋和陆地,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洋和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平台[1],也是全球“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此外,潮滩湿地也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为两栖动物提供繁殖地[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沿海潮滩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潮滩湿地已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苏岫等[4]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对长江经济带附近的滩涂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张媛媛等[5]利用遥感水边线最外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6期2020-10-21

  • 江苏海岸潮滩剖面形态与动力泥沙响应关系
    作用的前沿地带,潮滩为港口航道建设、滩涂围垦工程等海岸开发工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潮滩的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规律的认知是潮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依据[1],其剖面形态特征的研究是探索潮滩地貌演变规律的重要而便捷的途径[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潮滩剖面形态特征进行了较多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潮流是潮滩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淤积型潮滩的支配动力。Roberts等[3]通过潮流泥沙数值模型,发现仅有向岸潮流作用下的潮滩平衡剖面呈上凸形,潮差增大、滩面坡度变陡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6-12

  • 环境因子对互花米草定居潮滩的影响分析
    态危害.为了探究潮滩环境因子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在上海南汇东滩选择了砂质与粉砂质两种不同类型的潮滩,由陆向海移栽互花米草根茎苗,同步监测不同样点高程、水动力、沉积物特性等环境因子及互花米草存活情况.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研究影响互花米草根茎苗定植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临界剪切应力、中值粒径、高程和最大流速对互花米草根茎苗定植有主导作用(P<0.05).(2)当潮滩类型不同时,影响互花米草根茎苗定植的主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基于胁迫梯度假说和互惠理论的海三棱藨草种群恢复技术
    作用的结果,滨海潮滩环境中的水文动力条件与物理干扰作用(如潮汐、波浪和沉积等)可直接影响盐沼植被生活史早期关键阶段植物的扩散和定居,同时盐沼植被可以通过自身特性对水文动力沉积环境产生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应用互惠理论(即种内的正相互作用)和胁迫梯度假说,改变滨海盐沼植物的种植方式可以极大提高盐沼植被修复工作的成功率[2]。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个体间的正相互作用相当普遍,尤其是在较严酷环境中,比如潮间带生境。互惠理论认为,通过促进盐沼植物种内的正相互作用,

    生态学报 2019年12期2019-08-20

  • 风暴作用下淤泥质潮滩-潮沟系统地貌演变研究进展
    0098)淤泥质潮滩在世界分布广泛,在国外主要分布在荷兰、法国等大西洋沿岸以及一些海湾和河口等处。中国潮滩规模大,在世界上具有特殊地位,潮滩岸线总长约4 000 km[1]。潮沟是潮滩上最活跃的地貌单元,是潮滩水、沙、营养物质等的交换通道[2]。淤泥质潮滩-潮沟系统的地貌演变受潮汐、波浪、生物、地下水、风暴等多因子的作用[3-4],学者们对正常天气条件下潮滩-潮沟系统的动力地貌演变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对系统的长期发育演变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短历时风暴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9年4期2019-02-15

  • 基于遥感技术的厦门大嶝岛海岸线与潮滩变迁分析
    门361102)潮滩位于海陆交接与海陆相互作用的地带,它随着潮汐的涨落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涨潮时淹没,落潮时裸露.潮滩及周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复杂,不仅拥有大量的滩涂资源,而且拥有岛礁、沙滩、红树林以及物种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强,高强度、大尺度的海岸带开发导致潮间带滩涂逐步被围垦侵蚀,潮滩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潮滩冲淤演变的研究对于潮滩开发利用、海洋防灾减灾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2-06

  • 基于水边线方法的辽河口鸳鸯岛形成与演变模拟
    河口泥沙岛淤泥质潮滩坡度和潮汐变化对水边线的影响,提出一种利用两期遥感水边线模拟海岛岸线及潮滩数字高程模型(Dig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方法,研究辽河口鸳鸯岛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结合遥感影像、实测地形和潮位数据分析表明:1)模拟潮滩DEM与实测DEM之间的误差集中在—40~55 cm的范围内,平均误差14.24 cm,表明遥感模拟作为一种手段对实测资料的欠缺是一种有效的补充。2)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鸳鸯岛的发育经历了萌生、生

    海洋科学进展 2017年4期2017-11-14

  • 南通近海潮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007)南通近海潮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顾 佳,闫玉茹,平利姣(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07)基于南通近海(洋口港—吕四)潮滩特点布设潮滩断面并采集表层沉积物,根据样品汞、镉、铅、砷、铬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区沿海潮滩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与江苏其他滨岸地区潮滩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初步探讨2009—2012年南通沿海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与元素的相关性

    华东地质 2017年2期2017-06-27

  • 曹妃甸海域水深和冲淤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沟澙湖湾和大面积潮滩,沙岛间还有潮汐通道深槽发育。曹妃甸填海是对原始的曹妃甸岛的重新塑造,填海区填海前原始地貌特征为总体地势较平坦,滩面标高-0.80~0.80 m,最大水深为2.0 m,为滦河古三角洲前沿发育的冲海积平原,沿岸多为盐田、虾池,潮滩发育。西北面略高东南面略低,整个场地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填海后曹妃甸、腰坨、蛤坨和东坑坨成为港区。曹妃甸岛向岸一侧的潮滩早期是过水漫滩,现今无法过水彻底阻断。曹妃甸东侧的老龙沟澙湖湾和大面积潮滩,沙岛间的潮汐通道深

    河北地质 2017年3期2017-03-12

  • 围垦工程影响下的淤涨型潮滩演化:以江苏弶港潮滩为例
    程影响下的淤涨型潮滩演化:以江苏弶港潮滩为例李明亮1,2,杨磊1,2,龚绪龙1,2,薛文勇1,杨旸3,石勇4,汪亚平3(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8;2.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8;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4.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通过对受到围垦工程影响的江苏弶港海岸两条潮滩剖面的多期高精度实测高程及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淤涨型潮滩剖面对围垦工程

    海洋通报 2016年6期2017-01-13

  • 基于地面激光扫描仪的潮滩地貌研究初探
    地面激光扫描仪的潮滩地貌研究初探常直杨1,2,王建1,李晶冰1,3,白世彪1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3.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传统潮滩地貌的研究方法难以刻画潮滩的微观地貌特征,地面激光扫描仪(TLS)的应用为潮滩地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然而目前关于TLS在潮滩地貌研究中鲜有报道。以江苏东灶港海岸一段潮滩地貌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扫描数据,对扫描区域的点云

    海洋通报 2016年3期2016-08-15

  • 遥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潮滩地形模拟方法
    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潮滩地形模拟方法范 仲 丽1,丁 贤 荣2,葛 小 平2,康 彦 彦3,马 洪 羽1(1.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3.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潮滩地形资料的获取是开发利用潮间带资源的第一步。以纳潮盆地为实验对象,从遥感影像面状信息入手,提取并组合影像中的信息,采用遥感与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遥感光谱信息、地貌特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6年2期2016-05-25

  • 淤泥质潮滩地貌演变中的水动力及生物过程研究进展
    0098)淤泥质潮滩地貌演变中的水动力及生物过程研究进展王宁舸1,龚 政2,张长宽1,赵 堃1,耿 亮1(1.河海大学 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 2.江苏省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淤泥质潮滩对于海岸防护、增加土地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从淤泥质潮滩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潮流、波浪、生物作用及地下过程四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潮滩演变动力地貌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应关注潮滩短期

    海洋工程 2016年1期2016-03-14

  • 江苏圆陀角附近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记录的海岸环境变化
    物粒度等指标研究潮滩沉积环境变化是目前海洋沉积研究的热点课题[4]。沉积物粒度可记录沉积环境、沉积物输移方式和气候演化的相关信息[5-7]。国内外对潮滩沉积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盐沼侵蚀陡坎的形成与演化[8]、潮滩植被的促淤消浪和湿地修复[9-11]、海平面变化、波浪和风暴潮等动力变化与潮滩冲淤变化的关系[12-15]、利用遥感等方法研究潮沟形态和潮滩地貌演化[16-18]等方面。圆陀角地处陆地和海洋交互地带,前人对江苏海岸沉积环境变化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圆陀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8-02

  • 遥感与水动力模型相结合的宽大潮滩历史地形反演
    模型相结合的宽大潮滩历史地形反演康彦彦1,丁贤荣2,葛小平2(1.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0098; 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210098)摘要:潮滩作为陆海交互区,面积宽广,测量困难,历史地形资料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潮滩的开发利用。以辐射沙脊群潮滩为实验区,利用1987年前后的TM、MSS影像提取不同潮情下的系列水边线,运用Mike21水动力模型模拟遥感图像对应时刻下的瞬时海面高度,为水边线赋值,进而通过地形反复迭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01

  • 基于遥感和GIS的福建文渡湾海域潮滩演变研究
    的福建文渡湾海域潮滩演变研究韩志远,李孟国(交通运输部 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强潮海区的潮滩冲淤演变对于潮滩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及灾害预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福建北部文渡湾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淤泥质潮滩的冲淤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文渡湾湾顶潮滩地形呈淤积状态,尤其2005年以后淤积明显;淤积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围垦造陆使得湾口缩窄,致使湾口流速增大、湾

    海洋学研究 2015年3期2015-01-05

  • 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CH4氧化潜力及其对有机物输入的响应
    未见报道。黄河口潮滩湿地是黄河入海河段与渤海相互作用形成的重要生态类型,承接着来自黄河中上游带来的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35]。据统计,黄河2011年排放入海的营养盐和CODcr分别高达1.80万t和18.09万t[36]。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的输入不仅对黄河入海口近岸水体的营养状况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其对于黄河口潮滩湿地营养水平的影响也非常深刻。可见,黄河口潮滩湿地充当着陆源碳氮的一个重要“汇”,但这一“汇”的形成究竟对CH4产生与氧化过程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

    草业学报 2014年1期2014-11-08

  • 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入侵对红树林湿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王安安1,孙 雪1,蔡景波2,柴雪良2,刘 健3,商 栩1(1.温州医学院 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温州 325000;3.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为了解互花米草入侵对西门岛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对位于乐清市西门岛的红树林保护区内及周边被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所侵占潮滩的大型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4期2014-02-05

  • 上海滨岸潮滩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241)上海滨岸潮滩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赵 健(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滨岸潮滩中Hg的污染特征对潮滩生物乃至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大。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中Hg含量在0159~0.541 μg/g之间变化,位于加拿大环保部制定的TEL和PEL之间,对当地水生生物偶尔会有负面效应,含量高值主要出现在LH、GL和LCG岸段,柱样沉积物中Hg的含量高值出现在5 cm深度左右,粘粒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沉积物中Hg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Hg-e

    地理教学 2014年24期2014-01-14

  • 长江口横沙东滩围垦潮滩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江口横沙东滩围垦潮滩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吕巍巍1,马长安1,余 骥1,田 伟1,袁 晓2,赵云龙1,*(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2.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上海 200023)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横沙东滩的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进行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进行功能群划分及数量特征分析。在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19种和22种。依据食性将其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

    生态学报 2013年21期2013-12-09

  • 江苏大丰中潮滩大小潮周期沉积特征研究
    0097)淤泥质潮滩中的沉积韵律层记录了潮汐周期的变化, 由潮汐周期可以推算出沉积时间和沉积速率,并且由古潮汐韵律的研究还可推算出古地球、月球轨道参数, 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对该领域的研究非常重视。利用古代潮汐沉积韵律对古环境进行解释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需以现场连续的现代潮滩沉积的实地观测为基础, 已有研究中不同区域的观测资料很好地揭示了从涨落潮周期[1]、大小潮周期[2-5]到年周期[6-8]和长周期[9]的“潮滩循环”, 以及风浪在开敞潮滩短期演变中的作用

    海洋科学 2013年7期2013-10-13

  • 杭州湾北岸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年际变化及其粒度控制①
    杭州湾北岸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年际变化及其粒度控制①刘 莹 张卫国 杨世伦 罗 艺 董辰寅 俞立中(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对杭州湾北岸芦潮港潮滩2007-2010年固定点沉积物进行了逐月的磁性测量和粒度分析,探讨了磁性特征的月际、年际变化及其与粒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07-2009年,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呈现出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磁性参数χ、χARM、SIRM以及比值χARM/SIRM总体上在12月次年7

    沉积学报 2012年3期2012-12-13

  • 围垦对射阳河口海岸地形的影响
    海岸以粉砂淤泥质潮滩为主,占全省岸线长度的90.5%[1].射阳河是江苏北部的重要通海河流,河口处于海岸演变的节点处,是淤蚀交替地带.长期以来该海岸的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与岸滩冲淤变化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围垦工程改变自然地形地貌,而地形地貌对周边水动力产生影响,使地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就围垦工程实施对海岸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8].例如,李加林等[5]就围垦对水沙环境、海岸带物质循环及潮滩生物生态学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存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10-12

  • 潮滩上波高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以长江三角洲海岸为例*
    海200080)潮滩上波高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以长江三角洲海岸为例*陈燕萍1,杨世伦1*,史本伟1,李 鹏1,2,朱建荣1(1.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2.国家海洋局 东海标准计量中心,上海200080)于2009—2010年的不同季节在崇明东滩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杭州湾北岸东段的芦潮港岸段,利用目前先进的SBE 26plus浪潮仪进行了多个潮周期的波浪观测。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潮周期平均风速为1.9~11.0m/s

    海洋科学进展 2012年3期2012-09-06

  • 长江河口盐沼湿地酸挥发性硫化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海岸, 也称之为潮滩潮滩环境受周期性潮水淹没及植被生长的季节变化(特别是中低潮滩),使得表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而言, 周期性潮水作用影响着沉积物的通气(富氧)状况, 植被的生长对有机质的降解及微生物的活动等有重要影响, 这些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沉积物中硫酸盐异化还原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而影响其中AVS含量的时空变化。有关长江河口盐沼湿地(潮滩)沉积物中AVS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的研究报道不多[7-9]。再者, 近几

    地球化学 2012年2期2012-07-11

  • 丁坝间潮滩地貌变化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湾北岸金汇港泥质潮滩的变化。然而,对于淤泥质潮滩变化的定量研究较少,或是仅仅选择了一两条剖面进行研究。本文以浙江瑞安丁山建成丁坝后的淤积质潮滩为例,用经验正交函数法(下文简称EOF)对1979—1982年3a间的逐月高程资料进行分析,对建成丁坝后淤泥质潮滩的冲淤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将3条丁坝间10条剖面和大致位于同一水深的3条等深线历时3a的逐月测量资料分别进行EOF分析,得到反映整个潮滩90%以上变化的3个经验正交函数,即表示潮滩总体冲淤变化的第一特征函数

    海洋学研究 2012年4期2012-05-30

  • 基于遥感岸线识别技术的射阳河口潮滩冲淤演变研究
    别技术的射阳河口潮滩冲淤演变研究刘燕春,张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定义平均高潮位在岸滩上形成的痕迹线为潮滩岸线,并利用1995—2003年的3景TM数据,对射阳河口海岸线及潮滩岸线的演变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海岸线仅在南大港到沙港段随人工海堤的外推向海推进;潮滩岸线在北岸持续蚀退,南岸持续淤长。河口附近岸滩的演变趋势是逐渐平直。结合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北岸潮滩相对稳定;南岸变化幅度较大,潮滩上表面淤长,而下部蚀退,

    海洋通报 2010年6期2010-12-28

  • 遥感水边线技术在潮间带冲淤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建立了3个时段的潮滩数字高程模型,获得了辽东湾盘锦滩不同时段近20 a来的冲淤空间变化,并用2008年实测地形资料对遥感水边线和反演地形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Landsat 5, 4, 2合成彩色影像上目视解译的水边线与实测地形走向相近;实测地形与反演地形之间的误差集中在 -0.9 m ~ 0.8 m之间,平均误差为 -0.16 m,标准偏差为0.40,误差在±0.6 m之间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1.1%。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可用于潮间带岸滩演变空

    海洋通报 2010年2期2010-12-28

  • 潮滩动态淹没可视化仿真研究*
    450052)潮滩动态淹没可视化仿真研究*赵晓亮1,谢 巍2,辛 欣1(1.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2.防空兵指挥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介绍了潮滩淹没可视化仿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潮滩淹没可视化仿真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讨论了研究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难点问题,同时指出了最终研究的目标。最终,为潮滩动态淹没可视化仿真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相应的技术路线。潮滩;流域;淹没;水体;仿真;可视化0 引言受到潮

    地矿测绘 2010年1期20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