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麻醉在颅内肿瘤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23 07:25王盾龙申
癌症进展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七氟醚麻醉患儿

王盾,龙申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杭州3100520

颅内肿瘤由于使神经组织受到压力而引发颅内压升高,进而导致脑部血流循环改变,出现脑缺血症状。颅内肿瘤患儿在临床围手术期过程中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会增加,对患儿的神经具有毒性作用,加重对脑神经的损害。七氟醚作为一种吸入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小及对循环系统抑制轻的特点,且诱导迅速、安全、苏醒快,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患儿手术前的麻醉诱导。以往有学者对89例行斜疝修补术、裂唇修补术患儿的研究中发现,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在诱导期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七氟醚能够通过增加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抑制ET-1 的表达,从而调节肺循环,且对脑缺血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平稳的体征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更利于麻醉的恢复。因此本研究主要观察颅内肿瘤患儿手术中七氟醚麻醉对ET、NO、围手术期指标及患儿清醒时间的影响,探讨七氟醚麻醉在颅内肿瘤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1 年1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颅内肿瘤手术的46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MRI 检查符合儿童神经系统肿瘤诊断标准;②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③对研究中所用药物均无过敏。排除标准:①拒绝配合本次研究;②严重呼吸困难。剔除标准:①研究过程中研究资料缺失;②中途退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 例患儿分为观察组(

n

=23)及对照组(

n

=23)。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1 例;年龄2~13 岁,平均(6.54±2.25)岁;成骨细胞瘤10 例,颅咽管细胞瘤7 例,星形细胞瘤4 例,室管膜瘤2 例;体重11.5~34.3 kg,平均(20.23±5.11)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16 例,Ⅱ级7 例。观察组中,男13 例,女10 例;年龄2~12 岁,平均(6.24±2.11)岁;成骨细胞瘤11 例,颅咽管细胞瘤8 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8 例;体重11.8~33.4 kg,平均(20.11±4.95)kg。两组患儿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麻醉方法

术前1 天麻醉医师与护士及患儿家属进行术前沟通,所有患儿在术前8 h 开始禁食,术前2 h 禁水,术前1 h 进行称重,进入手术室后连接仪器,进行严密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监测,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为30~35 mmHg(1 mmHg=0.133 kPa)。在患儿吸入100%纯氧3 min 后,均给予芬太尼3~5 μg/kg、维库溴铵0.10~0.15 mg/kg、依托咪酯0.2~0.3 mg/kg 进行麻醉诱导。

对照组患儿麻醉采用氯胺酮1 mg/kg,术中加入8 mg/(kg·h)丙泊酚及100 μg/(kg·h)氯胺酮静脉泵注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患儿麻醉开始时采用6%七氟醚至患儿意识消失,当患儿意识消失后采用3%~5%的七氟醚吸入并采用8 mg/(kg·h)丙泊酚静脉泵注进行麻醉维持。对于不同ASA 分级及不同肿瘤类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差异。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气管插管后(T)、切开颅脑时(T)、术中(T)、术毕(T)时间,并于各时间点取患儿静脉血3 ml,进行离心处理,在4000 r/min(离心半径为13.5 cm)转速下离心10 min后取血清1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ET 水平,试剂盒购自天津市协和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量血清NO 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通蔚科技有限公司。记录各个时间点患儿的MAP、HR、SO、PetCO水平,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及清醒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ET 水平的比较

T及T时,两组患儿E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T、T时,观察组患儿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围手术期ET 水平的比较(ng/L,)

2.2 NO 水平的比较

T及T时,两组患儿NO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T、T时,观察组患儿NO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

表2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围手术期NO 水平的比较(μmol/L,)

2.3 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各时刻两组患儿SO及PetC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时,两组患儿MAP及HR 水平均低于T时,且观察组患儿MAP 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3)

表3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2.4 麻醉时间及清醒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4)

表4 两组患儿麻醉时间及清醒时间的比较(min,)

3 讨论

研究发现,由于肿瘤细胞对自由基清除力弱,而患儿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一氧化氮合酶产生的NO 增多,NO 和超氧化歧化酶竞争与血液中的阳离子结合,会导致脑细胞的进一步缺氧,加重脑损伤。脑肿瘤患儿的血管内皮基质金属蛋白酶2 的活性增强激活ET前体并可裂解为活性广泛的ET-1,加强血管的收缩,减少血管中氧含量,加重脑损伤。有研究认为,七氟醚对神经系统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对NO 的影响具有双向性,既可以抑制神经系统NO 的产生,又可以增加其他不同组织的NO 生成。有学者对七氟醚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表明缺血前30 min 采用七氟醚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对脑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七氟醚对ET 水平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考虑与七氟醚可清除因缺血导致的血液中增加的自由基,从而减轻组织损伤有关。有文献报道,开颅手术会导致ET 及NO 水平持续升高。本研究中,T、T、T时,观察组患儿ET 及NO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明七氟醚相比氯胺酮作为麻醉剂能够显著降低患儿颅内占位性病变围手术期NO 及ET 水平,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及ET的生成,对脑的保护效果明显。本研究中,两组患儿的SO、PetCO水平在各时刻均无差异;T时,两组患儿MAP 及HR 水平均低于T时,且观察组患儿MAP 及H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七氟醚及氯胺酮均能较好抑制插管所引发的应激反应,观察组患儿体征相对更平稳。由于手术患儿处于应激状态,麻醉后如果出现清醒延迟,会影响脑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两组患儿的麻醉时间对比无差异,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七氟醚与氯胺酮相比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更有利于患儿脑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颅内肿瘤患儿手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可以有效抑制ET 及NO 的生成,且可以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使患儿更快清醒,更有利于保护患儿的脑功能。

猜你喜欢
七氟醚麻醉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比较
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表现的观察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