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管道自我管理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10-23 07:25孙萌路静静
癌症进展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肺癌化疗评分

孙萌,路静静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郑州4500000

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几年不断增长,其增长幅度在所有肿瘤中居第一位,会对人们生命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肺癌临床症状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发展至晚期,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临床通常采用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静脉注射使用较频繁,为了方便起见,临床上常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此技术能实现较大的血流量,同时在短时间内降低药物浓度和液体压力,当需要长期注射刺激性及高渗性药物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外周血管,适用于需要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 具有留置时间长以及穿刺事件发生率低等优势,但由于PICC 置留的时间较长,可达1 年,久而久之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静脉血栓、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异位等,严重者会导致组织坏死、肺栓塞,会极大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后续生活。此外,部分肿瘤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化疗存在错误的认知,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降低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于此,临床上多采用不同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其中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应用较广泛,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其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 例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 管道自我管理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确认为肺癌;②首次接受PICC;③TNM 分期为Ⅰ~Ⅲ期;④此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或干预;⑤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心、肝等其他器官存在疾病;②凝血功能异常;③胸腔积液≥20 ml;④肿瘤转移至肺门或大血管;⑤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模糊不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60 例肺癌化疗患者,将2019 年6—12 月收治的3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 年1—6 月收治的3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6~67 岁,平均(57.27±2.43)岁;肺癌类型:腺癌10 例,鳞状细胞癌8 例,小细胞癌12 例;TNM 分期:Ⅰ期7 例,Ⅱ期13例,Ⅲ期10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5~68 岁,平均(56.18±3.43)岁;肺癌类型:腺癌11例,鳞状细胞癌6 例,小细胞癌13 例;TNM 分期:Ⅰ期8 例,Ⅱ期12 例,Ⅲ期10 例。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健康教育干预,内容主要有心理辅导,介绍PICC 的基本知识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维护方法、带管过程中生活引导、不良反应的预防、穿刺点部位的处理、饮食建议、恢复训练等,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随时为患者解决疑惑,干预每周1次,持续到患者出院。

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干预。①思维导图的制作:首先根据PICC 使用和维护流程,确定肺癌PICC 患者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框架,内容有PICC 置管技术简介、置管方法与步骤、后续维护、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应对、带管出院的自我管理教育、拔管后健康教育共6 项。导图的每个部分由相关专家监督,通过医护人员共同制订,最后利用mind manager 软件绘制成图,并装订成册。以肺癌PICC 患者思维导图中置管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应对部分为例,从主题“置管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应对”引申出4 个发生率较高的置管不良反应的一级分支,每一种不良反应按照其临床症状、发生机制、诱发因素、预防方法、应对措施等并列结构引申出3~4 个二级分支,根据二级分支的内容再往下引申,产生更加详细、精确的三级分支,每级分支与中心主旨呈隶属关系,之间的节点用线条连接,整个思维导图类似于树枝网络,从上往下,以放射性分布,更利于患者阅读和理解。②具体干预方法:从患者入院后、接受置管、拔管直到出院,由责任医护人员依据制订成册的肺癌化疗患者PICC 思维导图,按照发现问题—知识介绍—反复巩固—归纳总结的健康教育流程向患者仔细宣讲,同时邀请患者家属参与,结束后给予患者和家属各一份思维导图,以便实时阅读,引导患者形成规范的PICC 自我管理行为。除首次详细讲解以外,每周1 次巡查病房,观察患者的状态,解答患者的问题及疑惑,直到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主要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观察为期1 个月,SAS 评分为3 个等级,50~60 分属于轻度焦虑,61~70 分属于中度焦虑,﹥70 分属于重度焦虑;SDS 共20 个方面,粗分为每个方面得分相加所得,评分为3 个等级,50~60 分属于轻度抑郁,61~70 分属于中度抑郁,﹥70 分属于重度抑郁。②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4 个指标,每个指标满分为2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③干预前后生存状态评分:采用河南省人民医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估,主要有精神面貌、疼痛缓解、呼吸状况、行动能力4 个条目,每个条目0~10 分,分数与患者生存状态呈正比。该量表一致性系数为0.84,信度为0.72,在生存状态评估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血栓、渗血渗液。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P

﹤0.05),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的比较

2.2 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P

﹤0.05),且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2.3 干预前后生存状态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状态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存状态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P

﹤0.05),且观察组患者生存状态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存状态评分的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4.813,

P

﹤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在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化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常规化疗多使用穿刺,由于穿刺次数较多,会导致穿刺感染,患者需承受一定的疼痛。近年来PICC 置管因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已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化疗中。PICC 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高安全性和高有效性的长期化疗静脉途径,促进了治疗过程,但在置管期间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进而降低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最终导致导管留置时间缩短,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患者置管期间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生存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将图像式思维作为工具,在肿瘤患者PICC 置管期应用过程中,制订清晰、各级之间关联明确的PICC 知识框架图,将健康教育内容中的主题和结构发挥到极致,使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时能快速地获取重要信息并理解透彻,加深记忆。据相关文献报道,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在肿瘤患者PICC 置管期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次接受PICC 的肺癌化疗患者由于对置管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度不够,同时疼痛耐受度低、对治疗效果的担心以及受不良反应的影响,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较高,无形之中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肺癌PICC 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考虑为本研究所采用干预模式中的思维导图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引导患者形成了正确的PICC 认知,最终缓解不良情绪,这与韦燕萍等的研究结果类似。由于长时间的化疗,肺癌PICC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会对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肺癌PICC 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可能是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干预与其他干预方法相比结构性和系统性更高,其直观的图画式讲述可激发患者的阅读兴趣,患者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此外采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最大化提高了宣讲效果,提高了患者对PICC 的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与董玲琴等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说明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肺癌PICC 化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是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采取的模式更利于患者了解并掌握PICC 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认知,使患者形成了良好的自我干预行为,从而避免了一些并发症,这与王明姝和徐进志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此外,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精神面貌、疼痛缓解、呼吸状况、行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肺癌PICC 化疗患者的生存状态,考虑为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中各种具体干预内容对患者的作用明显,心理和生理得到了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进而改善了生存状态。

综上所述,对肺癌PICC 化疗患者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存状态,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肺癌化疗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双周最佳阵容
跟踪导练(二)(3)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