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中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研究*

2021-10-24 09:45韩海
艺术品鉴 2021年27期
关键词:傣族人物画题材

韩海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美术家,尤其是中国画家通过对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的美术现代化之路。”在“双百”方针的推动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交通日趋便利,表现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人物画作品日渐增多。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成为中国地域美术的重要代表,从五六十年代的走向工家,朴实自然、浪漫诗性,到后来的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红、光、亮,再到八十年以来的多元并存,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始终是“艺术来源于生且高于生活”的重要源泉。

一、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概念及运用动因

(一)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概念

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之外的所有民族,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那么,云南少数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指运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反映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特征、生产生活、精神风貌与历史事件的作品。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有25 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进而造成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景和风貌。作为中国人物画创作而言,表现人物的外在形象、精神风貌、服饰穿着

(二)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云南少数民族题材运用的动因

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仅成为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资源和素材,还对中国美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运用出现在20 世纪50 年代,成为中国人物画创作题材上的一大突破,为中国人物画创作开辟了新的篇章。尽管云南少数民族资源丰富,25 个少数民族自身特征及民族文化各不相同,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能成为画家写生创作的对象,这其中有它必然的一些因素。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国家“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文艺事业的进步,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响应国家的号召深入生活,来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创作了更多的作品。其次,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来看,云南25 个少数民族中,其中,白族、傣族等曾建立自己的政权,繁衍时间较长,生活的地理环境较优越,经济条件相对较发达,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较容易引起画家的关注。从地理位置及交通便利性来看,生活在坝区的民族相对来说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画家深入生活进行采风创作;生活在山区的民族生活艰苦,交通不便,进行写生创作相对较难。再次,是民族文化的丰富性深深吸引着画家。透过民族风情更多地挖掘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也显现出主题的深刻性。

二、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内容

(一)表现云南少数民族自然风光和生产生活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里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勤劳劳动换来了稳定的生活,获取了大家的尊重,画家在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美展现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在服饰和民族风情上,而是将云南少数民族的人们的心灵美和勤劳品质展现出来,人物画是诠释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记录和保存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生产生活在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手段。

20 世纪50 年代开始,黄胃等一批画家响应国家的号召,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写生创,创作出了许多礼赞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生产生活的优秀作品,描绘出一幅幅充满幸福与欢乐、诗意和阳光的民族风情画卷,也为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理论和实践探索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其中,傣族地区及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景是画家表现的主要对象,画家描绘的过程中一般自然风光和生产生活是同时进行,自然风光作为人物的衬景存在,其代表作品有黄胃《芒市街头的德昂人》《水牛》《村妇》《小贩》《农妇》《鉴赏家》《编篓》《卖布》《傣族妇女》《傣族人家》等作品、石齐《人人都在幸福中》、刘大为《版纳牧归》《阿尼牧歌》、张志平《傣家年年喜事多》、杜滋龄《版纳晨曦》,张道兴《出寨》等作品。另外,彝族是云南的主要民族之一,支系繁多,自然环境多样,分布于云南的乌蒙山区、红河、滇东南、滇西及楚雄等地,彝族人民勤劳朴实,拥有自己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吸引了众多画家进行描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王首麟《山民系列》、罗江《红土系列》等作品,画家通过对彝族人民生产劳动的画面,描绘彝族人民的质朴勤劳的性格,让大家深受感动产生共鸣。云南少数民族人们创造了美丽的家园,画家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通过精准的把控展现出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二)表现云南少数民族欢乐节庆和人文风情

云南少数民族人物画作为云南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充分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且与新时代密切相关,是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必然孕育出丰富的民族节日及人文风情,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阔时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更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和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样,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情境,虽然这些水墨艺术样式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艺术主张,但它们都在以各自不同的艺术方式探索着少数民族题材进入绘画的各种可能性。例如,以梅肖青《难忘的泼水节》、程十发《欢乐的泼水节》为代表的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水墨人物画,《难忘的泼水节》表现了总理和西双版纳人民的鱼水之情,富有动感的象脚鼓舞者,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傣家人热情好客的性格。以张志平《对面山歌唱过来》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都在用水墨这种传统材质表达着对当代的看法,都在探索着“云南当代水墨与少数民族人物如何相融合”的这一课题。因此,这也是这一课题最重要的研究意义。新时期以来,以现实主义水墨人物进行表现的作品还有苗再新《花团锦簇》、邹立颖《哈尼姑娘许泽文》,杨鹏《古装哈尼》,任惠中《竹筒声声》,刘江《布朗山寨的亚巴双》、《阳春三月》,呼和夫《布朗山歌》,黄庆明《布朗妇女》、杨小华《阔时节》等,这些纯朴的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溢于画外。

(三)表现云南少数民族美丽热情和纯洁心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少数民族中国画创作中的人物画家主要以王晋元、江一波、梅肖青等艺术家为代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云南画院聚集了以张建中、叶公贤、姚钟华、李忠翔等一批本土优秀艺术家。另外,袁运生、吴冠中、程十发等众多国内著名艺术家不断前往云南写生采风对云南本土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有意地启发。

在袁运生的机场壁画《生命的赞歌——欢乐的泼水节》创作的前后,另一位中国人物画大家黄胃两次赴云南写生创作,分别是1959 年和1987 年,先后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长发女》《澜沧江边》《傣家舞姿》《瑞丽江边》《赶墟的姑娘》《舞》《美丽的傣族姑娘》《刀美兰》《傣家女》《江水清清》《傣族妇女》等作品。作品不仅展现云南少数民族美丽纯洁的外在形象,更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生命力。新时期以来艺术创作的开放与多元,使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呈现出丰富的意象,例如,“百名画家画云南”美术创作活动等,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刘大为《玉庄香与门前的石斛》《木鼓上的佤山少女》,苗再新《勐海姑娘》,刘泉义《云南写生组画》,任惠中《布朗族歌手王章英》,李洋《蕉荫》,邹立颖《哈尼姑娘许泽文》,刘江《布朗山寨的亚巴双》,呼和夫《西双版纳曼掌村写生》,孙震生《那年——夏至》《月亮湾》,陈治《傣家姑娘》,李传真《花腰傣女青年》,罗寒蕾《元江写生》王海滨《彩云南》,罗江《牧羊人》,张志平《傣族妇女》,赵芳《嘎洒女孩》《恋之歌》,戴杰《春行系列》,杨小华《少女》,孙建东《旋舞吉祥》《舞之精灵》等,定格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美,从笔墨的挥洒自如间,透出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新世纪以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向城市化迈进的背后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变化,这使得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在探索新观念、新技法和新材料等艺术语言中呈现了多元的趋势。“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七彩云南美术作品展”“昆明美术双年展”等展览中的入选的中国画作品中,以当代水墨、拼贴、岩彩等多种表现形式相配合运用。“一些本土艺术家将观念艺术、当代水墨、影像艺术等中的新理念,运用于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形态变迁的表现上,使云南中国画领域内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的语言形式与精神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表达。”

猜你喜欢
傣族人物画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傣族:亲水的民族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