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在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中的应用

2021-10-24 05:21毛连环
河北渔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对虾变态饵料

毛连环

摘要:为研究活体生物饵料在非洲斑节对虾(Penaeusmondon)溞状幼体中的应用效果,试验使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vosmueueri)和经牟氏角毛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替代商品螺旋藻粉(Spirulinaplatensis)投喂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试验设置3组:对照组(A0)采用传统的虾片与商品螺旋藻粉在溞状幼体阶段全程投喂;试验组A1组以牟氏角毛藻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投喂;试验组A2组以牟氏角毛藻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投喂,并在Z2和Z3期添加投喂经牟氏角毛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每组设3个平行。结果表明:3组间溞状幼体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A2组最高(73.9%),A0组最低(51.4%);在溞状幼体变态时间上,3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A2组变态时间最短。试验表明,活体生物饵料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有利于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效果显著。

关键词:生物饵料;非洲斑节对虾(Penaeusmondon);溞状幼体;成活率;变态时间

非洲斑节对虾(Penaeusmondon)又称金刚虾,南非斑节对虾、非洲草虾王等,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适盐范围广、抗病力强的特点。非洲斑节对虾近年来养殖面积逐年增加,苗种需求量倍增,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尤为重要。溞状幼体培育是非洲斑节对虾人工育苗的重要阶段,该阶段饵料的营养搭配是决定幼体培育质量及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传统的对虾生产性人工育苗大多使用虾片搭配人工加工的商品螺旋藻粉、海草粉等饵料,较少使用活体生物饵料,但人工配合饲料无法完全替代活体微藻、轮虫等生物饵料[1-3]。活体微藻不易沉底,营养更加全面,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含量等能满足虾类的营养需求,更适宜作为对虾幼体的开口饵料[4-5];部分单胞藻还可用于强化酵母培养的轮虫,提高轮虫体内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轮虫营养,进而增强对虾幼体体质,促进对虾幼体变态发育。讫今,活体生物饵料在非洲斑节对虾幼体培育应用效果方面鲜见报道。本试验在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阶段(溞状幼体发育期分三阶段:溞状幼体Ⅰ期Z1、溞状幼体Ⅱ期Z2、溞状幼体Ⅲ期Z3),选用易于大规模培养获得的鲜活牟氏角毛藻替代商品螺旋藻粉,同时在Z2、Z3阶段结合投喂经牟氏角毛藻强化的轮虫,研究生物饵料对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成活率与变态时间的影响,为生物饵料在非洲斑节对虾人工育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条件

本试验于2020年5月9日—16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南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室内育苗场进行,试验采用高度1.2m的玻璃钢锥形桶,有效水体500L,试验用非洲斑节对虾无节幼体(N4期)购自福建漳浦。试验用海水经沉淀砂滤后,用15~18mL/m3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曝气48h后再经脱脂棉袋过滤使用。海水盐度29‰,pH值8-1,总碱度123mg/L(CaCO3),试验使用自动控温防水电热棒调控水温,理化因子使用奥克丹(Octadem)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测定。

1.2试验饵料

人工配合饵料:双色虾片(XP)、商品螺旋藻粉(Spirulinaplatensis,以下简称SP)购自厦门某公司;活体生物饵料:牟氏角毛藻(Chaetocevosmueueri,以下简称CM)、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以下简称BP),投喂前用牟氏角毛藻营养强化6~8h的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BPcm)。

1.3试验设计

对照组A0:Z1—Z3期均投喂XP+SP饵料组合;试验组A1:Z1—Z3期均投喂XP+CM饵料组合;试验组A2:Z1期投喂XP+CM饵料组合,Z2—Z3期投喂XP+CM+BPcm饵料组合。

每组设三个平行,每个平行投放无节幼体(N4期)5万尾,培育密度10万尾/m3,各组饵料投喂种类与密度见表1。

1.4试验日常管理

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水温保持31~32℃。溞状幼体开口后即开始投喂饵料,XP、SP日投喂6次,CM日投喂3次,BPcm日投喂2次。投喂前后观察幼体摄食及拖便情况。XP、SP搓洗筛绢网目分别为:300目(Z1)、250目(Z2)、200目(Z3)。充气量Z1—Z3从微波状逐渐调至沸腾状。试验桶初始水位0.8m,溞状幼体培育期间保持各试验组水位相近,不换水。试验结束测定各组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水质指标。

1.5數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1.5.1成活率及变态时间的计算非洲斑节对虾无节幼体Ⅳ期(N4)经两期发育进入无节幼体Ⅵ期(N6),再经过变态发育后就进入溞状幼体期。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阶段分Z1、Z2、Z3三个发育期,溞状幼体Z3变态发育后就进入糠虾Ⅰ期(M1)。利用显微镜镜检或肉眼观察溞状幼体各期变态发育情况,当发现下一期幼体时,将幼体发育所需时间记为该阶段的变态时间;经显微镜镜检后,如发现有90%以上幼体已进入相同发育期,即用500mL烧杯随机取样三次计数,用水体比例法计算每个变态期的幼体数量及成活率[6]:

变态成活率(%)=变态进入下一期存虾数/变态前初始存虾数×100;

Z1→Z2(%)、Z2→Z3(%)、Z3→M1(%)分别表示三个变态发育过程的成活率;Z1→M1(%)表示溞状幼体阶段成活率。

1.5.2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饵料对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成活率的影响

活体生物饵料对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溞状幼体阶段(Z1→M1)成活率A2组最高(73.9%),A1组次之(65.3%),A0组成活率最低(51.4%),三者差异显著(P<0-05);溞状幼体各变态期(Z1→Z2、Z2→Z3、Z3→M1)成活率A1、A2组均显著高于A0组(P<0-05),同时Z2→Z3、Z3→M1变态期成活率A2组显著高于A1组(P<0.05)。见表2。

2.2生物饵料对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变态时间的影响

从表3可见,在培育水温、密度相同情况下,活体生物饵料对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变态时间影响显著。溞状幼体Z1变态到M1,A2组变态时间最短,约104h;A1组约107h;A0组变态时间最长,约111h;A0组变态时间比A2组慢近7h。各试验组溞状幼体变态时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牟氏角毛藻对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成活率及变态时间的影响

在水产动物育苗过程中饵料不合适或营养不足会影响幼体成活率和变态[7],牟氏角毛藻是一种小型浮游硅藻,细胞小、细胞壁薄,富含EPA和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8]。王家伟等[9]研究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含有全部的对虾5种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其中EPA含量高达23.8%,DHA含量1.4%。EPA和DHA为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营养价值高,是对虾幼体发育阶段必需脂肪酸,会间接影响虾、蟹类幼体蜕皮及提高幼体变态和存活率[10]。大部分虾蟹类体内不能合成EPA和DHA,只能从食物中获得[11]。商品螺旋藻粉虽然蛋白含量高,但溞状幼体对商品螺旋藻粉消化能力差,过量投喂会影响溞状幼体的存活率[12],且人工加工的螺旋藻粉n-3HUFA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含量低于活体牟氏角毛藻,不能完全满足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投喂效果也不如活体生物饵料。这可能是本试验中A1、A2组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成活率高,且变态时间显著快于A0组的原因之一。杨育凯等[13]也研究报道了虾片、螺旋藻粉等人工配合饲料仅能部分代替活体生物饵料,单独投喂效果差,不利于对虾幼体生长发育。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3.2轮虫对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成活率及变态时间的影响

褶皱臂尾轮虫是鱼、蟹、虾类苗种培育的良好生物饵料,但仅用酵母培养的轮虫体内EPA和DHA的相对含量较低,分别只有0-7%、0-2%[14]。经牟氏角毛藻强化后的轮虫,其EPA和DHA相对含量分别高达8.2%、8.8%[8]。本试验A2组从Z2期开始投喂经牟氏角毛藻强化的轮虫,幼体变态成活率最高,发育变态时间更短;肉眼觀察M1个体也明显大于A1、A0组。可见在非洲斑节对虾Z2期,开始添加投喂经牟氏角毛藻营养强化的轮虫更适合幼体生长发育和成活。胡贤德等[15]在斑节对虾育苗中使用褶皱臂尾轮虫替代部分人工配合饵料,溞状幼体成活率达76%~84%。本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投喂经牟氏角毛藻营养强化的轮虫对提高非洲斑节对虾育苗成活率具有明显效果。

3.3生物饵料可以改善育苗水环境

生物饵料牟氏角毛藻、褶皱臂尾轮虫营养丰富,作为活体饵料投喂后均匀分布于水体中,利于对虾幼体摄食,饵料利用率高。牟氏角毛藻、褶皱臂尾轮虫还能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是良好的水质改良剂[16]。而人工加工的商品螺旋藻粉易沉底,饵料利用率不高,过量投喂也难以提高摄食量且更容易败坏水质。本试验结束时检测各试验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发现A0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0.15mg/L和0.12mg/L,明显高于A1组的0.08mg/L和0.06mg/L与A2组的0-07mg/L和0.04mg/L。pH值检测发现,A1、A2组pH值相对稳定,分别为8.0和7.9;A0组pH值为7.3。以上水质变化情况说明,在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阶段中,使用活体生物饵料替代商品螺旋藻粉,在不换水的情况下水质更适宜幼体生长发育。

3.4生物饵料培养与使用

牟氏角毛藻具有繁殖快、耐高温、抗污染能力强及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对虾人工育苗的优质开口饵料[17-18],但在投喂时,应选择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活力强、呈上浮或悬浮、颜色正常、质量好的牟氏角毛藻(藻细胞培养浓度约为300×104个/mL)。投喂量与投喂频次视幼体的摄食、拖便及胃肠饱满度情况而定,尽量避免投喂密度过大引起饵料沉底、老化,败坏水质。

轮虫是对虾人工育苗重要的动物饵料,但使用酵母培育的轮虫,由于长时间培养,经常会携带原生动物,如聚缩虫、钟形虫等,影响溞状幼体培育。因此,在投喂轮虫前,应使用200mL/m3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并清洗干净后投喂,投喂量视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结论

在非洲斑节对虾人工育苗的重要阶段溞状幼体培育时期,采用活体生物饵料(牟氏角毛藻、轮虫)替代常用的商品螺旋藻粉投喂,对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成活率有显著提高,并且能显著缩短变态时间,促进对虾幼体变态发育,试验结果在非洲斑节对虾人工育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丽岩,郑家声,王梅林.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0,24(11):41-44.

[2]张煜,臧维玲,刘永士,等.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溶氧水平关系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5):136-139.

[3]蓝汉冰,曹俊明,许丹丹,等.饲料中添加核苷酸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143-145.

[4]RENAUDSM,THINHLV,PARRYDL.Thegrosscompositionandfattyacidcompositionof18specieseoftropicalaustralianmicroalgaeforpossibleuseinmariculture[J].Aquaculture,1999,170(2):147-159.

[5]FUJIIK,NAKASHIMAH,HASHIDZUMEY,etal.Potentialuseoftheastaxanthin-producingmicroagle,Monoraphidiumsp.GK12,asafunctionalaquafeedforprawns[J].JournalofAppliedPhycology,2010,22(3):363-369.

[6]朱昔恩.国审品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桂海1号”生态育苗技术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7]史会来,楼宝,毛国民,等.不同饵料对舟山牙鲆仔稚鱼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6(17):680-683.

[8]BROWNMR.Nutritionalvalueanduseofmicroalgaeinaquaculture[M]//CRUZ-SUAREZLE,RICQUE-MARIEDD,TAPIA-SALAZARM,etal(Eds.).AvancesenNutriciónAcuícolaVI.MemoriasdelVISimposiumInternacionaldeNutriciónAcuícola.3al6deSeptiembredel2002.Cancún,QuintanaRoo,México.,2002.

[9]王家偉,戴习林,谢剑,等.不同饵料搭配对凡纳滨对虾幼体与仔虾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1(15):157-161.

[10]陈立侨,江洪波,周忠良,等.ω-3HUFA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存活率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0,24(5):448-452.

[11]成永旭,严生良,王武,等.饲料中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J].水产学报,1998,22(1):9-15.

[12]钟硕良.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成活率的研究[J].热带海洋,1999,18(3):74-81.

[13]杨育凯,黄小林,林黑着,等.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5(18):103-109.

[14]陈炜,王鑫,童圣英.海洋酵母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研究[J].水产科学,2001,20(3):3-6.

[15]胡贤德,苏强华,罗斌.褶皱臂尾轮虫在斑节对虾育苗中的应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0(20):65-67.

[16]黄翔鹄,李长玲,刘楚吾,等.两种微藻改善虾池环境增强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4):343-345.

[17]王蒙,李纯厚,戴明,等.不同因素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总脂含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47-50.

[18]张国庆,邓湘云,李建保,等.氮、磷、铁、硅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3(3):8-11.

(收稿日期:2021-07-20)

猜你喜欢
对虾变态饵料
香饵
金鲳鱼和南美对虾混养能增收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骂错人
虾:蹦蹦跳跳的美味(三)
可爱的对虾
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混养鱼类生物防控对虾病害体会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