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

2021-10-24 22:52陈度煌仲崇虎薛凌展胡振禧樊海平吴斌
河北渔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厂化规格饲料

陈度煌 仲崇虎 薛凌展 胡振禧 樊海平 吴斌

摘要:试验建立了一种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经过3个月的养殖,共产出马口鱼1550尾,成活率达到86.1%,平均全长达到11.22cm/尾,平均体重18.17g/尾,尾日增重为147mg/d,规格接近商品鱼规格,饲料系数为1.41。经测算,每增长1kg马口鱼所需饲料成本约16.92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马口鱼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淡水品种。

关键词:马口鱼(Opsariichthysbidens);室内工厂化;养殖

马口鱼(Opsariichthysbidens),别称花杈鱼、坑爬、宽口等,隶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在我国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省都有分布[1]。我国马口鱼属只有一个物种,根据马口鱼侧线鳞片数量不同将其分为2个亚种,分别为黑龙江马口鱼和南方马口鱼,黑龙江马口鱼个体较南方马口鱼大[2]。

马口鱼为南方地区山涧溪流中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鲜美,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市场供应基本为捕捞野生资源,价格达50~60元/kg。马口鱼适应能力强,易于养殖,适合土池、工厂化等不同的养殖模式,且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养殖品种。

目前,国内对马口鱼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马口鱼的分类学地位[3]、生物学特性[4]、胚胎发育[5]、遗传多样性[6]、营养成分分析[7]等方面,人工养殖模式与技术处于探索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随着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淡水名优养殖品种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开发”的实施,笔者所在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马口鱼养殖模式的相关试验,以期为探索适合福建地区马口鱼养殖技术提供参考。为了进一步探索马口鱼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及经济效益情况,2021年4—7月,笔者采用自繁的马口鱼越冬苗开展了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21年4月9日—7月8日,在南平市顺昌县兆兴鱼种有限公司进行。

1.2养殖池的准备

试验在塑料保温棚内的圆形纤维玻璃钢桶中进行,共4个圆桶,每个圆桶内径3.0m,高度1.2m,配备独立进排水系统、微孔增氧设施。试验期间水深0.7~0.8m。

1.3苗种放养

试验苗种为本场2020年9月人工繁育的马口鱼秋苗,经抽样测量,平均体重为4.96g/尾、平均全长为9.08cm/尾。2021年4月9日放养,每个圆桶放养450尾,共1800尾,放养的苗种体型正常,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放养前用0-3%的盐水及0.5mg/L聚維酮碘浸泡2d,镜检无寄生虫和其他异常后用于试验。因马口鱼性情凶猛,容易出现跳跃等应激反应,因此,放养后的一段时间内加盖遮阳网,防止马口鱼跳出养殖桶,直至其适应环境,稳定后拆除遮阳网。

1.4饲料投喂

马口鱼属于凶猛小型肉食性鱼类,天然环境中主要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需选择高标准、高质量的饲料,以保证满足马口鱼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所需。经前期营养试验的初步筛选,结合生长速度与养殖成本,本次试验选用的膨化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5%。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饲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4%。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以优化肠道微环境,提升肝脏功能。饲料的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1.5日常管理

采取固定人员专门管理,日常观察鱼体活动情况,有无浮头及其他异常现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若有死亡,及时捞出,做好记录。养殖过程中每天定时进排水、排污,换水量达到50%,及时将桶中残饵和粪便排出,维持水环境稳定。每天测定并记录水温、溶氧、pH值。整个试验期内,水温变化范围21.0~28.5℃,溶氧5.0~7.0mg/L,pH值7.0~8.5。

1.6病害防治

在马口鱼养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抽样解剖,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和其他病害发生。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发现严重病害,仅出现过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治疗车轮虫病用车轮必克0.3~0.4mg/L浸浴24~48h;治疗指环虫病用指环敌0.3mg/L浸浴48~72h,每24h换水加药一次,治疗效果良好。

2结果

试验结束时,停食1d后,抽样各桶鱼体规格后,称重各桶鱼体总重。经过3个月的养殖,本批次试验共产出马口鱼1550尾,成活率达到86-1%,平均全长达到11.22cm/尾,平均体重18.17g/尾,尾日增重为147mg/d,出塘规格接近商品鱼规格。饲料系数为1.41,所用45%蛋白含量的商品饲料市场售价为12000元/t,经测算,每增长1kg马口鱼所需饲料成本约16.92元,如果是规模化工厂化养殖,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

3结论与分析

3.1马口鱼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淡水品种

马口鱼在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区属于名优土著鱼类,养殖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初步摸索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证明了该养殖模式是可行的。马口鱼摄食凶猛,喜集群生活,生长速度较快,在传统的土池养殖模式中,养殖成活率较低,个体小,产量一般在3750~7500kg/hm2,养殖产量和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本试验开展的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受限于客观条件,试验规模较小,但相较于传统土池养殖,该模式提高了投苗密度,条件可控,产量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养殖模式。

3.2规范的养殖管理是成功养殖马口鱼的关键

马口鱼属于凶猛型肉食鱼类,由于目前尚未对该物种进行定向选育和遗传改良,所以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长速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投喂不足情况下,容易出现互相残食现象,所以推荐放苗前要对鱼苗进行分筛,合并规格较一致的鱼苗,调整池中的养殖密度。合理规划,选择规格一致的鱼苗下塘是提升养殖成活率的前提。鱼苗筛分规格时要注意选择鱼体处于健康状态,天气良好时进行筛分,筛分后可对鱼体进行盐和碘的药浴,防止发生病害。

作为我国溪鱼系列的重要品种,马口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需每日进行换水,并对养殖水体随机抽样进行水质检测,以防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等症状,规范的养殖管理,细节的处理很重要。

3.3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仍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综合本次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过程,该模式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如放养密度、水质调控、投喂频率等关键技术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马口鱼属于比较贪食的鱼类,为充分发挥其生长潜能,还需要通过梯度试验进一步摸索更加合理的投喂次数、投饲率等;马口鱼消化、吸收、代谢等营养及生理学研究还需要加强,特别是马口鱼专用人工配合饲料亟需开发。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些制约马口鱼养殖技术发展与完善的问题,方能更好地促进马口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德明.马口鱼[J].湖南农业,2017(5):26.

[2]钟全福,樊海平,叶小军.马口鱼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4):37-41.

[3]伍献文.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40-41.

[4]唐英.南方马口鱼形态、组织和营养特性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5]李强,蓝昭军,赵俊,等.广东北江马口鱼个体生殖力研究[J].四川动物,2010,29(3):440-445.

[6]刘小燕,陈乘,龚闻棋,等.湖南安化马口鱼的生物学特性[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30(2):49-52.

[7]张清科,郑学斌,唐道军,等.养殖马口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32(4):15-19.

(收稿日期:2021-07-26)

猜你喜欢
工厂化规格饲料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错季双茬高效养殖技术试验
附表3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
一种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美国珍珠鳖工厂化养殖技术
杏鲍菇组织分离菌株工厂化栽培试验
饲料Ⅱ个股表现
两种内存规格Intel 100系列支持DDR3L/DDR4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六)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续四)
彻底撑握8大关键词 看懂规格买液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