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宁晋县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调查与防治措施

2021-10-26 06:14王静欣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基腐病赤霉病纹枯病

王静欣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邢台 055550)

宁晋县处于河北省中南部,是传统农业大县,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常年保持在92 万亩左右。近年来,宁晋县小麦枯白穗症状经常出现,严重威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在开展防治时,要明确枯白穗症状的发病原因,科学采取防治措施。

一、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种类与分布调查

1、调查方法

2017~2019 年4~5 月对宁晋县凤凰镇、河渠镇、东汪镇等6 个镇的小麦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共设12 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对2 个小麦田间枯白穗症状发生情况进行随机调查,准确鉴别田间症状,对导致枯白穗症状发生的病害种类进行详细记录。部分病株区分难度较大,则由实验室专业人员鉴定病株标样。

2、调查结果

各个调查点的数据详见表1,可知小麦茎基腐病、赤霉病、纹枯病以及全蚀病是造成小麦枯白穗症状的主要病害。

表1 2017~2019 年宁晋县小麦枯白穗症状病害发生率(%)

(1)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分布

宁晋县小麦枯白穗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茎基腐病,发生率在80%以上,集中存在于耿庄桥镇、北河庄镇、河渠镇以及东汪镇等。小麦植株感染此种病害后,基部逐渐变为褐色或咖啡色,湿度较高时茎秆上出现红色、白色霉层。病害严重会导致麦穗籽粒严重缺乏,降低小麦的整体产量。

(2)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分布

小麦赤霉病导致的枯白穗症状较常见,在宁晋县麦区普遍发

生,发生率在75%以上。病害较轻的地块只有1%以下的白穗率,严重地块则会达到5%左右。小麦植株感染赤霉病后,初期小穗基部与麦壳上会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之后逐渐变为枯黄色,潮湿时病部还会出现粉红色霉层。该病会严重影响小麦长势,降低千粒质量,麦穗中存在毒素,威胁人畜生命安全[1]。

(3)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分布

宁晋县小麦纹枯病发生率在35%左右,导致白穗率则小于1%。北鱼乡、侯口乡等部分乡镇发生程度较严重,白穗率达到5%左右。一般病害出现在小麦的茎秆、叶鞘等部位,发病初期内下部叶鞘上会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梭形病斑,之后逐步扩大,并向茎部扩散。部分病株发生较严重,会发生早期死亡问题。发病中后期,叶鞘会形成云纹状病斑,甚至造成叶鞘、叶片早枯问题。若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不佳且湿度较大,病斑表面会出现白色霉状物。

(4)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分布

宁晋县只有部分乡镇出现因全蚀病导致的枯白穗症状,发生率在10%左右,零星分布于河渠镇、东汪镇。该病害主要对小麦地下部分根部与茎基部造成危害,抽穗灌浆期发病率较高。小麦植株感染病害后,植株生长速度严重减缓,叶色与穗色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状态,田间潮湿时会出现基腐性的黑脚。随着病害发展,植株将会逐渐干枯,导致发生枯白穗症状。

二、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防治措施

1、小麦茎基腐病

(1)发生原因

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较复杂,感染后茎基部叶鞘与茎秆颜色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甚至发黄死亡。该病害受土壤类型、湿度、营养状况与品种抗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出现在黏性与湿度较高的土壤中;过度施用氮肥也容易发生茎基腐病。

(2)防治措施

针对该病要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部分病害问题较严重田块禁止进行秸秆还田,收获后彻底清理掉田间。秸秆还田地块需做好中耕、深翻处理,或添加秸秆腐熟剂,加快秸秆腐解速度,减少田间病菌数量。

合理选择小麦品种,确保具有良好的抗病性,适期播种,避免提前。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锌肥等,可以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率[2]。

重视药剂拌种工序,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应用效果较显著。若地块病情较为严重,播种前可向土壤中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消灭土壤中病菌。

田间出现病情后,可向小麦茎基部连续2 次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药液,喷施间隔保持在10 天左右。要均匀喷施,避免重喷或漏喷等问题。

2、小麦赤霉病

(1)发生原因

小麦赤霉病发生率较高,容易大面积出现。植物残体、带菌作物以及带菌种子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穗腐对小麦生长影响严重,分生孢子、子囊孢子与麦穗接触会产生赤霉病。抽穗期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会导致田间湿度较高,加大赤霉病发生几率。

(2)防治措施

做好精耕细耙处理,彻底清除麦田及周围杂草、前作物根茎等,减少致病原。完善麦田排水设施建设,快速清排田间积水。选择抗病性较强品种,施足基肥,并根据小麦各个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合理追肥。定期开展中耕除草工作,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开花期内进行化学防治,结合小麦生长状况与发病情况,合理确定喷药次数。若出现雨天,需适当加大药剂浓度。向麦穗精准喷施,保证防治效果。一般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应用较广泛。

3、小麦纹枯病

(1)发生原因

小麦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范畴,病原菌存活周期较长,有几率侵染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植株。若雨水较多、光照不充足,容易发生纹枯病。若田间密度较大,小麦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不佳,也容易发病。此外,大量施用氮肥会造成麦苗旺长严重,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显著降低,纹枯病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

(2)防治措施

结合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病性较强品种。坚持适期播种原则,严格控制播种量,改善小麦植株田间生长环境。科学控制氮肥施用量,制定均衡施肥方案。发病后可喷施井冈霉素兑水药液或天丰素兑水药液,喷施间隔保持在7 天左右。

4、小麦全蚀病

(1)发生原因

小麦全蚀病在根部、茎基下部集中出现,感染后叶片变为黄色。随着病情加重,会大片出现枯死白穗现象。灌浆期内感染此病害将会造成20%以上减产,严重威胁小麦种植效益益。

(2)防治措施

可在播种后的1 个月内,顺垄灌入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兑水药液,返青期内再次进行灌根处理,能起到较好的防范效果。若地块病害较严重,可向田间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兑水药液,一般需喷施2 次,喷施间隔保持在1 周左右[3]。

三、结语

小麦枯白穗症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对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为解决小麦枯白穗问题,需充分了解造成小麦枯白穗症状的主要病害类型,提前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猜你喜欢
基腐病赤霉病纹枯病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