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坟》和《故事新编》中解读鲁迅的女性思想

2021-10-26 09:22陈彬姿
今古文创 2021年40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鲁迅

陈彬姿

【摘要】 鲁迅先生是中国的笔斗士,他批判了整个封建腐朽的吃人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解放与文明,他在女性解放道路上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坟》中有多篇杂文谈到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看法与思考,小说集《故事新编》通过改编古代神话及历史故事重塑了一些女性形象,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女性解放的思考,窥探出鲁迅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坟》;《故事新编》;鲁迅;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30-03

旧中国的封建礼教是吃人的,人民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和摧残,在精神上极度压抑以至于扭曲。女性所受的压迫更甚,她们在传统父权社会的统治下可以说毫无话语权可言,她们依附于男性生存,丧失独立的人格,没有追求幸福的自由与权力,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陷入极度苦闷的境地。五四新文化运动终于关注到婦女问题,促进妇女的解放问题,女性解放问题也成为鲁迅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关注中国妇女的命运,批判社会上戕害女性的文化与行为,苦苦思索女性的出路和未来。在他的杂文集《坟》如《我之节烈观》《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寡妇主义》等文章都可以直接解读出鲁迅的女性解放思想,而在《故事新编》中如《补天》《奔月》等文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女性形象的重塑挖掘出背后的深意与用意。本文试图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来考察鲁迅的女性意识,通过鲁迅的文集来解读鲁迅先生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女性意识。

一、女性需实现人格独立与自由

鲁迅先生的眼光是锋利的,他看到了女子在社会上最大的问题,即缺乏独立人格,无个人权利可言,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沦为了夫家的生育工具,沦为了夫家的附属品,这种社会问题可以在为女子立贞节牌坊这一风俗上有所体现。鲁迅便写了一篇题为《我之节烈观》的杂文加以驳斥。鲁迅先生曾在《而已集·小杂感》中写道:“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也就是说鲁迅先生其实认为女人作为妻子只是后天所养成的,并不存在于天性中。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对于女子需为男子节烈提出了多个问题,深深鞭挞了旧社会男子多妻却让女子守节的不合理性,并提出女子守节是毫无意义和现实作用的,只会剥夺更多女子的幸福和生命。

鲁迅先生进一步深入探索当今社会仍然存在节烈的原因,将批判点聚焦到“业儒”身上,儒家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说,皇帝让臣子尽忠,男人便让女子守节,鲁迅先生对这一种迂腐至极的虚伪儒家文化糟粕给予了猛烈的攻击与讽刺,儒家传统坚守的是纲常伦理,董仲舒在《礼纬·含文嘉》中:“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夫为妻纲便给了女子很大的束缚,妻子成为丈夫的附属品,节烈成为衡量她们道德品质的唯一标准,不节烈的女子在社会上便沦为下平人,不为社会所容,这是儒家对中国女子提出的要求,这在鲁迅看来是极其无理。他进一步提出破人节操,造成不烈的暴徒才是应该被社会批判惩罚的,男子才该为女子负责,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男权主导的社会下是超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鲁迅先生站在广大受苦受难的中国女性的立场上,为她们争取独立与自由,为她们争夺生计自由。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对旧中国传统社会的挑战,是对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儒家传统文化与伦理价值观的挑战,鲁迅是与广大女性一道同整个旧社会旧道德在作战,他不能不被称作战士,为女性解放奋战的斗士。他在文末进行了三次发愿,要为自己和别人除去虚伪和害人害己的强暴,都要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世上毫无意义的苦痛,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鲁迅先生的话诚恳动人,是发自他的肺腑深处的,他希望世上的女子都不再做无意义的牺牲,不再经历这种苦难和煎熬,女子本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的权利。

《奔月》一文的情节构思非常奇妙,将嫦娥的形象进行了一个颠覆性的重塑。在鲁迅改写的故事中,后羿由一个射日英雄沦落为被生计所迫的草民,他的弓箭再也射不了封豕长蛇,只有每天打猎到的乌鸦,连麻雀都偶尔才有,所以嫦娥每天都只能跟着后羿一起吃乌鸦炸酱面。嫦娥在故事中不再以美丽贤淑的形象出现,代而以怨妇、泼辣的形象,她对现在的生活极度的不满,她抱怨道“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炸酱面!”嫦娥面临这种生活困境,将处境归结于她嫁得不好,她的思想中传统文化价值还是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她这时并没有脱身旧思想的局限性。但嫦娥最终还是吃下灵药离开了这个家庭,奔向没有生存苦恼的月亮。这一种女子抛弃丈夫独身而去的结局在传统社会的纲常伦理之下是惊骇的,女子应该与丈夫一起安贫乐道,吃苦耐劳,甚至是不被给予埋怨的权利的。然后鲁迅偏偏要打破传统,改写了旧社会男强女弱的传统,后羿成为一个颇怕老婆的男人形象,在气势上是弱于嫦娥的。更甚者,是嫦娥抛弃丈夫离去,这个结局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定是不合理的荒谬的,但这恰恰是鲁迅的思考。

鲁迅不断地探寻女子在社会上的出路,《奔月》或就是他思索的一条出路。其中女性不再依附于男子生存,她们逃离开旧家,独自去追求新生活,嫦娥在上月前时说“并不算老,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这无疑是鲁迅先生为青年女性的发言,他以为出走和逃离也许是女子的一条出路,但故事中却并没有写到嫦娥上月后究竟过得怎样,可见鲁迅先生其实心中也并未有定论。他对于女性出路的思索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二、女子独立需获得经济权

谈及鲁迅对于女子独立的看法,那么经济权是不能不谈的,他曾说道“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所有好明目,就都是空话。”鲁迅在多篇文章中都论及他对金钱财力的重视,这与他幼时的人生经历有关,鲁迅幼年经历过祖父入狱,父亲早忙而致的家道中落,贫穷寒酸,也就是在那时亲戚对他们冷眼相待,这让鲁迅认识到了金钱和财力的重要性,也让鲁迅看到了残酷冷漠的人心。同时这也是鲁迅所认识到的女性真正独立所必备的条件。鲁迅先生首先提出了女性需实现人格独立的主张,但他马上认识到光这样是不够的,盲目的追求与出走只会让女子陷入另一个困境与苦难。

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鲁迅先生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谈及《娜拉走后怎样》之前,《伤逝》一文也值得思索分析。《伤逝》中的青年夫妻涓生和子君都是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新青年,二人突破传统父母之命旧婚姻的藩篱,实现了自由恋爱与婚姻。二人脱离了旧家庭,毅然决然地同居在一起,子君原来喜欢听涓生讲新思想新运动,但在婚后却只囿于家庭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变得庸俗起来,子君没有工作收入,涓生又面临失业的危机,经济上的窘境让夫妻俩的矛盾不断激化尖锐,涓生提出了离婚,子君回家后终于郁郁寡欢而死,涓生陷入了无尽的悔意与痛苦。

《伤逝》的悲剧结尾其实蕴含着社会深度,子君虽然实现了婚姻自由,但她思想上其实并未获得真正的解放,这表现在她婚后自觉地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职业,每天都只在家庭中做家务活。在经济上她还是得依靠丈夫,这使她并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使她在涓生提出离婚后绝望毫无出路只得回到娘家。她们的悲剧还在于社会并未真正的解放,女子和男子在家庭和社会中并不能取得一个平等的地位,女子在社会上很难谋生,社会并没有给女性独立生存的机会。这就使女性在脱离旧家,失去旧家庭庇护,又失去丈夫的依靠时,丧失了一切的希望和经济来源,面对她们的只有另一种绝望。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便明确讨论了这一问题,对于女性觉醒后怎样做出了思考和答复。这篇文章是他在一九二三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所做的文艺会讲,《娜拉》是伊孛生是在十九世纪所写的一部社会剧,娜拉在意识到自己只是丈夫的傀儡后,觉醒出走,人们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再一次用他锋利的眼光一针见血地指出“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鲁迅先生对于这一种问题的回答是基于他对社会的清醒的认识。女子的觉醒固然是可喜的,但这个社会并不具备使她们独立的条件,鲁迅认识到“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获得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①鲁迅不仅认识到经济权的重要性,还认识到取得经济权的艰难性,斗争的困难性一是因为人的忘性很大,还有是因为一种无赖精神——韧性。而且鲁迅先生更是认识到即使在经济方面取得自由但也还是傀儡的,他将这无情残酷的社会披露给众人看,少数的个人经济权的获得并不能解救这个社会,但鲁迅先生并没有放弃斗争,在绝望与希望之间,他选择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呼吁的是中国人为着仅存的可能也要斗争,要用很大的鞭子鞭策中国人,要让他们流很多的血才能让他们觉醒起来抗争。

鲁迅先生建设性地提出女子需在社会上与男子获得同等地位,进而获得经济权,这戳中了女子解放的要害,直击问题深处,犀利又精准。然而还是可以看到鲁迅对于女子如何获得经济权还是没能提出方法,他只是看到了问题却没有能力去解决,他在文末写道“但是从哪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这是他的无奈,也是他向青年学生留下的问题,他内心一定希望有更多的女性能够觉醒,能够共同争取真正的独立与自由。

三、女性需获得恋爱自由和性解放

《坟》中的《论雷峰塔的倒掉》颇有意思,将雷峰塔的倒掉与《白蛇传》这一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传说中雷峰塔是压迫白蛇化作的人白娘子的地方,白娘子与凡人许仙恋爱,被和尚法海关押在雷峰塔之下。雷峰塔的倒掉意味着白娘子的解放和胜利,鲁迅先生对白娘子是一种欣赏的赞同态度,他对于白娘子的关押是愤愤不平的,因此他在雷峰塔倒掉的时候是欣喜的,他觉得几乎所有人民都会觉得欣喜,这体现的是鲁迅先生对于封建制度的厌恶与批判,他欣赏白娘子冲破世俗与许仙自由结合的恋爱精神,他欣赏白娘子的勇敢与反抗精神。法海在故事中成了封建传统文化的执行者,成了压迫平民的封建阶级。而法海的最终逃命于蟹壳的命运也暗示着中国的封建文化高楼必然有坍塌的一天,封建制度总有一天会无处藏匿被人民打倒和消灭,白娘子终有一天会获得解放。

鲁迅先生曾经写道:“但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鸮便鸱鸮般叫。我们不必学那才从私窝子里跨出脚,便说‘中国道德第一’的人的声音。我们还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账勾销的时候。旧账如何勾销?我说,‘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②鲁迅叫出了心声,他鼓舞青年人因爱而结合,冲破旧道德的束缚,完全解放思想。这对于青年人是一种热力地鼓舞与深厚的希望。

中国向来是羞耻于谈性的,女性尤其在性欲方面受到很多的压抑。章士钊为了防止有伤风化的事情发生,阻止男女同校,甚至要求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便讥讽此为“寡妇主义”。在中国社会并未完全解放,女子虽然有在社会上工作的但结婚后还是多被家务束缚,因此在社会上的事业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便多半由独身者掌控。而鲁迅先生指出,“托独身者来造贤母良妻,简直是请盲人骑瞎马上道,更何论于能否适合新时代的新潮流” ③,这是因为鲁迅先生认为长期过着独身生活,长期性压抑,“精神上常不免发生变化,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质者居多。尤其是因为压抑性欲之故,所以于别人的性底事件就敏感,多疑;欣羡,因而妒嫉。” ④鲁迅深深认识到独身和性压抑对一个人精神上的摧残和损坏,其实鲁迅先生自己曾經长期过着禁欲的生活,他的精神不能不说有苦闷压抑的成分,因此鲁迅先生应该拥有自由的爱情,应该释放自然的性欲,“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人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的萎缩,她们却以为不安分本分了:都有罪。”⑤鲁迅先生对于社会上压抑女子的做法是极力反对的,他撕破了儒家虚伪迂腐至极的面孔,尽自己所能释放女子的本该有的生命力与活力。他不避讳谈性,显得大方真诚,和思想僵化的知识分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科学性与思想的开放性。

其实在《补天》一文中,鲁迅先生也对性问题做出了探讨。他对女娲形象进行了重塑,女娲在他笔下成了一个健美的女神形象,“伊想着,猛然间站立起来了,擎上那非常圆满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向天打了一个欠伸,天空便突然失了色,化为神异的肉红,暂时再也辨不出伊所在的处所。伊在这肉红色的天地间走到海边,全身的曲线都消融在淡玫瑰似的光海里,直到身中央才浓成一段纯白。”这里鲁迅花了较大的笔墨对于女娲的身体做了详细描写,宏伟浪漫。后面即对女娲造人的故事进行了重构,”在人类创造性活动中最伟大的莫过于生命的创造,女娲的生育力是对男性世界的挑战,是一种无法估量的力量。一个精力充沛的女性觉醒了,进而创造出了整个人类,这正是母性前所未有的伟证。在这段文字中,鲁迅不仅写到了女娲的母性,更写到了其身上性意识的觉醒,这在他的文章里是很少见的。⑥

四、结语

从《坟》和《故事新编》两部文集中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他一生都致力于社会的解放,女性的解放,他认识到女性必须实现人格独立和自由,这进一步要求女子在社会上和男子享有同等的经济权,唯有掌握经济权方才获得更大程度的真正的解放。鲁迅先生关注到女子的人格与精神,他贊同自由的恋爱,鼓励女子释放天性,天真而有活力,追求真正的爱情。鲁迅先生笔下的女性意识是非常清晰深刻的,这既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批判,也是对女子的极大鼓舞与教育,其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注释:

①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卷第168页。

②鲁迅:《四十》,载《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卷第338-339页。

③鲁迅:《寡妇主义》,载《鲁迅全集》2005年版,第1卷第280页。

④鲁迅:《寡妇主义》,载《鲁迅全集》2005年版,第1卷,第280页。

⑤鲁迅:《寡妇主义》,载《鲁迅全集》2005年版,第1卷,第282页。

⑥汪晓慧:《历史“掩护“下的女性突袭——论〈故事新编〉中的女性意识》,《名作欣赏》2019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李雪莲.鲁迅的“女娲“叙述——《故事新编·补天》读解[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1).

[4]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鲁迅
鲁迅防窃
孔乙己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阿迅一族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