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遗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传承、变迁与现代重构

2021-10-26 20:48聂丽清
今古文创 2021年39期
关键词:非遗变迁重构

【摘要】井冈山全堂狮灯是集龙灯、狮头、拳术、棍术、刀术、拳术(棍术)对练、盾牌舞等十八般武艺为一体的传统武术,流传到今天已经是第十代了,其社会功能也在变迁。在新时代,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保护的合力机制,把非遗文化嵌入地方百姓的日常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非遗;井冈山全堂狮灯;传承;变迁;重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076-03

井冈山全堂狮灯是传承于井冈山东上乡虎爪坪村的一种传统武术形式,具体内容包括龙灯、狮头、拳术、棍术、刀术、拳术(棍术)对练、盾牌舞等传统武术。

井冈山全堂狮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逐渐吸收了其他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井冈山地域特色、儀式结构严谨、传承内容丰富、象征意义重大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它是融传统武术、古代舞狮、两军布阵、娱乐庆典等为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地方大众学习、弘扬道德伦理、民俗民风、武德修为、艺术文化等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当地大众实践传统习俗、展现大众智慧、表达情感价值、传播地方文学等的重要场域。

随着文化多样化的现代社会的进步,井冈山全堂狮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特别是文化再生产中产生了诸如文化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重构。因此,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布局,乡村振兴大发展的实施,如何正确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中实现井冈山全堂狮灯现代重构的良性运动,如何对其传承做到创造性发展成为时代的课题。

一、井冈山全堂狮灯的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①。井冈山全堂狮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传承和发展上有着自身传承的空间和时间。井冈山全堂狮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井冈山东上乡一代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歌谣等原始文化。

(一)井冈山全堂狮灯的历史溯源

井冈山全堂狮灯属于中国武术的一种。清朝乾隆年间,林秀龄从广东迁入东上乡虎爪坪定居,是虎爪坪的开基祖宗,迄今已繁衍十五代,咸丰戊午年取名敦本堂。虎爪坪习武是从道光三年开始并传承至今。②

虎爪坪村习武已有近200年历史。据第九代传承人林思和介绍,虎爪坪村“全堂狮灯”是从道光三年开始流传下来的。当时一位名叫卢能昌的少林俗家弟子落难来到虎爪坪村管辖的深山老林里,以烧木炭和采草药为生计,被上山砍柴的村民发现,后来经过三番五次盛情邀请,他才答应出山授徒,从此虎爪坪村武术声名远扬。

(二)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信仰

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主要内容有舞龙、舞狮、武术及盾牌舞等,因此,在井冈山全堂狮灯中蕴含着众多的民间信仰。

1.动物崇拜。龙崇拜在中国人的心中以及民间信仰中,是最普遍的有关神异瑞兽的崇拜。神话中有龙王,现实中有龙王庙,传说中有魏征斩龙王等,应该说,作为龙的传人,“龙”几乎可以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龙经常是司雨的天神,他的权力可以使大地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从而造福万物。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一种祥瑞之物,其原型来自古代的西域,古称狻猊。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敬畏、神奇和权力,它代表吉祥辟邪的精神意义。井冈山全堂狮灯中的舞龙、舞狮,其符号意义就在于标志着虎爪坪村民对来年风调雨顺、收成丰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大众的动物崇拜。

2.尚武精神。中国武术是中国大地上具有五千年特色的代表性传统文化之一,是以攻防积极动作为素材,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等运动形式为载体,以传统武术习练和现代武术竞赛为实施手段和存在方式;以实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识、提高攻防技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③井冈山全堂狮灯中有武术套路、器械、对练等项目的展演,弘扬了中国武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

3.兵法思维。盾牌舞主要流传江西赣南一带,它是集舞蹈、武术、音乐、杂耍为一体的男子群舞,内容多为两军对垒破阵,互相攻守。④是古代兵法的再现。盾牌舞中,有一字长蛇阵、八字阵等,都是古代打仗,两军对峙中的兵法展现。它体现了最古老、最原始的民族凝聚力、战斗精神。充分表达了虎爪坪村民不畏强敌,奋勇向前,有勇有谋的兵法智慧和思维。

(三)井冈山全堂狮灯的形成历程

井冈山全堂狮灯主要传播是在虎爪坪村。第六代传人绍字辈的绍宾宗师是虎爪坪村民间武术的第一位传承人,长期以来,每逢重大节庆日和元宵节期间,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舞龙、舞狮,以示恭贺。

据第九代传人、林贵祥的孙子林思和介绍,光绪年间,第七代武术名家林贵祥从36岁开始授徒传艺,所授徒弟遍布江西的永新县、莲花县、宁冈县、遂川县,湖南的茶陵县、攸县、炎陵县,共有弟子上万人。

有资料记载,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井冈山战斗时期,我军创办了第一所军官学校——龙市红军教导队。为了提高革命战士的杀敌本领,缺枪少弹的红军战士开始习练武术,这些武术学员中就有来自虎爪坪的青年。他们在龙市红军教导队中传授家传武术,通过对武术的习练,大家个个杀敌本领了得,并且英勇善战。因此,井冈山全堂狮灯为中国革命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虎爪坪村民间武术几乎是原封不动地传承下来。“文革”期间,虎爪坪村民间武术“全堂狮灯”也销声匿迹多年,濒临失传。直到1984年开展民间民族舞蹈普查,才再次恢复。

二、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仪式过程

赣南多为山区,“虔于江南地最旷,大山长谷,荒翳险阻”。(康熙《西江志》卷四),因此,居住在本地的客家人因为生存不易,都注重血统、语言等,有自己的文化认同。甚至“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⑤因此,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生产中,仪式是十分重要的。仪式是一国、某阶级的人普遍或常见的习俗、习惯或行动。⑥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仪式有由地方传统文化所规定的一套完整的程序过程,通过一系列符号体系展现出内在含义和价值,把传统民间信仰、祝福等用行动表达出来。

在仪式的內容和秩序上,井冈山全堂狮灯共有16人展演,有七大项目,整个全堂狮灯仪式展演的时间为80分钟左右。

1.龙灯舞:器械是三节龙,1人舞龙头、1人舞龙身、1人舞龙尾,它是“全堂狮灯”的开场白。3人叉腰以八字步入场,首先向师尊示礼作揖,然后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俗称“一朝天、二朝主、三青龙、四白虎”)依次表演串龙灯,每个方位的移动,则是依“龙灯步”或“碎步”走场。

2.狮头舞:器械是狮头、方桌。展演形式是单人舞狮或双人舞狮。

3.拳术套路表演:共有10套拳步,名称是:朝廷指相、雄鸡拍翼、八卦龙心、六洲、千变万化、五虎归身、铁林背石、四太井、五马归朝、四门大开。

4.棍术套路表演:器械是棍。共有10套棍术展演,十套棍术的名称是:七星步、三门、太练步、排尖、八门、半步、造枪、永福出堂、草里藏蛇、三桍。

5.对练项目:器械是棍。展演内容包括徒手对练、棍术对练。

6.器械项目:器械包括关刀、双刀、铁尺、钩镰、铁鞭、板凳、靶头。展演内容就是这些兵器的展演。

7.盾牌舞:器械是虎叉、棍、盾牌。展演形式是象征古战场两军对垒。全舞由10人组成,由2人代表将官,一人持虎叉、一人使双头棍,8人为士兵。8个士兵分成两组,4人为一小组,其中第一小组4人双手使拐棍(俗称“水斗子”),第二小组4人左手持盾牌、右手持单刀。阵势:“莲花阵(破四门)、人字阵、长蛇阵、一字阵、二字阵、万字阵、龙门阵、围困阵(成团)、收兵回朝(走‘回’字)、两国统一(破散排)”等10个阵势组成。

三、井冈山全堂狮灯的变迁分析

作为赣南客家的传统文化,井冈山全堂狮灯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变迁。其变迁主要体现在传承模式方面、传承主体以及社会功能方面。

根据资料记载(井冈山全堂狮灯申报书),井冈山全堂狮灯传承人从开始创始到传承到今天,已经是第十代传承人林文辉(前三代传人无法考证)。即林绍宾(四代传人,生卒不详)、林绍裴(五代传人,生卒不详)、林贵祥(字宗韩,六代传人1863—1947)、林玉才(七代传人,生卒不详)、林宝生(字万瑞,八代传人1903—1977)、林思和(九代传人1936—2012)、林文辉(十代传人1961—至今)。

井冈山全堂狮灯以前是一种师徒和家族之间的自在发展阶段的传承模式。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传承模式转变为由地方政府参与和主导下的现代传承模式。

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传承主体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以村内的村民、宗族为主体。改革开放之后,传承主体是自愿学习者。1983年,林思和退休以后,开始授徒传艺。当时挑选了12名15岁至20岁之间,有一定基本功的年轻小伙子学习。1984年,林思和都免费为本村林家子弟传授技艺。从1984年开始,林思和还在湖南的茶陵、炎陵、攸县以及宁冈县授徒,五年时间下来,林思和教授的弟子达1300多人。⑦

社会功能方面,井冈山全堂狮灯的功能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保家家园、保护宗族、传承军事等,转变为现在的强身健体、娱乐庆典、战争再现等。

四、井冈山全堂狮灯的现代重构

井冈山全堂狮灯的现代重构是为了适应现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主题的发挥要求,在文化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文化变迁。

(一)起步时期:井冈山全堂狮灯的再出发

由于历史问题,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举办乃至传承一度属于停滞。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随着年龄的增大、甚至“人去楼空”的局面,对该传统文化的仪式程序逐渐减少。1981年随着文化部的“十大集成”志书的搜集整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地方政府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地毯式的搜集整理。其中就包括井冈山全堂狮灯。

特别是1984年元宵节,林思和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封停了十几年的《全堂狮灯》再次回到村里的舞台上。这次展演为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众多的村民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学习。

(二)发展时期:井冈山全堂狮灯的申遗保护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同年,中国加入了该组织。并且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自此,对井冈山全堂狮灯的申遗创造了宝贵的机会。井冈山文化馆开始了申遗的准备。

2009年,井冈山全堂狮灯批准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1月11日,井冈山全堂狮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井冈山全堂狮灯申遗的成功,井冈山政府开始主导参与该项目的传承和现代重构。地方政府邀请传承人、民间艺人以及村中有威望的老人,共同参与该项目的传承。地方政府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理论研讨。邀请有关民间音乐、舞蹈以及研究远古文化、人类发展史等问题的专家、学者举办有关“全堂狮灯”研讨会。开展“全堂狮灯”民间民俗文化生态环境专题调研,为今后修复其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加强宣传。设立“井冈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展示“全堂狮灯”的有关实物、音像资料以及历年取得辉煌成果等;采取各种手段,开展有关宣传教育。

第三,建立生态保护区。建立以虎爪坪村为中心的“全堂狮灯”民俗文化生态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利用“全堂狮灯”文化资源。

第四,帮扶传承人。解决他们的生活来源问题,鼓励他们献身于“全堂狮灯”艺术事业。改变目前这种濒危状况,解决“全堂狮灯”无后续传承人的问题。

五、结论

井冈山全堂狮灯是一种展演性质的民间传统体育。它的仪式过程包括龙灯、狮头、拳术、棍术、器械、对练和盾牌七大项,在乐器上主要配以锣鼓和唢呐等乐器,展演人数共16人。该项目深受地方大众喜爱。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传统文化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发生了变迁。井冈山全堂狮灯由过去社会功能的保家保民、保护一方水土转变为强生健体、娱乐休闲。传承主体也由过去的宗族传承发展到现代的师生传承,传承模式也由过去的自在传承发展到地方政府主导传承。

当前,是一个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年代,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对全堂狮灯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井冈山全堂狮灯的保护应该做到:第一,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保护的合力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导、文化持有者的热情和大众媒体的关注度;第二,嵌入地方百姓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日用而不知”的效果;第三,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充分挖掘内在价值和含义,使其适应现代化的潮流,适应人们向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注释:

①王宁宇:《挽弓当挽强 “非遗”保护的田野思考》,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25页。

②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部资料:井冈山全堂狮灯申报书。

③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山西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④王龙生,罗悦:《活态传承视域下永新盾牌舞融入舞蹈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路径》,《戏剧之家》2021年第18期,第138页。

⑤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5-7页。

⑥(英)杰克·古迪著,李源译:《神话、仪式与口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2页。

⑦江西省文化馆内部资料:井冈山全堂狮灯申报书。

参考文献:

[1]王宁宇.挽弓当挽强“非遗”保护的田野思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25.

[2]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出版社,2009:28.

[3]王龙生,罗悦.活态传承视域下永新盾牌舞融入舞蹈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路径[J].戏剧之家,2021,(18):138.

[4]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7.

[5](英)杰克·古迪.神话、仪式与口述[M].李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2.

作者简介:聂丽清,女,汉族,江西南昌人,馆员,本科,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猜你喜欢
非遗变迁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