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企业一线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2021-10-27 11:31杜海波
劳动保护 2021年10期
关键词:涪陵区全员应急

文/杜海波

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履行安全生产的职责和义务均作了明确规定。要真正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这其中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肩负安全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企业相关负责人及中层干部)及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而广大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执行者、操作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

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每一起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其背后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中明确指出,企业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要技术负责人负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强化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7〕29号)中提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由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企业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根据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笔者认为,应立足于3个层面:

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杜海波(前一)检查企业一线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

一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层面。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应在人(机构及人员)、财(资金)、物(设施设备)等方面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保障。二是肩负安全生产责任的企业管理人员层面。主要包括各分管负责人及车间主任等中层干部,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应包括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相关制度)、训(加强企业员工安全培训)、管(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等方面。三是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层面。作为直接从事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操作人员,其主要职责应包括规(规范操作)、报(发现隐患及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应(应急处置)等方面。只有企业每个层面将3个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了,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处于企业生产经营最前沿,因其心理特点、文化素质、风险意识、职责把握、应急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必然是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关键重点环节。推进落实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本质上是要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让其熟练掌握岗位风险、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应急技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具体来说,包括4个方面:一是知风险,即知晓岗位本身及岗位周边环境安全风险,明确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危险介质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二是明职责,即熟悉岗位安全职责和任务,做到明责、履责、尽责。三是会操作,即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明白做什么、如何做,切实杜绝“三违”行为。四是能应急,即清楚发生事故或险情时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谁去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落实一线人员安全责任的必要性

一是强化落实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直接从事生产操作、接触生产设备,肩负严格规范操作、首先发现事故隐患和第一时间处置安全事故等职责,是企业生产安全最基层环节。

二是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是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最终着力点。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要求,最终都落实到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身上,抓实安全责任,规范其操作行为,提高应急能力,才能确保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悬空、不空转。

三是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经过对近七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安全生产事故致因进行分析,在全部76起生产经营性死亡事故中(不含交通事故),因为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责任不落实,特别是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共有72起,占比高达95%,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稳定的重要因素。

落实一线人员安全责任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新型产业工人“转型升技”已是大势所趋,但大量一二三产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的现实困境短期无法明显改变,在建设、工贸、矿山等领域此问题尤为明显,这也导致其岗位风险辨识能力不足,对于冗长的岗位操作规程、繁杂的岗位职责以及标准的处置流程记不住、执行走样,如何通过更加简洁、高效的方式让其“知风险、明职责、会操作、能应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针对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责任落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难,重庆市涪陵区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2019年提出把深化落实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作为夯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的突破口,并采取试点先行、由点及面的方式,结合相关行业特点,把试点取得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各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广。

一是突出“精准”,抓好岗位风险辨识管控。企业要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工作,充分借助专家技术力量,利用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对作业活动熟悉的优势,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岗位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风险进行精准辨识、科学分级。制定管控措施时要聘请技术服务单位专家进行科学设计,发动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参与论证,确保管控措施合规、可行、有效。

二是突出“简化”,抓好“两单两卡”编制。企业要坚持让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便于记忆、便于理解、便于执行的原则,通过自主或者聘请专家、第三方机构(技术服务单位)、发动员工参与等多种方式把岗位风险、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应急处置中的关键要素(关键词)以“顺口溜”“三字经”等朗朗上口、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形式,准确全面地提炼出来,形成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置卡,让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易学、易记、易执行。

三是突出“转化”,抓好教育学习培训。编制“两单两卡”是基础,抓好员工的教育学习培训是关键,企业可以采取集中学习、班前会、班后会、专门培训、有奖竞赛、网络传诵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培训。同时,所有岗位上墙公示两个清单、每名员工随身携带两张卡片,把记、背、用“两单两卡”变成一线岗位从业人员每天必做的功课,确保其按规程操作、按规定做事,在潜移默化中把规章制度固化为一线岗位从业人员的行为习惯,让记得住、说得出、做得到成为一种常态。

重庆市涪陵区安排部署重点行业推进落实一线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工作

四是突出“落实”,抓好现场安全管理。企业除了排查物的不安全状态,还要把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不知道、做不到的问题当作隐患,将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两单两卡”掌握执行情况作为班组日排查、部门周排查、企业负责人月排查“日周月”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对主动落实、全面落实责任的实施奖励,对不落实责任、部分落实责任的实施考核惩处,因势利导不断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实现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到“我会安全”“我要安全”的转变。

五是突出“实战”,抓好应急处置演练。企业以岗位为单元,按照“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原则,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特别是在危险区域、危险工艺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岗位,坚持通过强化应急演练、贴近实战培训,提升其应急意识和先期处置能力,做到事故发生时“处早、处小、处了”,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六是突出“严格”,抓好监管执法问责。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仅需要企业加强自我约束,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执法检查要直接深入车间岗位,核实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对于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要纳入重点检查对象,加大检查频次和处罚力度。同时,可以分行业制定配套的量化评价办法,对企业上述相关工作进行量化评价打分,并将评分结果运用到企业招投标、银行贷款、政府采购、授予荣誉称号等各方面。对于发生事故的企业,凡是因为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一律倒查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依法严格追究责任,倒逼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视一线岗位人员安全责任落实工作,进而促进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落实安全责任的成效

重庆市涪陵区自2019年开始探索试点工作以来,先后在危化、工贸、建设、矿山、交通、文旅、燃气油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召开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责任落实工作现场推进会,通过近三年的持续大力推动,企业普遍表现出“三升三降”的良好态势,即职工的主动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生产现场违章违纪行为、生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下降了。2020年,涪陵区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9.4%,其中交通、建设、冶金机械等重点领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4.3%、30%、75%,2021年1—6月,涪陵区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0%,其中交通领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7%,建设领域同比持平。此外,2020年至今,涪陵区危化、矿山、水上运输等8个行业领域实现了“零”死亡。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以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能够以点带面更好推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责任落实,最终实现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涪陵区全员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涪陵区阳光行政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