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疗法对癌症晚期患者尊严状况和负性情绪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2021-10-27 08:56周芝男戴佳宁章琼芝沈翠珍
护理与康复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负性异质性状况

周芝男,戴佳宁,章琼芝,沈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癌症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1]。据《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2]。在癌症晚期患者中,尊严丧失率高,焦虑和抑郁亦是常见的负性情绪[3-4]。随着医疗和护理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变长,其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尊严疗法(dignity therapy,DT)是由Chochinov等[5-6]在尊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心理疗法。该疗法通过访谈形式激发患者内心感受,让患者回顾人生经历,肯定自我价值,以增强患者的尊严感,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7-8]。近年来,DT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其具体心理干预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DT对癌症晚期患者尊严状况和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以期为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2月。使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检索,并追查相关的参考文献。英文检索词为 “dignity therapy/dignity care”“cancer/tumor/carcinoma/neoplasm*”,中文检索词为“尊严疗法/尊严照护”“癌症/癌/肿瘤”。当检索结果大于200条时,进一步限定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确诊的癌症晚期患者,既往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干预措施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或标准姑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DT;结局指标中包括至少1项为尊严、抑郁或焦虑的相关指标。排除标准:无法获取全文,重复发表,文献采用非中英文,统计学方法有误,无法获得结局数据指标。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提取的数据包括作者与发表年份、癌症类型、样本量、干预时间、干预措施、评估时间及结局指标。

1.4 质量评价

2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9]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若遇分歧,则讨论达成共识。纳入文献若满足全部条目,则偏倚可能性低,质量为A;若满足部分条目,则偏倚可能性为中度,质量为B;若条目均不满足,则偏倚可能性高,质量为C。本研究仅纳入质量为A和B的文献,排除C的文献。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连续性变量,若纳入研究使用的评价工具相同,则用均数差值(MD)和95%CI分析;评价工具不同则用标准化均数差值(SMD)和95%CI分析。若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1,I2≤5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异质性较大(P<0.1,I2>50%)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对可能影响异质性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不能Meta合并的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2 646篇文献,剔重并排除不相关文献后获得文献77篇,追溯相关的参考文献获得文献4篇。阅读题目、摘要及全文后最终纳入文献7篇[10-16 ],其中英文2篇[10-11]、中文5篇[12-16],筛选流程图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的总样本量为724例,其中观察组361例、对照组363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4篇文献[10-11,15-16]介绍了随机顺序的产生,3篇文献[12-14]虽提及随机分组,但未说明具体方法;2篇文献[10-11]介绍了分配隐藏方法;7篇文献[10-16]均未提及是否对研究对象及干预实施者使用盲法;1篇文献[10]对结果测量者使用了盲法;所有文献均分析了基线的一致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尊严

5篇文献[10-11,14-16]使用PDI报道尊严的干预效果,其中1篇文献[10]因数据不全未进行Meta合并,因此纳入4篇文献,共289例患者。由于异质性较小(P=0.30,I2=1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尊严状况明显改善(MD=-8.65,95%CI为-11.24~-6.06,P<0.00001),见图2。文献[10]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尊严状况无显著差异,但患者报告显示DT有助于增强尊严感。

图2 DT对癌症晚期患者尊严的影响

2.3.2抑郁

7篇文献[10-16]使用HADS、SDS、SCL-90报道抑郁的干预效果,共724例患者。由于异质性很大(P<0.00001,I2=9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抑郁状况得到改善(SMD=-1.10,95%CI为-1.74~-0.46,P=0.0007)。对量表进行亚组分析,4篇文献[10-11,15-16]使用HADS评价,DT对抑郁的干预有一定的效果,但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68,95%CI为-1.39~0.02,P=0.06)。2篇文献[12,14]使用SDS评价,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SMD=-2.06,95%CI为-2.59~-1.52,P<0.00001)。1篇文献[13]使用SCL-90评价,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抑郁状况得到改善(SMD=-0.81,95%CI为-1.20~-0.43,P<0.0001),见图3。

图3 DT对癌症晚期患者抑郁的影响

2.3.3焦虑

7篇文献[10-16]使用HADS、SAS、SCL-90报道焦虑的干预效果,共724例患者。由于异质性很大(P<0.00001,I2=9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焦虑状况得到改善(SMD=-0.92,95%CI为-1.59~-0.25,P=0.007)。对量表进行亚组分析,4篇文献[10-11,15-16]使用HADS评价,结果显示两组焦虑状况无统计学意义(SMD=-0.73,95%CI为-1.78~0.32,P=0.17)。2篇文献[12,14]使用SAS评价,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SMD=-1.54,95%CI为-2.38~-0.70,P=0.0003)。1篇文献[13]使用SCL-90评价,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焦虑状况得到改善(SMD=-0.39,95%CI为-0.76~-0.01,P=0.04)。见图4。

图4 DT对癌症晚期患者焦虑的影响

2.4 发表偏倚与敏感性分析

由于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不足10篇,故未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逐一去除纳入文献以评价单一文献对总体结果的影响,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本质变化,说明Meta分析结果基本稳定。

3 讨论

3.1 DT对癌症晚期患者尊严的影响

癌症晚期患者心身承受着巨大压力,随着症状负担加重、心理状况恶化和生存质量下降,其尊严感逐渐降低,甚至丧失生存斗志[17-18]。受中国传统观念及文化的影响,癌症晚期患者虽重视自己的尊严,但不愿向外人袒露心声,这使很多患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与帮助[19]。本研究结果表明,DT可以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的尊严状况,与王燕丽等[14]研究结果相似。尊严模型认为患者的尊严主要受到疾病相关因素、个体尊严因素和社会尊严因素的影响[6]。DT根据尊严模型形成访谈提纲,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治疗师实施访谈,让患者回顾人生经历和个人成就[20],帮助其肯定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从而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患者有尊严、有意义地生活。另外,DT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为患者提供敞开心扉、表达想法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以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提高患者的尊严感[21]。

3.2 DT对癌症晚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癌症晚期患者因疾病症状、治疗、社会等因素常伴有心理负担,表现为恐惧、焦虑甚至是抑郁情绪[14,22]。DT作为一种个性化心理疗法,结合患者的疾病特点与情绪特征,帮助患者通过倾诉的方式主动表达自己的恐惧、焦虑,缓解死亡带来的压力,从而减少患者心理上的痛苦,缓解负性情绪[16]。本研究结果表明,DT有助于缓解癌症晚期患者负性情绪。亚组分析显示,使用的评价量表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完全相同。究其原因发现,在使用HADS量表的两项研究[10-11]中,研究对象在干预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郁与焦虑,因此,这类患者的干预效果并不明显。另外,各结局指标均使用量表评价,受主观影响较大,且不同量表评价负性情绪时存在一定误差,可能导致结果的细微差异。

3.3 局限性和启示

本研究只纳入了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存在文献纳入不全的风险。纳入文献质量均为B级,在盲法实施上均有不足,影响Meta分析的质量。由于纳入文献癌症类型、干预时间、评估时间以及评价工具不全相同,异质性较大,影响结果的可靠性。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对DT干预时间、干预频率未具体细分,应对其进行亚组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对癌症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今后研究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注意盲法的使用,以提高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在纳入研究对象时,注意基线水平,并且在评价结局指标时选择更为客观有效的测量工具,以确切评价DT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负性异质性状况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