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

2021-10-28 14:34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2期
关键词:羌笛音乐史巫师

1984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一批骨笛,拉开了一幅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先民的生活画卷,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段史前时期的认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一句诗非常有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提到的“羌笛”指的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曾几何时,中原人普遍认为笛子的出现与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认为笛子就是西北游牧民族羌人发明的,所以才会有“羌笛”的说法。

经过文物专家的鉴定,出土的骨笛全部是用我国特有的丹顶鹤腿骨做成,在没有铁质刀具的年代,古人就用石刀将腿骨两头割断,然后再用石头做成钻孔器进行打孔。出土的25支骨笛孔数从5至8个不等,但最常见的是7孔骨笛。其中一只保存最完整的7孔骨笛被送到河南省博物馆后,中央民族乐团黄翔鹏等音乐家亲自吹响了它,并且完整演奏了一首民歌。8000年前的骨笛,竟然能够完整演奏现代音乐,让到场的嘉宾震惊不已。

在出土骨笛的墓葬中,考古队还发现了龟甲,在上古时代,龟甲是进行宗教占卜使用的工具,只有巫师死后才能随葬龟甲,这说明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很可能也是巫师手中的一种宗教法器。

深入研究之后,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15座出土骨笛的墓葬中,有8座出土了两把骨笛。演奏专家亲自用嘴吹響了每一支骨笛,发现一座墓中出土的两支骨笛,在音色、音调上有很大区别,是相辅相成的存在,表明骨笛或有雌雄之别。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距今最早的乐器,同时也是世界已知最早的可以吹响的乐器,它不仅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还将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摘自《贾湖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猜你喜欢
羌笛音乐史巫师
神秘的北部巫师
鼠之心
羌笛为武汉吹响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凉州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杨和平《浙江音乐史》有感
羌笛一汽连千古
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巫师和羊
柳树之旅之与巫师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