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有效融合路径

2021-10-28 15:59曾少玲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中职院校工匠精神

摘要: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在国家改革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此,本文主要围绕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进行分析,进而让中职学生深切感悟工匠精神,并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院校;工匠精神;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引言

中职思政教育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感,让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奠定扎实的职业道德基础,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从业者。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得到了显著效果,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政教育应该学会利用全方位发展眼光对未来进行规划。同时当代工匠精神作为中职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发展方向,只有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合,才能高效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与工匠精神的社会型人才,以便于满足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工匠精神的深层涵义

工匠精神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敬业,二是乐业。敬业作为工匠精神的基础,人类的职业生涯就是以拜师学艺为前提,由相关流程和仪式决定着人类对该行业的尊重,充分说明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为工匠精神培养提供了载体。与此同时,敬业还表现在职业责任中,当人们进入工作岗位时,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还应该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而工匠精神中乐业就是指努力工作且内心快乐的人,这也就表明人们需要将工匠精神合理融入工作中,把自身的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增强对工作的主动性。所以,中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就应该将自身的敬业与乐业精神融入教学工作中,其次激发学生对工作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在就业过程中吸取充足的精神营养,以便于实现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整体实力也在快速提高,我国社会的整体形态逐渐趋向于完整。中职院校在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有所改善,但思政教育仍旧过于片面,无法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匠精神与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品质和思政政治境界有所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环境中脚踏实地,面对工作勇于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另外,中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思政教育,但在环境、资金、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下中职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过于枯燥、乏味,缺乏一定的多样性,使得思政教育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将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进行充分融合,能够全面消除这些影响因素,通过工匠精神的涵义与特点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环节更加紧凑,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水平,同时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还能完善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

三、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路径

(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领悟工匠精神价值

苏联思想政治家列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理论正在逐渐转变为实践,实践将理论赋予了活力,并由实践来予以修正、检验。由此可见,实践为理论提供了依据,是人类理论传播的强大动力。因此,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不能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还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理论变为实践,在实践中塑造工匠精神。实践教学是中职院校目前主要教学手段,然而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将思政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价值。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校内实践。中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从思政课中分离一部分课时开展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倡导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例如:开展工匠精神辩论赛、工匠精神舞台剧表演、工匠精神朗读比赛或者集体观看工匠精神纪录片等;还可以通过文字形式传达工匠精神,比如:工匠精神书法比赛、工匠精神征文比赛、工匠精神板报设计大赛等。其次,校外实践。将学生领入到实际职业岗位中,通过参观传统匠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内涵,继而确定人生方向,使得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通过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个性化的融合

中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由深入浅、由表及里的漫长过程,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进行充分融合,中职院校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将其进行个性化的融合。简单来说,就是让每门课程、每位教师都承担渗透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融汇贯穿在教育全过程。在全科教学时,将教材内容结合具体实践,重申工匠精神的本质,实现多维度、多方位育人。将工匠精神与专业理论知识相融合,也就是中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的教授时,不仅要详细讲解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厚植工匠精神。我国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已经将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予以融合,但对个性化这一内容产生了忽视,所以中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对工匠精神培养与个性化的结合加大重视力度,在教学过程中,深化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渗透职业技能修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业务素质。

(三)完善院校师资力量,营造思政教育氛围

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直接影响。为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大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力度,完善师资力量,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中职院校可以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教师通过一定时期的进修学习和思想深造,弥补自身不足之处和缺陷,并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仍然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之间的合作,互相借鉴教育理念和方法,改善本院校教学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意识,提高教学水平,高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最后,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活动,如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进行主题讲座,加深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的视野有所开阔。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得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政教育应该用多方位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同时积极完善师资力量,把工匠精神贯穿教育始终,以大国工匠为标杆,提升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養,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美满.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37):170-171.

[2]岳莹.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3):58-59.

作者简介:曾少玲,1971年4月2日,女,汉族,福建平和,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思想政治教育,福建经济学校。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中职院校工匠精神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