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21-10-29 08:08宁伟超陈会娜刘文秀张超李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8期

宁伟超,陈会娜,刘文秀,张超,李贤*

(1.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3.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食管癌经胸食管切除术后最常发生肺部并发症,有时也会致命[2]。在众多肿瘤之中,食管癌是难治愈的其中之一;在世界六大癌症死亡原因之中,食管癌是其中之一。手术是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虽然食管癌的预后仍不理想,但随着广泛淋巴结清扫的引入和辅助治疗的进展,包括新的化疗药物的引入和放射技术的创新,食管癌的预后逐渐改善[3-5]。因此,本研究将对食管癌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食管癌术后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

1.1.2 研究对象

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

1.1.3 暴露因素

年龄、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基础疾病等因素。

1.1.4 结局指标

以食管癌术后是否发生感染为结局指标。

1.1.5 纳入标准

(1)病例对照研究;(2)样本量>90。

1.1.6 排除标准

(1)非病例对照研究;(2)重复发表的文献;(3)与本研究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

1.2 检索策略

检索至2021年4月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结合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检索,用esophageal neoplasms、neoplasm、esophageal、esophagus、cancer of esophagus等为关键词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用食管癌、食管肿瘤、食道癌、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为关键词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

1.3 资料提取

2名研究员分别对资料独立提取,内容包括文献、研究类型、样本例数、暴露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各结局值采用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研究数据类型为计数资料故采用RR为分析统计量,各统计量区间估计均采用95%CI表示二分类,检验水准α=0.05,采用u检验进行假设检验用Z值和P值表示。(I2<50%,P<0.05)表示无异质性;(I2>50%,P<0.05)表示有异质性,需要根据情况在剔除临床异质性的干扰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步检索976篇最终纳入文献13篇,其中外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12篇,包括 3251例患者,其中感染797例、未感染2454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暴露因素:①年龄≥60(岁);②年龄≥70(岁);③长期吸烟史;④糖尿病;⑤基础疾病;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⑦喉返神经损伤;⑧手术吻合方式;⑨通气方式。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年龄≥60(岁)

5个研究报告,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患者年龄≥60岁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3(0.41,0.69),P<0.00001],见图2。

图2 年龄大于等于60

2.3.2 年龄≥70(岁)

2个研究报告,随机效应模型显示,患者年龄≥70岁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8(0.47,1.29),P=0.33],见图3。

图3 年龄大于等于70

2.3.3 长期吸烟史

8个研究报告,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患者有长期吸烟史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长期吸烟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1(0.43,0.60),P<0.00001],见图4。

图4 长期吸烟史

2.3.4 糖尿病

9个研究报告,随机效应模型显示,患者有糖尿病史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1(0.74,0.88),P<0.00001],见图5。

图5 糖尿病史

2.3.5 基础疾病

3个研究报告,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患者有基础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基础疾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4(0.30,0.63),P<0.00001],见图6。

图6 基础疾病

2.3.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个研究报告,随机效应模型显示,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8(0.66,0.94),P=0.008];见图7。

图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7 喉返神经损伤

2个研究报告,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喉返神经损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3(0.13,0.43),P<0.00001];图8。

图8 喉返神经损伤

2.3.8 手术吻合方式

3个研究报告,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患者手术胸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颈部吻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2(0.73,0.92),P=0.0005];见图9。

图9 手术吻合方式

2.3.9 通气方式

5个研究报告,随机效应模型显示,患者手术单肺通气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双肺通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7(0.43,0.76),P=0.0001];见图10。

图10 通气方式

表2 食管癌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

2.4 敏感性分析

本Meta分析中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逐一剔除单项研究后再评估个体数据对结果的影响,并未发现结果有明显变化,说明本研究结论可靠。

2.5 偏移风险

漏斗图显示各点分布大致对称。

3 讨论

食管癌是最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19]。食管癌的生存率正在提高,无论是对所有出现症状的患者还是那些以治疗为目的的患者。食管癌手术是一种关键的治疗方式,近几十年来,手术死亡率显著下降。在食道一致并发症组发表的最大系列超过2000例的病例中,超过50%的患者经历了手术并发症[20]。食管癌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还不明确,隐私,本文从13个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食管癌年龄≥60岁的术后发生感染的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3(0.41,0.69),P<0.00001],年龄≥60岁与食管癌术后感染相关,因此,年龄60岁可能是影响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最佳临界值;(2)食管癌年龄≥70岁的术后发生感染的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但年龄≥60岁与食管癌术后感染并不相关,这可能由于70岁并不是年龄影响术后感染的最佳临界值,也有可能与最后纳入文献数量少有关;(3)有长期吸烟史感染发生率高于无长期吸烟史,8个研究报告,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患者有长期吸烟史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长期吸烟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1(0.43,0.60),P<0.00001],有长期吸烟史病人术后更易发生感染;(4)有患者有糖尿病史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1(0.74,0.88),P<0.00001],Naoko Ito等人研究结果提示术后第3天的高血糖可能是高侵袭性食管癌术后POIS风险的预测因素[21],因此,血糖控制极为重要;(5)有基础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基础疾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4(0.30,0.63),P<0.00001];(6)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8(0.66,0.94),P=0.008];(7)者喉返神经损伤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喉返神经损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3(0.13,0.43),P<0.00001];(8)手术胸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颈部吻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2(0.73,0.92),P=0.0005];(9)手术单肺通气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双肺通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7(0.43,0.76),P=0.0001]。

综合以上的分析,得出年龄≥60(岁)、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喉返神经损伤、手术吻合方式、通气方式8个因素均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医护人员控制以上相关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4 研究的意义

食道癌是一种侵袭性疾病[22]。食管癌患者生存率低下,患者只有通过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术才能去除食道及其引流的淋巴床,才能实现改善[23],同时老年患者最严重的食管手术术后并发症是肺部问题[24],本文通过13篇文献:1篇中文12篇中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得出年龄≥60(岁)、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喉返神经损伤、手术吻合方式、通气方式8个因素影响着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5 研究的局限性

(1)本研究纳入的英文文献数量少,质量差,可能存在语言偏倚;(2)文献质量水平不平均;(3)检索词不全面可能导致检索不全。本研究以外的相关危险因素还需长期临床观察、高质量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