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憩室合并绒毛状腺瘤1例

2021-10-29 08:09黄丽黄日龙王建民李明张媛媛邹国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8期
关键词:肿物腺瘤上皮

黄丽,黄日龙,王建民,李明,张媛媛,邹国蓉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患者于2年前发现大便带白色胶冻状黏液,无脓血,无肛口肿物脱出,无大便带血,无肛门疼痛、瘙痒,无腹痛。平素大便2-3天/次,质偏稀,余无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现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 qd、硝苯地平片 10mg qd,自诉血压控制尚可;2014年、2018年于当地人民医院因子宫肌瘤、胆囊结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余无特殊病史。专科检查:肛外观未见明显异常;指诊:距肛缘7cm直肠右侧壁可触及一深大瘘口,周围黏膜下触及质地较硬肿物,大小约4cm×4cm,指套退出有白色粘液附。辅助检查:入院查血常规、凝血全套、生化中套、免疫组合、肿瘤标志物、心电图、肛管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2019年8月26日门诊电子肠镜检查:肛缘上8cm左右直肠发现一溃口,见透明状黏液附着,取溃口病理,未回示。2019年8月29日肠镜病理回示:(直肠黏膜)两小片黏膜:其中一枚黏膜慢性炎,伴浅表糜烂,另一黏膜呈息肉状增生,被膜鳞/腺两种上皮,腺上皮局灶呈绒毛状增生。2019年8月30日复查肠镜病理回示:直肠窦道内壁数小枚黏膜,腺上皮呈绒毛状增生,局部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未见正常黏膜结构,平滑肌束未见明确浸润。2019年8月27日心脏彩超示:1.主动脉瓣少量返流;2.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全腹部CT平扫示:1.直肠右侧囊袋状突起并与直肠远端相通,部分壁明显不均匀增厚伴强化:憩室并肿瘤可能;2.肝囊肿,肝脏钙化灶;3.胆囊术后并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4.子宫术后(见图1A,B,C)。盆腔MRI平扫示:1.直肠远端前缘囊袋状混杂信号并与直肠远端相通:憩室并黏液腺瘤(或癌)?请结合肠镜病理或增强检查了解病灶实性部位情况;2.子宫术后,宫颈囊肿(见图2A,B,C)。2019年8月28日胸部CT平扫示:1.两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2.食道中下段壁可疑增厚,建议胃镜检查;3.肝内囊性灶及钙化灶。2019年9月4日胃镜示: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胆汁反流;病理(胃窦)黏膜慢性活动性炎,中度,伴部分腺体轻度肠化。2019年9月6日阴道彩超:宫颈囊肿,直肠壶腹部占位。术前诊断:1.直肠憩室?

图1A

图2A

2 直肠肿物

2019年9月18日在全麻下行“直肠肿物切除术”,插管全麻,麻醉达效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泌尿外科协助行双侧输尿管导管置入术,左侧导管置入10cm进入困难,考虑输尿管狭窄,右侧顺利插入25cm,尿液引出,接尿管。取正中切口,长约20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推开腹直肌,切开后鞘腹膜后进腹。术中探查:在直肠指引下,提示盆腔右前肿物,逐层分离,直至肿物底部,在直肠指诊引导下,用线性切割闭合器在肿物底部与直肠连接处切断,切口完整,标本送冰冻(见图3A,B,C)。约32min接病理科电话:提示泄殖腔囊肿可能,排除恶性病变。腹腔内探查无活动性出血,于骶前间隙留置多孔引流管一根从右侧腹壁戳口引出,游离盆底腹膜后,缝合重建盆底,严密止血,清点纱布、器械无遗漏,逐层关腹。术后病理:冻头及冻剩组织:(1)(直肠)憩室内绒毛腺瘤,部分腺上皮伴高级别上皮內瘤变,基底部切缘未见肿瘤残留。肌层见不规则囊腔,囊壁大量中性粒细胞为主混合性炎细胞浸润,伴出血及黏液积聚,并见部分肿瘤性上皮陷入。(2)(直肠)憩室内平滑肌层见泄殖腔源性残件,呈小管囊腔及实性上皮巢结构(p40+)。建议随诊,定期复查(见图4A,B)。术后创面愈合良好,肛门功能未见异常。

图1B

图1C

图3A

图4A

图2B

图2C

图3B

图3C

图4B

2 讨论

直肠憩室是直肠的肠壁局部向外凸出,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囊袋状间隙,囊袋状物通过口部或颈部与直肠肠腔相通,根据组织解剖的不同,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又称原发性与继发性[1]。原发性直肠憩室属于下消化道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于1809年由Meckel首次提出,故又称Meckel憩室。卵黄囊形成于人胚第3周时消化道的腹侧,通过一短而宽的卵黄管与消化道相通,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管逐渐伸长、变窄,若第5周时,此管近端不闭锁,并且未与胚胎分离,则形成憩室。憩室多发生于对肠系膜侧的肠壁上,大多具有正常肠壁的全层结构,肉眼形态相似,但卵黄管黏膜起自多功能方向分化的细胞,故憩室内可见异位的胃、十二指肠、结肠黏膜或胰腺组织。继发性直肠憩室又称假憩室,多因直肠肠壁局部薄弱处如系膜脉管、神经进入部,长期遭受肠腔内压持续性升高,反复的高压冲击造成经常性直肠创伤,使直肠内薄弱点受压向外突出,憩室肌层可见薄弱缺损[2],与长期便秘努责、溃疡性直肠炎、直肠中重度前突、机械性创伤、肛周直肠感染有关[3],近年来可见部分医源性损伤导致的直肠憩室[4,5]。假憩室壁通常只有直肠黏膜、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缺乏完整的肌层。直肠憩室多发于年龄较大者,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于我国,但目前临床报道较少[6]。本病并发炎症时可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便秘、腹胀,若发生穿孔,可出现急腹症。辅助检查有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盆腔CT或MRI平扫或钡剂灌肠造影等。临床上肛周脓肿、肠炎等疾病也会出现发热、肛周不适、腹胀、腹痛等症状,需与直肠憩室相鉴别。直肠憩室多数情况下较小,无明显症状,不需要治疗,当伴随合并症,如炎症、穿孔、粪石嵌顿、畸胎瘤、腺瘤等情况下,需结合各项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及时进行手术治疗[7]。

直肠绒毛状腺瘤表现为以血管和结缔组织为中心,基底宽广的绒毛状或乳头状组织,多单发,属于腺瘤性息肉,虽为良性,但属于下消化道常见的癌前病变,且癌变率较高[8]。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尤其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癌变率与年龄增长、腺瘤大小成正相关[9]。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生长因子、癌基因、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相关[10]。早期主要表现为黏液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晚期可表现为腹泻、便血,消瘦、乏力、低钾、低钠等。辅助检查有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造影、病理活检。CD、UC、痢疾等临床表现与直肠绒毛状腺瘤有相似之处,需进行鉴别诊断。直肠绒毛状腺瘤术前不易判断是否发生的癌变,因其癌变多呈局限性分布,常位于中央,导致活检若没有取到癌变部位,则结果可能是良性,但不能判断活检以外的组织是否为良性[11]。故临床上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完整彻底的切除。

直肠憩室为临床上的罕见疾病,合并绒毛状腺瘤则更为罕见,辅助检查中CT或MRI能够比较清楚的显示憩室内肿物的大小、位置、生长形态、密度、边缘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2],电子结肠镜检查则能直观的看见憩室的位置、大小、开口情况,故术前结合全面的影像学及内镜检查十分重要。本次手术,术前王建民主任与李明主任经过了充分、仔细的研究与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预案,术中精细观察、操作,并非常注意保护肛门括约肌及周围血管神经,术后密切监测,重视抗感染治疗及创面护理,避免感染及直肠粪块的损伤,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做到了既治愈患者疾病,又保留了患者的良好肛门功能。

猜你喜欢
肿物腺瘤上皮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