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了四国百余位职场妈妈后,她尝试理解生育焦虑

2021-10-30 21:22陈洋景婷婷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育儿瑞典职场

陈洋 景婷婷

“你还好么?”

凯特正享受着一天中最宁静的时刻——在清晨的公园慢跑是份馈赠。耳机里播放着悠扬的歌曲前奏,令人舒缓的女声独白。凯特事业心旺盛,这是她步入“战场”前必要的“充电”。她边跑边推着婴儿车向前。婴儿车内,儿子正在熟睡。

突然,一个急刹车。恐惧令她不由自主地向后蜷缩,并微微颤抖。前方,一头身形巨大的阿拉斯加棕熊正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熊扭过头,望向凯特,“嗖”地立起身,发出骇人的嚎叫。别无选择,凯特喘着粗气,跨步挡在婴儿车前,双手攥紧,使尽全身力气,朝那个庞然大物嘶吼。声音沙哑,但毫不退让。漫长而沉寂的七八秒后,棕熊扭头离开。望着它远去的身影,凯特像松了弦的惊弓,泪流满面。

一个陌生男子慌张地从后方跑来问道,“你还好么?” 凯特惊魂未定,再次嘶吼起来。男子调头离开,她方回过神来,似笑非笑地哽咽道,“还好……”接着,电光一闪间,她已转身蹲下,迅速调整呼吸,为惊醒的儿子哼起了摇篮曲。

这是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出品的喜剧《上班族妈妈(Workin' Moms)》首季末集“拥有一切”中的一幕。相比传授如何成为一名“完美”的职场妈妈,这部用喜剧外壳包裹的剧集,更多刻画了这一群体在尝试平衡生活、婚姻、工作和母性时,所面临的挣扎、矛盾、痛苦与困惑。

如果说“熊”是这些困难与挑战的具象化,那声沙哑的嘶吼则象征着她们的某种回应与抗争。只不过在现实中,“你还好么”的询问常常缺位,而“嘶吼”则被隐匿或内化。

凯特琳·科林斯(Caitlyn Collins)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她身边很多做了母亲的朋友都是该剧的忠实粉丝。在科林斯看来,这种呈现和讲述是珍贵的。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脱口秀和电视节目尝试勾画更为多面的母性图景,但在传统语境下,人们对母职的期待仍然是“温柔、善良、体贴、毫无抱怨、尽职尽责”,抑或“像没有工作一样养育,像没有孩子一样工作”。同时,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对“完美母亲”形象的塑造,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加深职场妈妈们在应对工作-家庭冲突时的焦虑、自责与孤独。

科林斯从小就目睹了母亲在应对工作-家庭问题时的慌乱不堪和力不从心。母亲刚向上司宣布怀孕消息,就被迫让出了最大的客户,并被降职、降薪。有时候,保姆请假,日托班关门,为了不错过晨间的董事会,母亲不得不带着女儿们来上班。孩子们就裹着睡袋躺在会议室的角落。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科林斯发现,美国职场妈妈们的处境并没有太大的改观,而且受个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原则的影响,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窘甚至要高于其他任何发达国家。

2011到2015年间,她访谈了来自瑞典、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共计135位职场妈妈,试图了解在不同的社会政策和文化背景下,女性在为工作和家庭尽最大努力时,会遭遇哪些社会和制度障碍。五年里,科林斯见证了妈妈们在应对工作-家庭冲突时,所面临的各种牺牲、自我怀疑与身份危机。

在联邦德国(编注:因体制和文化背景的历史差别,科林斯在研究中将德国分为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取样),科林斯访谈了伊洛娜。在担任教授前,伊洛娜曾是一家多媒体公司的总监。

改变工作轨迹是不得已的选择。在得知怀孕的消息后,她向老板承诺,休完两个月的法定产假就会立即到岗,并表达了会继续做好这份高要求工作的强烈决心。然而,老板的反应则是私下咨询律师,希望找到法律漏洞来辞退她。双方对峙时,老板希望她能理解,因为休产假的伊洛娜无法为公司创收,反而会成为经济负担。伊洛娜最终辞职进入学术界,工资减半。

科林斯的另一名访谈对象是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做律师的萨曼莎。因为工作忙碌,萨曼莎经常早出晚归。律所最忙的时候,她甚至一个月都没机会跟儿子说上一句话。为了增加亲子时间,她只能想尽办法让工作更有效率。比如,她在哺乳期购置了一台智能吸奶器。披上披肩,她就可以在办公隔间内边泵奶边工作,而不用将时间花费在往返于哺乳室的路上。但久而久之,夹在理想员工的规范和密集母职的标准之中,萨曼莎因神经衰弱而患上了偏头痛。

在意大利,路易莎向科林斯分享了来自儿子的“打击”。路易莎和丈夫尼科都是大学教授,两人都经常在家使用电脑工作。但区别是,尼科会一直埋头干活,而路易莎会时不时暂停工作,去打扫、做饭或照顾儿子乔瓦尼。有一天,乔瓦尼问路易莎,“你做的事真的和爸爸完全一样吗?还是你的工作要少一点?”儿子观察到了父母家务分工的不平等,并从中引申出妈妈的职业生涯不如爸爸的重要。

科林斯的这些受访对象全部是来自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中产阶层妈妈。她在书中引用社会学家帕梅拉·斯通的话来介绍这一选择的缘由:这一群体往往手握社会、经济资源,并拥有稳定的工作,如果她们在平衡工作和家庭时都有困难,这就类似于“矿工的金丝雀”,具有重要的社會警示意义。

基于研究和访谈,科林斯又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职场妈妈生存报告》一书。在她看来,职场妈妈们的困境需要被看到和倾听、被谈论和理解,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政策与公共支持的必要性

解决工作-家庭难题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提升妈妈群体的生活幸福感,也与人口均衡发展、性别平等、就业促进等更宏观的社会议题相关。

猜你喜欢
育儿瑞典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瑞典没有“剩宴”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偷偷摸摸育儿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古老的瑞典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