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官花园”探索爱的艺术

2021-10-30 21:22梁辰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弗里橘子花园

梁辰

观众在欣赏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作品

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爱情”?

24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对爱与欲的探究,一直到今天,我们对爱情的谜题似乎还是一知半解,但可以肯定的是——爱,作为一种最具有普世意义的情感,因其难得与易逝,推动了人类对永恒的追求。它也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9月23日,“LOVELOVELOVE爱的艺术2:感官花园”全球影像艺术大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十余位跨时代的艺术大师和先锋艺术家,以“爱的感官体验”为线索,探讨“爱”、“艺术”与“人”的關系。

步入展厅,五台投影仪分别投放着写在小本子上的笔记,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以其极具表现力的声音朗读着这些关于爱的诗句。静态图像与起伏的声音形成对比,特别是那句近乎呐喊的“I can't love anymore”,传递着无尽的绝望和孤独。

墨西哥传奇女艺术家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18岁经历车祸,从此病痛缠身。在爱情中,她也备受折磨,遭遇丈夫的背叛和不幸流产。展厅循环播放的《Frida Kahlo》同名纪录片中,她遭受苦难并沉溺创作,“另类”地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一位观众在看后感慨:“世间再难有人像弗里达一样身负痛苦却又活得如此酣畅淋漓。”

蓝色的房子、饲养着鸭和鱼的水池、彩色金字塔和挂着纸骷髅的祭坛,展览现场重现了弗里达居所的这些元素,让观众更真切地了解这位极具个性的艺术家。

艺术家马秋莎的《we》在没有时间和空间感的白色背景中,抽取了情侣共处的常态——站立、并坐、拥抱和撕扯,以此表达亲密关系中的不可控和不确定性。

当观众踏上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在《海边》这件作品中的沙滩,绵软的沙子将之短暂带离现实,脚尖前的海浪翻滚着,面前的垂直屏幕却停滞在海浪拍打下来的瞬间。这件视频装置作品将观者带到海边,使之观看水、想象风、听到海浪声,也通过静谧的海水将时间的三个维度共存一处——“过去、现在和永恒”。

展厅现场循环播放着《Frida Kahlo》同名纪录片

一名观众在马秋莎的作品《we》前驻足

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的视频作品《剥橘子》

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的视频装置作品《海边》

当代著名女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在视频《剥橘子》中模仿父亲用美工刀在橘子上刻出一个人形,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当完整的橘子皮呈现出一个小人的形状,而从橘子根部抠出的经络则恰似橘皮小人凸起的私处。每当这时布尔乔亚的父亲就会说:“这个小人儿真可爱,我觉得它就像我的女儿,但是很显然它不是,因为我的女儿那里什么都没有。”父亲的一番话常常逗得在场的人们哄堂大笑,但对童年的布尔乔亚来说,父亲羞辱般的玩笑和对她性别的失望随着游戏不断在心中重复,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剥橘子》是一件看似简单诙谐的作品,却隐藏着艺术家对“身份”和“性别”的思考。

本次展览根据主题分为五个部分,从“新生花园”相遇,感受“夏季花园”的絮絮耳语,在“狂热花园”忠贞不渝,到“欢愉花园”逐渐冷静,最终在“荆棘花园”定情或告别。虽然人类还没找到“爱情”存在的科学依据,但我们笃定——“爱”创造了艺术,创造了影像,创造了我们的感官体验。

猜你喜欢
弗里橘子花园
弗里达·卡罗的睡衣晚会
橘子沉浮记
比钢铁更坚硬——弗里达·卡罗
漂浮的橘子
弗里曼·戴森 当代罕见的数学物理学家和思想家
弗里达的传奇一生
可爱花园
橘子的自述
夜晚的花园
分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