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2021-10-30 21:56武超龙
中国市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互联网+

武超龙

[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是我国为促使全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与辅助下,使我国偏远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突破了地理距离的限制,实现了社会资源与尖端人才的共享,在原有产业链的基础上不断扩增壮大,使其更加富有经济活力。文章从介绍“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了在当前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讨论其持续繁荣发展的策略,为我国区域经济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区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4.021

随着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使其逐渐在更大的领域和层面发挥着作用:首先,在社会应有领域,互联网技术已基本实现对各行各业的覆盖;其次,在经济建设领域,互联网技术对经济信息的捕捉与分析能力已能很好地帮助从业者预判其未来的走势,降低风险;最后,在国家建设与技术发展方面,互联网技术既是其他各项技术的基础,又反向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国家建设供能。

1 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1.1 “互联网+”背景内涵

(1)内涵:“互联网+”是“互联网+X”的简称,指的是将互联网技术资源与传统或实体行业相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发展态势,“X”代表着各种传统与实体行业。[1]这种技术与行业的“相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叠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传统行业的改革和创新,使其渗透到行业的生产、运营与发展等各环节和方面中,提高从业者的效率,在同等时间、劳力付出及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收获更多效益。

(2)“互联网+”背景的主要特点[2]可总结为:其一,开放性强,可实现跨界融合。互联网技术具有较高的包容性,无论是发展百年的传统行业,还是新出现的新型产业都能借助该技术得到发展。该包容性具体体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人员与产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协作,不断拓宽技术在行业中运用的新方面,重塑产业结构和模式,达到提高产能和效率的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群体智能得到了彰显,使研发到生产的路径越发垂直;其二,创新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发展产业的思路、参与人员的身份转变及技术上。在发展产业的思路上,产业掌舵者逐渐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企业的发展,求变求革新;从参与人员的身份转变来看,客户与投资者、产业建设者的身份界限已逐渐淡化,借助互联网技术逐渐参与到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中。在生产技术的变革上,互联网技术使生产变得更为“智慧”,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工;其三,重塑性。互联网技术不仅是表面上的技术融和,更是深层次的结构重塑,在产业发展方面打破了地域、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限制,实现了交易往来的自由。举例来说,即是由A地产的商品可以不局限于当地的销售,而是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辐射周边地区、全国乃至国外,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的表现即是增大了民众的话语权和创新了政府管理市场的模式;其四,共通性。在互联网与不同产业、文化、国家融合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相同的技术特性和发展思路,使其在保留特异性的同时向着同一方向前进,如不同国家在设立虚拟网络管理法律时保有原则上的一致性。

1.2 区域经济内涵

(1)内涵:区域经济指按照地域特点划分经济发展范围,以当地经济特征为基础结合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形成具有特异性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3]区域经济优劣易受当地文化、地理资源、风俗人情等内在地域特征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呈现差异性。如我国西北地区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开发程度低、人才资源较少,区域经济较为落后。

(2)区域经济的特点:[4]其一,长期性。区域经济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对当地条件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衔接过去和未来,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是一种长期性的发展模式;其二,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区域发展要顺应全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借助环境的力量和内在的地区优势发展而来,因此具有一致性;其三,稳定性。地域经济具有复杂性,想要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必须按照计划稳步实施和前行。

2 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征

2.1 “互联网+”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1)速度上,西快东慢。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进口贸易,当前由于国际整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使得东部地区相应受到了影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速度;相较之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5]对国际经济的依赖较小,加之开发力度小、物资丰富和国家推行的优惠政策如“西部大开发”等,使得该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由此,我国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呈“西快东慢”的特征,在未来一段时间也将保持不变。

(2)布局上,国家新区有计划地分布建立。现阶段,我国共设立了18个新区,7个在东部、2个在中部、6个在西部、3个在东北。[6]这种以区域特征与全国總体形势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体现,既能发挥地区地理人文优势,又使全国整体经济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避免了管理与发展的僵化。据数据显示,新区成立发展后,其CDP值得到了显著提高。

(3)发展上,第一,新兴产业受到重视和发展。新兴产业是相较于传统产业而提出的“概念”,主要指依靠现代技术和研究成果立业的社会部门和行业,如新能源、信息、新材料、电子等,需要新进的技术和人才作为支撑,具有一定的包容性。[7]在自身不断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能够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使其也得到了发展。如纺织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带动了传统服装制造业的繁荣,又如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创新了教育、银行等行业的模式,使其向着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第二,人才及其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被凸显出现。要扭转我国“劳力密集型”的发展形式,必须坚持创新和研发本国核心技术,利用技术带领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互联网+”发展模式的背后,迫切需要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不少区域对高校重点人才在落户、购房等方面实现了政策的倾斜,俗称“抢人”策略,已充分彰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由“劳力”向“智力”转变,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征。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互联网+
中国旅游业助力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中国旅游业助力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PPP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浅析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