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秋色天下秀

2021-10-30 00:55梁莹
百科知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崆峒山崆峒道教

梁莹

说到中国古代武侠小说里的崆峒派,相信不少人都不陌生;不过,要问这崆峒到底在哪里,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的崆峒派可谓源远流长。《庄子》《尔雅》《史记》中都有记载:“崆峒之人武。”“诗仙”李白留有“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的诗句,杜甫也曾发出“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的赞叹。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实,崆峒山本身就是道教名山,相传是古代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

笔者最近采风有幸走进这座“中国道教第一名山”。美丽的山峦、满山的红叶、翻腾的云海……宛若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黄帝问道

崆峒亦作“空同”“空桐”,崆峒山又名“笄头山”“鸡头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千米处,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为六盘山东南小关山的一条支脉。《尔雅》中称:“北戴斗极为崆峒。”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的下方,即为所指。《汲冢周书》记载:崆峒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楼兰、月氏、奸胡、北秋12个氏族的首领。所以说,崆峒是周代一个强大氏族部落的名称。《史记·赵世家》《姓氏考》等文献记载:有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于空桐,遂以国为姓。崆峒山为当地一座名山,故以姓命山名。

作为“道教最早的发源地”,崆峒山拥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外篇·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始皇与汉武帝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名人也留下了大量关于崆峒山的诗词、华章、碑碣与铭文。

今天的崆峒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达84平方千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人文景观于一身。

三教共融

崆峒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宗教文化自古就在此地汇集。无论是儒家名人,还是道家高人、佛教僧侣,均看重这块风水宝地,以此为自己身心的归属地,在此开创自己的事业。

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的前身广成子曾在崆峒山修炼。崆峒山因此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早在秦汉时期,崆峒山就有方士、道人修炼隐居;魏晋时期,已有多处宫观洞室;到北魏及隋唐时,山上道教宫观已是重重叠叠。唐代“八仙”之一的钟离权曾传道入崆峒,伍符云游崆峒三年,修炼成道。到了明代嘉靖初年,朱元璋的后裔被封为驻守平凉的韩王,当时的韩王妃崇尚道教,大规模修建了崆峒山上的太和宫等道教宫观。朱元璋十世孙、襄陵王朱璟洗为太和宫真武殿祖师造铸背光镜,其直径达1.18米,堪称“中国镜王”,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佛教在崆峒山也有近1500年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曾为山上明慧禅院御赐田地。始建于唐代的上天梯是崆峒山的代表性工程,唐贞观年间,仁智禅师开凿了其顶部石阶,两旁的铁柱历经几代,分次铸就。元朝时,安西王信奉佛教,在崆峒山东台主持修建宝庆寺,封王相商挺为宝庆寺主持,并管理陕西、四川等地的佛教事务。明代万历年间,中台凌空塔建成,皇太后给崆峒山赐赠佛教经书达3万多册,明神宗还给崆峒山真乘寺藏经楼题写了匾额。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发展到鼎盛,寺址多达19处。

在儒学方面,崆峒山亦培育了一批学者。

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崆峒山古建筑群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这里的古建筑群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廊阁相连,依地赋形,分布在林中、山涧、崖畔、水上,人文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地融为一体。明清以来修建的遇真宫、十二元帅殿、药王洞、磨针观、南崖宫、三教洞、灵官洞及真武殿、玉皇殿、三官殿、天师殿、太白楼、献殿、药王殿、老君楼(壁画)、雷祖殿、玉皇楼、三星殿、龙君殿、眼光殿等20多处古庙殿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共1000多间,规模宏大,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中台塔院有法轮寺大雄宝殿、方丈楼、藏经楼、重修灵龟台以及文殊菩萨殿、莲花寺、茶庵寺,西台有菩萨殿,天台山有观音阁,这些以塔院、莲花寺为中心的佛教建筑群以及塔院保存的宋代石经幢、缅甸玉佛、宋代凌空塔、唐代砖雕,都是十分珍贵的佛教历史文物。

作为道教名山,崆峒山上供奉了道教的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这里还供奉了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和佛教的释迦牟尼,更有彰显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三教洞。山上汇聚了文曲星、观音菩萨、药师佛、接引佛、地藏王、韦驮、关圣帝君等三教中的几十位神仙,真正体现出儒释道三教共存、和平相处的特质。崆峒山现存的建筑大多重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在各类建筑的门匾和楹柱上,有130多副白话楹联,这正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

猜你喜欢
崆峒山崆峒道教
目击
崆峒山:仙山作舟云似海
崆峒武术 威峙西陲
西夏道教补议
崆峒流响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