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精雅教育的实践方式和树人意蕴

2021-10-31 02:53蔡正学蔡诗韵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高中语文

蔡正学 蔡诗韵

摘 要 高中语文精雅教育,以传统艺术为文化原点,以现实生活为实践起点,以交际言语为生命基点,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落点,采用属对寄意、赋诗言志和绘图生文、赏乐造语、演剧对话等方式,将旧有的对联、诗歌、绘画、音乐等经典艺术形式自然引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艺术沟通为主要路径的校园语文修习,在师生、生生及家校人际交往方面,构成一种同应试教育决然相抗的言语生命成长图式。其成图立意的实际修习、交往过程具有泽被少年心灵发育,惠及学子生涯准备,助推他们涵育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幸福能力”,塑造立身创业原初技能之树人意蕴。

关键词 高中语文;精雅教育;传统艺术;交际言语;生命发展

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崇尚科学、扬弃人文的历史过程,它收获了培育科学理性的百年成果,却不幸陷入应试演练及“视文化”阅读的技术泥淖,对语感体察、直觉顿悟、灵性感知等历经千载积淀而成的宝贵经验表现出过度漠视或惊人无知;冲破了封建伦理教化的历史桎梏,却不幸装进机械政治灌输和粗暴头脑洗濯的变式套子;重建了关怀平民、亲和世俗的话语体系,却不幸付出剥蚀崇高、消解风雅的昂贵代价,并在施教过程中最终背离生活实际。在一种得失互见、进退两难的跨世纪尴尬面前,我们不得已转而穆然拷问现代,深情回眸古典,向生活讨教,向传统求援。自1997年以来,在实施“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研究”等课题的五轮系列研究中,推行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将旧有的对联、诗歌、绘画、音乐等经典艺术形式自然引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艺术沟通为主要路径的校园语文修习。在师生、生生及家校人际交往方面,中经廿载,勤耕不辍,取得了良好的思想交流与“美的教育”效果。

一、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基本原理概述

1.就传统艺术对于现代语言、艺术,现实生活对于传统艺术的意义说

对联和旧体诗歌等是文学艺术经典品种,经不同时代生活流水淘洗淬砺所成,已形成规范、典雅的表现形式和叙事风格,成为语言、艺术更生发展的文化基因。当前生活是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生长的现实土壤,是它摄取现代社会文化营养的膏腴之地和创生语言、艺术新品的希望之圃。换言之,传统艺术以现代语言、艺术为前景,因而能植入新时代的生活、文化而获得再生;现代语言、艺术又以传统艺术为“母题”,能从传统艺术里化育脱胎而见风致。[1]

2.由语文教育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教育视角观

存在论的语言哲学、语文教育哲学认为:语言和存在具有同根性关系。语言学习是个人在自我反思中不断超越精神孤立,“在诗意的语言引领下进入存在的场域,获得历史与文化的居住权与话语权的精神敞开与澄明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在于把人从有限的肉体生命中救度出来,安置到由人类历史融贯所成、可供人栖息精神的美丽家园。而站在交往—实践的存在论的语言哲学和语文教育哲学立场来看,语言的交流功能更为原始,它“是语言的根与源,是沟通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为基础的手段”;质言之,语言是借助符号进行的交往过程。[2]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是有机教育。其生命原则将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主体和有情感的存在,其生活原则把五彩缤纷的生活看作教育的唯一主题。其机体存在论、过程本体论和整体效能论分别认为:人不是实体的存在,而是关系性存在;世界的本体是过程,教育是人们依靠爱心和利用人类优秀文化陪伴学生助其成长的过程;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用整个身心教与学,增加身体经验,承认直觉,鼓励整体性顿悟和基于系统思考的洞见,“培养感性、理性与灵性兼容,身心和谐、健康积极的完整人”。[3]

3.以语文课程特点论

社会交际工具中最重要者莫过语文,交际是语文课程的最本质属性。在“交际工具说”语境里,语文课程应包含口语、文字两大交际工具,同时,开放的语文课程还善于借助配合文字的图画等辅助性交际工具。该课程重视作为交际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和课程实践的动态过程,突出交往之人文特性。[4]而作为现代语文学习主流的语言学习则是在实践交往活动基础上的“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属于生成性文化,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特征。[5]

4.从课程改革导向看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沿而下,均强调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注意在生活中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调动已有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努力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树人,就是树立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倡导“创意表达,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强调“问题解决”,重點是“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根据如上所述,传统艺术、现实生活、交际言语和生命发展诸话题要素经有机整合而客观发生如下关联,构成一种言语生命新的蓬勃发展图式:返传统之雅,归生活之真,立语言之本,长生命之树,亦即继承传统文化的高贵血统,投胎现实生活的健硕母体,吮吸交际言语的甘甜乳汁,长出真正生命的康强身心。其中,传统艺术为文化原点,现实生活为实践起点,交际言语为生命基点,人的发展为目标落点。其成图立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泽被少年心灵成长,惠及学子生涯准备,以语言维护人的生命本质,提升人的精神气质,成全人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主要方式例说

1.属对寄意

实践要点:(1)以意为先,尽量满足表达需要,切忌因文害意。(2)为使少年思维免遭形式束缚,属对只要求平起仄收或不论平仄。(3)适当加工语言,力求文质兼美。(4)提倡个性创作,但若采用人物对象姓名入联或借助谐音双关等表达技巧另赋新义纳其入联,应征求对象意见,明确其姓名可否准许使用,以免生侵权之嫌。

主要方式:(1)用对联概括课文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单纯概括课文思想内容的(由教者出示一副对联的上联或下联,学生对出另外一联,下同)如:橐驼种树常喜顺天致性,官府治事尤须简政利民(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021届实验六班王小帅对下联)/循循善诱一师多有和蔼,款款侍坐四子少见轻狂(《论语·侍坐》;2021届实验六班刘珂对上联)/诵经十载只求科场三春折桂,读书竟日且盼归门一朝有光(归有光《项脊轩志》;2021届实验六班陈逸铭对上联)。

兼及课文主旨和表达技巧的,如:华茂辞采寄悲慨,繁密典故慰壮心(王勃《滕王阁序》;2012届实验七班蔡诗韵对下联)。

(2)师生联手为履新、离职的语文修习管理者赠联寄语、作评示勉。例如:几多热忱凝成满怀善意,万千秀字汇得数篇妙文(赠2008届实验七班语文课代表濮湉)/虽则一身高挑还请知识垫脚,即令满腹睿哲也养浩气撑腰(赠2008届实验八班写作活动组织员樊睿)/胸无尘杂如含玉,心有淡静胜养颜(赠2012届实验三班写作活动组织员颜如玉)。

(3)分科分班、毕业分手时互赠对联志别留念。例如:2008届实验八班杨喆同学苦心奋斗意取北大并终酬志。其志愿选择基于对自己学业状况、发展前景的乐观估价,同时也含有对当前技术主义大行其道、人文教育惨遭挤压的文化走势的感喟与隐忧。于是,语文活动组织员就此激励他不负夙志,再展宏图:国学何寥哉谁肩大命?哲人其萎乎堪叹杨朱!

(4)与语文修习积极分子、品学进步同学及其家长,与各科老师属对撰联激趣唱和。例如:梅乡无憾雪在风中笑,孔门有德礼从节上生(2012届实验七班文学爱好者梅涵、孔德洁性情投合,极喜言笑,因相邻而坐,不善节制,时常有扰课堂影响秩序。语文老师运用谐音、嵌词等辞格特撰上联,引导全班集体吟对下联给予诗意劝诫)。

(5)阶段性组织地域(行业)文化特色对联练习、生活趣味对联练习和主题(专业)对联比赛。

地域文化特色联例:美味当推皮糖李,佳肴可赞果仁张(2008届实验七班徐帆撰)/麻花盘起历史风浪,鼓楼敲出世纪颂歌(2008届实验八班常明月撰)/杨柳青年画画大千世界,狗不理包子包百味人生(2008届实验八班王荟琳撰)。

生活趣味联例:一柄洋刀霍去病,百味中药辛弃疾(2012届实验六班写作“文心奖”获得者集体对下联)/既未聪明绝顶何不理清头绪,果真烦恼至极自当剪断青丝;欢迎光临(含横批;蔡正学老师应约书赠2006届实验二班张艳同学,为其理发店开张志庆)。

主题联例:2008、2012年我们在两届实验班中组织“欢度新春,备战高考”主题对联创作比赛,同学们激情参赛,赛出若干佳联。如:上元观灯夜美灯明一路光明(大港油田主干道为“光明大道”),中秋赏月花好月圆阖家团圆(2008届实验八班张妤撰)/几处爆竹挑战高考,何时榜眼阅读春风(2008届实验七班王旭撰)。

专业特色联例:山水无弦传神曲,诗书有韵谢冰心(2012届实验七班蔡诗韵对下联)/何为无难不怀瑾,莫言有钱才钟书(2016届实验七班课堂修习“慧心奖”获得者集体对下联)。

(6)用心完成平时练习和高考复习中语言运用训练的涉联题目。例如:一高考训练题目要求用对联概述2005年成都举办第六届全国花卉博览会的盛况。2006届实验一班何丰作联:花市花香花美花满地,成都诚心诚意诚感人。实验二班曾阳作联:盛开的鲜花是上天施予成都的馈赠,欢乐的笑容是成都献给客人的厚礼。

2.赋诗言志、诵诗娱情

实践要点:(1)赋诗采用新旧诗体均可,但首先提倡新体;可有陌生化效果,但不能造成费解;注意加工语言,讲究形式,追求内蕴,避免散文式堆砌。(2)诵诗要义在于感染熏陶,过程在于涵咏体悟,妙处在于发声荡气、怡情骋怀。心态要放松,状态要自然。可率性吟读,随缘记忆,在自觉不自觉中习得语感,不要求深度理解内容。

主要方式:

(1)生生、师生之间赋诗作词抒怀联谊。

例如:诚善值连城,嚴谨抵众金;累日诚铸城/藏玉胜藏金(2006届实验一班董昕玥赠杨晶、臧宝鑫)

(2)组织主题诗歌、特色诗歌创作。

内容取向、特色要求:追怀童年时光;运用所学课文中的词语(意象)。

诗歌:《少拟童时诗》:扶摇万里非吾愿,不期帝乡期两欢。殊途一去南北间,梦里花落度流年。(2019届郝欣作)

内容取向、特色要求:摹写中学生生存现状;仿用所学课文中的讽喻手法,拟形而传神。

诗歌:《三只肉鸡》:三只肉鸡逃离了主人的饲养场/他们决定去远足/刚一出门/一只便被附在墙角的蜘蛛吓死了/另两只匆匆地没命地往前奔/不多久/他们迷路了/又不多久/他们遇上了一只秃鹰/他们开始大笑/同时问秃鹰/兄弟/你头上的毛呢(2000届实验二班梁朝杰作;形象讽喻当代教育造成中学生远离生活、关门读书、畸形成长的可悲现实)

内容取向、特色要求:讴歌青春梦想;试用专业术语。

诗歌:《青春的理想和我》:你是我精神的前缀/指引我复归轻灵/你不是我情感的拖累/没有你/我的后腿便迈不过前腿/我是我肉体的元音/你是我心灵的重音/肉与灵共振和鸣/无比响亮/永远动听(2009届实验一班蔡诗田作)

(3)用心完成平时练习和高考复习中语用训练的涉诗题目。例如:

题目:参考下面的示例(从略),另选一物(器物、动物、植物等均可)进行描绘,写成一首蕴含一定哲理的咏物短诗。

答案:《水杯》:任凭别人盛水喝水/自己从来无口无心/纵然把水抱得再紧并能长命百岁/也永远不晓得水到底是什么滋味(2012届实验七班蔡诗韵作)

(4)大兴经典诗文诵读。抓住根本,回归传统,向应试技术演练爽快说“不”,摈弃科学主义的烦琐语言分析,大兴诗文诵读之风,尽享人文熏陶之趣。以课内诵读为龙头,引领课外(含家庭)诵读,诵读语文课本、语文读本和课外美文。与之相表里,教者主动压缩教读过程,务求做到少讲精讲,每周省出1节课专供学生自由阅读。推荐阅读书目,垦植绿色牧地,指引学生口诵心惟,阅读文学(文化)精品,重点诵读中国古典精品。打破时空阻隔,觅得“对话”机缘,走进名著、亲近名流、浸润书香、光大遗风。

3.绘圖撰文、赏乐造语、演剧对话

实践要点:(1)从文学与绘画、音乐、戏剧艺术渊源与共、效用相近的共性特征出发整合资源,营建跨学科修习生态。(2)让作为主体元素的语言运用(文学创作)与绘画创作、音乐欣赏、戏剧表演(改编、创作)相融互生,形成多维一体训练流程,从中享受艺术兼容的妙处,领略放飞形象思维的快感和运用祖国语文的雅趣。(3)适当引入参与式学习形式,设计、实施语言(文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及任务群学习,夯实个体研习、小组训练、全班合作修习诸环节,获得躬身实践、做中长才的成功体验。

主要方式:

典型例证:为母校设计新校徽。

目标:在校徽创作中立体感悟语言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培育手脑联动创造美好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强化合作探究的习惯,促进和谐团队建设。

时间:一节课。

材料:投影一(《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创建与发展简史》,从略);纸张、彩笔等绘图材料与工具。

过程:

(1)搭配人员。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人数略等的若干小组(按艺术素养临时调整个别同学),分别确定活动主持者、绘图者、撰稿者和修习成果报告者。

(2)提出要求:参阅创作示例,使用适当的艺术手法设计大港油田实验中学校徽图案并配以不超过300字的简要说明;才力宽绰且兴趣浓厚者还可在课后试写与之内容相应的校歌(主要指歌词,有音乐素养的同学可在课余试配曲子)或对联、诗歌。

(3)明确标准。校徽创作标准及校歌撰写要领:①形象鲜明,个性独特,立意高远,寄寓深刻,时代气息浓郁,有一定形式美感和视听觉传播效力,能聚焦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发展前景。②学校发展历史及学校所在油区的文化特色,创作校歌时可作为背景情况参考,但在校徽构成元素中不一定摄入。③设计校徽图案及作相应文字说明要避免与示例雷同,小组或个人应有独立发挥。④创作校歌基调要欢快向上,可带抒情意味;语言要明快清朗,讲究韵律。

(4)投影示例(投影材料二:由郭小红设计、在《中国教育报》刊发的甘肃白银一中校徽图案资料。从略)。

(5)展开操作。各小组分别设计校徽,撰写校徽文字说明。(各由其中2人执笔绘画、撰写)

(6)报告成果。各组报告者按序登台分类报告修习成果(各类典型例证见下)。

校徽:

(2019届实验三班第三修习小组曹晓文绘制)

校徽说明:此图整体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教学楼形象,由聚焦该校办学核心理念和反映校名核心概念的两个汉字集约构成,其中间为汉字“实”之繁体,两边是汉字“验”之繁体左右两个偏旁的分拆镶嵌。采用繁体并经放大处理的“實”字凸现唯实唯真的命意,“驗”字亦昭示据实察考、比较验证诸义;二字相合则表明学习本是“学而时习之”的务实求真过程,既要在书本中求学知理,更须在做中、在生活实践中习练、参验、创新知识,涵养心性,完善人格。二字取意亦与大港油田公司企业精神基本一致,已成为油田居民熟知习用的学校简称(2019届实验三班第三修习小组郝欣起草)。

阐述学校办学特色的对联:激情是火意志是铁炼就艰苦奋斗实验品质,道路如藤壮志如虹开创特色发展美好前程(2019届实验三班段至臻撰)。

(7)评议成果:按校徽设计标准、校歌创作要领及校徽文字说明写作要求,分类别民主评议各小组课堂修习成果;还可补充展示修习者个人的灵感突发型再生成果。

三、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树人意蕴探析

1.借生活与艺术的互动升华生命,缘个体与公共的对接融入社会

在生活中,人们以表情达意为导因,以协调人际关系为目的,发生语言交往,造成言语行为,满足言语追求,成全言语理想,同时习得语感,学得语词,晓得语义,悟得语法,赢得语用,这是语文实践的生活法则和题中要义。从日常叙事语言先于艺术叙事语言(科学命题语言),而后者又优于或雅于前者这一语言事实出发,我们引导学生顺应人际交往的言语诉求,规避关系社会的叙事俗套,一头扎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双手掬起口语的素洁飞花,费心调匀艺术的各色颜料,得意抹出青春的美丽辞章,在以下三方面集中突显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的文化价值:一是以对联结缘,以诗歌交友,以绘画、音乐、戏剧助兴,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语文实践,拓宽生活外延,增广交往机缘,养护学习生态,丰富生命体验,使之成为学生心智初绽的精神花园和语言原创、艺术原创的生活基地。二是借对联、诗歌、绘画、音乐、戏剧形式叙述生活,开辟语言创造、艺术创造的松软沃土,把学生的经验世界转换为艺术世界,把经验世界的片片粗陋改造成艺术世界的点点精雅,从而彰显言语生命的成长涵义。就像韦伯盛赞的清教徒那样,“既在世俗”,又“不为世俗”,在世俗的言语存在过程中追求超越性的“天职”,实现人性的升华。[6]三是经由学生自主参与关系性活动的自组织过程,将他们源于生活的生命体验抽象加工为文化符号,将他们取自传统的艺术形式具象还原为生命真实,助推个体意识进入公共意识,加快其社会化进程。[7]

2.请前贤以传统与经典光照今日,让诗性携慧性和德性播洒幸福

少儿时代多思多梦,最多幻想。少年时代未必是打磨哲理诗的金样年华,却注定是采撷抒情诗的绝佳之期。一个少年头枕一场美梦,一场美梦圆成一颗诗心。说白了,少年的本性就是诗性,少年的天才就是诗才。正是出于这样的少年观点及天赋“诗识”,我们常从多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对联的创作和诗歌的创作、诵读。这些活动基本采用旧有文化形式,其意义以阶梯状逐级呈现,远超“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所框定的价值范围:一为指引学生养成吐字正音、造句守“法”(语法)、修辞立诚和叙事得理的习惯,切实领会祖国语文的特点,以便抄“捷径”“通文理”,修道业得真传;二为通过相对正规的联句对韵和诗文诵读激活语感,唤醒美感,点燃灵感,涵养整体感悟语言文字、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诗意创造语言文字的文化质感;三为传承道统,传递人文,追慕《兰亭集序》《藤王阁序》描绘的那等雅人逸趣,令其流风有渐、余韵不断;[8]四为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等语文生活主体间的文化交往和艺术关怀,启发学生悦纳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精粹,体验以美启智、以美毓德的愉悦,感受内化知识、完善人格的自得,塑造他们在诗性、慧性、德性的光辉照耀下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幸福能力”[9];五为追求对联、诗歌作者同受赠对象,课文等文本读者同作者的心灵对白和思想契合,竭力营造心灵飞扬放达的本色精神生态和浪漫人生情调,唤醒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潜在力量,教给学生运用这些力量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为成全自己和他人今生的幸福着好底色,蓄够底气,养足底蕴。

3.正面回应生存挑战,前瞻服务生涯需要

在改革开放中历经40多载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也已然经受尊卑嬗变的复杂社会心理转换,正振起文化自信与世界全面对接;同时,物资流通和资本交易走向自由,也促进了社会开放和公民发展。但是,国内外经济挑战加剧、健康风险增大、就业几率降低及自然灾害频发、局部战事迭起等,却在给人们无情施加生存压力。对此,饱受亲眷宠惯、形同温室弱苗的不少独生子女实然存在精神和技能两个层面的应对准备不足。而我们在课内组织以属对寄意、赋诗言志和绘图生文、赏乐造语、演剧对话为代表的较多语文应用型、竞技型实践及任务群学习实践,也正是为了回应当代社会生活的上述挑战,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种种需要。这些实践启发学生把躬身实践当作获得真知、增长才干、砥砺思想、涵养心性的根本途径,教会他们在实践中修习,在生活中历练,正视生存处境,学点谋生技艺,服务未来需要,培育个性品质,十分有利于催生其自主修习兴趣,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多动好动”能力。[10]当然,实施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并不是基于学生直面未来社会、因应生存挑战的实用加功利化考量,去做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前的技艺培训,主要还是将它作为学生言语生命活力诗意释放的美丽形式与自在过程。换言之,是对少年学子着手于笔和纸张、着力于做和修养、着意于诗和远方(而非钱和职场)的生命关怀。在这种关怀里,心灵关怀是正题,生存关怀是副题,心灵关怀是正文,生存关怀是脚注,二者兼容,浑然一体。就像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里所说的那样,“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心灵关怀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生命的尊严感、价值感和幸福体验,令其对于生存本领的追求“成为他们生命精神的积极外显行为,并且合乎道德意义,从而使我们的世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重点课题“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研究”(项目编号:BE1028)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秦朝晖,傅书华.论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内容构建[J].教育研究,2012,(11).

[2]潘庆玉.试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8,(1).

[3]温恒福.建设性后现代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2,(12).

[4]陈俊江.“语文说”与“交际说”:“工具”内涵新解读[J].中学语文教与学,2012,(4).

[5]裴娣娜.论学校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6).

[6]论教学文化(笔谈)——徐继存.教学文化:一种体验教学总体问题的方式[J].教育研究,2008,(4).

[7]陳尚达.生命关怀视阈中的语文教学设计论[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

[8]蔡正学.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8,(6).

[9]教育与幸福——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8,(1).

[10]蔡正学.语文教育:跨世纪的文化信仰危机与其拯救路数[J].当代教育论坛,2017,(6).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探索黑龙江新媒体动画对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之路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