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完善探究

2021-10-31 13:16黄莎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治理体系高职院校

黄莎菲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其内在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概念。新时代下,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战略导向,以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为重点。基于此,本文对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完善进行探究,以有效推动高校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2

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能够深化产学研与教学的融合,促进校园与企业友好合作,可培养新时代下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对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作深层次的界定,并进一步明确治理体系的办法。本文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大背景,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完善进行探究。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治理存在问题

(一)不健全的治理结构

职业教育是同现下各领域、各行业等企业之间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主要强调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在高职院校的治理结构中,应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多数高职院校在其体制中建立了多种由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参与的组织或机构,如专业的教育建设委员会、学术的教育建设委员会等。虽然其实际作用和决策对院校的教育治理结果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在现代教育中,此举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工作方面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在治理教育体系时,将学生的创业素质及创业综合能力作为职业教育培育的重点之一,创业素质是在其院校的整体教育的环境下实施教学,主要以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为重点,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全面的创业素质教育学习,可最大化地发挥其所学内容的作用。创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基础条件,提倡并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创业素质的培养上达到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水平[1]。

(二)不完善的治理体系

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各自为政。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要充分完善、规范、细致、系统,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中仍实行分配制,分配制存在着多元化、自成一体、管理不善和信息分割等问题。而发展对协同作用的要求也越发地高,分配制要从部门和事物的角度来充分考虑并分析解决措施,其结果可能会造成高职院校的治理环境混乱、重复、缺位、利益争夺、相互扯皮、执行不力,甚至无所适从等问题。这些问题对高职院校的多个参与主体来说,更是多种矛盾和事物的源头。

(三)不创新的治理机制

机制固化,特别是高职院校重点教学领域的综合改革方面,改革创新是现代职业教育中激发教学活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呼声的高涨,改革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十分丰富,但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却寥寥无几。就像校企合作一样,看起来紧密、持续、健康,但深度合作很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名义上实行了革新治理,但实际上有些高职院校还是以教学机构的形式存在的,并没有相对独立的执行革新治理,其权力可能下放,人事安排、分配制度等关键领域仍然是传统的治理模式,这在无形中拉长了革新治理的管理链条,扩大了革新治理范围,不利于院校职业教育环境下的革新治理。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还不够统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尽管近几年高职院校逐渐引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实践环节,但绝大多数院校并未对其给予特别关注。即便把创业教育带入校园,也只是停留传统的层面上,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大学生现代职业创业教育缺乏广度和深度,在其具体的培养内容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治理体系[2]。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治理完善措施

(一)健全治理结构

制定代表决策制度,建立高职院校理事会,由校领导、教职工、企业、学生、社会人士等多方参与,建立健全决策机制。董事会主要职能从基本决策逐步转变决策机构。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资产物流、综合服务、质量管理等是其职能的决策范围,下设执行部门,分别负责董事会决策内容的具体实施,并提供系统性的服务和指导,可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在院校的基本事务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确定教方、工会和共青团等组织参与管理的权利。而且建立健全学生的权益保障机制,可保障学生参与决策、表达并反映学生的基本意愿。设立调整管理体制,建立單独的校企合作部和质量中心,前者统筹校企资源、制定规划、建立机制、协调安排具体工作,后者负责管理督办、教学督导、绩效考核等工作,主要是整合高职院校内部的监督组织和三方评估,对决策、执行及其过程进行跟踪监测、收集信息、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等。最终形成由校党委校方领导、民主决策、行政负责、学术教育专家、专委会规划、职能部门具体实施、质量中心监督等多元主体构成、多方合作共治的治理结构。

(二)完善治理体系

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要构建以完善治理主体为核心,以建立制度、标准、流程管理为一体的运行机制和规范化、精细化的制度体系。

第一,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后勤服务的质量标准,保证各项决策、制度、工作计划的实施。

第二,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共联,信息共享的治理体系。将决策、制度、方案、质量标准等过程体现出来。设置过程中的级别,或者保证决策的公开。各部门、岗位设置和职责以及已制定的制度、标准和工作流程都纳入治理系统,责任部门和人员通过系统记录执行情况和履行职责,各方通过系统了解、参与和反馈意见,质量管理中心通过系统掌握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提出评估、诊断分析和改进的要求。

第三,重点培养自主、主动、诚信的管理体制。从单一治理向多元合作共治转变,在用制度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同时,注重合作共治,强化民主管理意识,塑造具有特色的院校治理文化,通过文化约束达到治理共识,以标准制度管理解决各制度之间的单一现象,实现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共享化,以制度与流程的不可逾越性、严谨性避免人为操作和情面空间,确保程序的规范性、刚性指标的严肃性,以优秀治理体系为黏合剂,形成线上线下结合、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3]。

(三)革新治理机制

第一,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强化岗位分析、按需设岗、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分类、分级竞聘,试行落聘内部退职调整试用办法。并且,与新的工资形式相结合,建立以劳动贡献确定薪酬的分配制度,并对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进行改革。

第二,创新办学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办学。探索建立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为纽带,以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以技术、技能等要素参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开发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推进院系治理改革,逐步实现重心下移,先试点治理。

第三,要明确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合理确定其与学校的责、权、利,把专业设置、人员聘用、待遇确定、日常管理等职责和相应经费全部下放,建立相应的宏观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实现院校由过程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形成符合实际和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系和二级学院。

第四,改革社会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引导产业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社会服务资源,组建社会服务团队,制定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办法,明确规则、管理、分配等程序,在保证有能力、有资源的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团队合作,推动新人教师参与实践、研发、推广等工作,提高职业素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激励教师、学生等主体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的发展[4]。

三、結语

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都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含有不同的文化、规则、手段、目标等因素充分结合了各方的平衡点,实现了科学合理的治理效果。因此,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调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管理目标,合理规划目标,优化层次,把多元主体的治理诉求纳入总体校园规划,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小东,李振春,黄建平.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的素质培养——评《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能训练教程》[J].教育与职业,2020(20):115.

[2]王国辉.深化高职院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29-32.

[3]陈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控制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3):14-16.

[4]张学.“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理性思考及实践路径[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54-57.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治理体系高职院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