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护的中国担当

2021-11-01 12:02何映宇
新民周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考古

何映宇

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茶园。

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珍贵古迹,比如阿布辛贝神殿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于是,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被仔细地拆开分解,然后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新组装起来。这个保护行动共耗资8000万美元,其中有4000万美元是由50多个国家集资的。这次行动被认为非常成功,并且促进了其他类似的保护行动,比如挽救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

1973年,美国最先加入公約组织。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召开会议,评审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地质和生物结构的自然面貌、濒危动植物生态区和天然名胜。

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以共同保护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国于1985年正式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截至2021年7月,中国已有56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文化遗产38项(其中包含世界文化景观5项)。

我国是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数量、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一成果的取得,与我国对遗产事业高度重视和国家战略层面上的科学部署密不可分。

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中国所拥有的每一项世界遗产及预备清单中的项目,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殊的集体记忆,代表着中华民族取得的各项历史成就,如今都已成为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意象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

2021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罗斯勒说:“中国在保护国家和地方遗产方面取得了进步,大量自然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保护世界遗产方面,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她还说:“2004年,我曾参与在中国苏州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的筹备工作。时隔多年,我目睹了中国在保护国家和地方遗产、参与完善世界遗产方面取得的进步。中国大量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文化遗产遍布华夏大地,区域性自然地理的巨大差异和多民族文化的丰富构成,使得我国的文化遗产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从而对保护实践提出了差异化、多样性的要求。同时,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对遗产的保护发展提出了许多新命题。

在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国家战略地位。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遵循世界遗产保护发展的理念精神与工作框架,在遗产保护制度建设、遗产传承发展与创新利用、文化空间与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等方面探索出多样化路径,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语境的遗产保护道路,为全球遗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经验与重要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一片浩渺的“绿色海洋”映入眼帘。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誉的武夷山在经过大力保护之后,一度难觅踪迹的黄腹角雉、眼镜蛇、黑熊、穿山甲,而今不时出现在巡护镜头里。

2016年,武夷山被列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探索共商共管共建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中国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武夷山正可以说是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国拓展了世界遗产保护的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乃至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思想库。用法律和制度构建起世界遗产保护网,建立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和研究工作体系,实现对遗产地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同时,充分利用专业机构力量和新技术,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更多、更好的实施路径和方式方法。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管理体系。实施故宫、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大足石刻等一批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充分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与创新,借助多学科、跨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保护研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和理论实践同步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九色鹿壁画。

纯粹的自然遗产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和壮丽河川。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梵净山等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九寨沟、武陵源等是举世罕见的天然名胜奇观;南方地区喀斯特和丹霞地貌见证了中国地质发育与演化的历程,以此形成多样的罕见地貌。至于混合遗产,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的黄山,以“秀山、奇峰、幽谷、险壑”享誉中外的武夷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中国特殊和丰富的地质环境及生物资源,并且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信念等,蕴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思想。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体现出中华民族在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技艺、信仰、习俗等可传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成果。中国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记忆遗产,都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是国家软实力的载体。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遗产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三星堆考古解谜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遗产之谜
考古与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