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2021-11-01 07:40张万青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张万青

摘要:初中阶段的科学课拥有着理论性较强的特征,同时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较为重视,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阻碍。同时现阶段初中阶段的科学课堂较为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反而忽视了学生实验探索能力的培养。“生活化”思维就是指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科学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融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收获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探究了初中科學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且探究了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生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场景,而教学最终的宗旨便在于交给学生如何能够运用,因此教师应该将生活与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到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由此能够看出,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学对于初中科学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科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够符合当代新课标的要求,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科学的兴趣,进而帮助中学教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1符合初中科学课程的综合性

初中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主要涵盖了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内容,因此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体现出中学化学科目的综合性,也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在新课标中体现出了现阶段教学最终的目标就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生活化”教学刚好能够体现出这一核心理念,帮助初中生提高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

1.2更容易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科学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占据主要的地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转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主导的现象,能够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到科学知识。“生活化”教学能够满足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帮助初中生提高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的主动性,更好地展示出了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教材设计生活化

教材的编写是遵循着客观性的原则,由于各个区域的学生实际情况并不相同,会容易出现教材不适用于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原本的固化思维,充分的发挥教材的具体作用。此时“生活化”教学需要初中科学教师能够合理性地选择教材,因地制宜地在生活中取材,进而提高教学的合理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教材设计的生活化:首先,修改。主要是指初中化学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对教材进行改编,例如针对生活在黑龙江的学生与生活在浙江的学生,教师的取材就不应该完全相同;其次,添加。初中科学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增加生活中的素材,以便于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后,删减。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将某些抽象以及过于复杂的内容直接删除,以便于学生的理解。

2.2情境创设生活化

科学知识繁多,让学生一下子掌握可能会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方式导入科学知识,保证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生活化内容的引入,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导入之前,要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引入生活实例,合理导入科学教学内容。例如,在“汽化与液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着急给学生讲解科学知识,而应向学生展示一个生活现象:在手上沾一些酒精,然后在黑板上写字,黑板上的字迹很快就不见了。这个时候,全班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黑板上的字迹为何消失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从热水中取出后,再次放入冷水中。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观察发现,酒精在热水中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塑料袋鼓了起来;放入冷水之后,酒精从气体变成了液体,体积变小,塑料袋就又瘪了。这样的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初步认识到了汽化与液化的现象。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探究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用生活中的现象导入科学知识,进一步拉近了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2.3知识构建生活化

学习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学生能够不断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不能够将学生视为一张白纸,应该利用初中生原本的生活经验,借助他们脑海已经留存的内容进行教学。如果忽视学生原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链接,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脱离,加剧了知识理解的难度,同时也使得初中生容易出现知识架构方面的错乱。由此能够看出,实现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初中教师应用各种方式激发出学生原本的生活经验,主要包括语言、动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实现知识接收与理解的潜移默化,此时就会给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

例如,在初中科学教师讲授“运动与力”这一课程时,教材上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参照物的对比掌握动与静的知识。所有的事物都是出于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但是精致却是相对的概念。这一知识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一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进行讲解,可以让初中生会议,在坐火车过程中,车窗外的树木一直在向后跑。在于同学一起跑步时,就能够发现并肩跑的同学似乎都没有动,但是比自己跑得快的同学却和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借助于“生活化”的场景导入学生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初中教师更好地收获到课堂效果。

3.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学习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能够为初中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并且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将初中科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实现“生活化”教学,能够体现出我国教育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创新化教育方式。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应该从教材、情境以及知识构建三个角度实现“生活化”,进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74-175.

[2]张元康.融入生活品位初中科学教学的魅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80.

[3]张国盼.生活化思维发展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15.

[4]方艳云.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J].科教导刊(下旬),2019(18):146-147.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