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元器件检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分析

2021-11-01 07:43邓晓斌
电子乐园·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观察法

邓晓斌

摘要:在电子产品中电器元器件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不同类别的电子产品能够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我们在使用不同的电子产品时,其中发挥作用的就是不同功能的电子元器件。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使用到的人工智能产品、声控产品等都是通过电子元器件来实现功效的,为了保证各类产品的使用性能,我们就需要重视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工作。本文针对电子元器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论述。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电子设备的内部就是成百上千的电子元器件,不同类型的元器件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将它们进行搭配组合就能实现发挥其功能,保证设备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电子设备的构成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只有每个电子元器件都能够稳定发挥其功能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当设备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就需要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查,找出症结所在。可见,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加快故障排除速度,还能够防范运行中的故障隐患,为系统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观察法;测量法

1电子元器件检测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误差检测是确定电子元器件性能情况的主要依据,电子设备在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时无法避免,而造成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却又很多种。想要有效的降低电子元器件检测误差对于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影响,首先需要明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检测设备自身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导致了检测结果的误差较大;电子元器件检测工作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存在误区,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由于检测人员电子元器件检测设备操作不当或读数错误而引起的误差等原因。对于测量的误差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个是绝对误差,即误差的绝对值,通过计算电子元器件标量与测量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例如某电阻标量阻值为20欧姆,但通过实际测量其阻值为18欧姆,绝对误差为2欧姆。另一个是相对误差,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关联较大,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是绝对误差与电子元器件标量的比值。例如某电阻标量阻值为20欧姆,但通过实际测量其阻值为18欧姆,绝对误差为2欧姆,相对误差10%。通常我们使用绝对误差来进行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判定。在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有可能出现偏差极大的数据,我们将这类数据称之为异常数据,异常数据可能由于检测环境改变、周圍电场、磁场影响,操作人员错误操作而导致。这类异常数据不可以作为电子元器件检测的依据。

2电子元器件检测中的问题的解决方式分析

2.1电子元器件检测技术

从检测方法上,采用电子设备、电子测试仪器及辅助设备,在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上,对电子元器件各项参数和电量进行测量。从电子元器件检测结果来看,检测到的数据会因检测环境、内容方法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企业应根据对元器件的实际使用要求制定严格的检测工艺流程,尤其针对诸如时间频率和相位以及电压、阻抗等参数的检测,更要严格要求,检测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只有这样,电子元器件检测才能达到其性能精度。进入21世纪,全球电子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我国新型电子元器的不断面世,尤其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企业的高端设备生产,科学研究方面,以及通用电子产品生产等领域,有力地使电子元器件的应用检测技术水平更加检测精度化。

2.2注重运用观察法

观察法是电子元件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使用观察法时,检测人员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既静态观察法和动态观察法,在两种方法进行选择时,要根据检测电子原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一方面,静态观察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于电子元件断电的情况下,通过目测的方法主要观察电子元件是否掉落、是否发生故障。还能通过观察判断线圈的状态,从大体上估计是否存在锈蚀损坏等情况。静态观察法的检测顺序是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完成全部的检测,该检测方法与万用表结合起来检测效果较好,对于检测电子元件短路,断线等故障效率较高。同时,在运用静态观察法时要确定重点检测对象,比如,需要对电子元件的外观、缺口、标志等问题优先检查,确保所有的电子元件与设备相符合,并且,对元件的检测需要专门观察,掌握元件的转动状态,电阻类的电子元件需要特别检查外部的灼烧,断裂等情况,电感类的电子元件需要特别检测线圈、引脚等位置,要避免出现锈蚀,断裂等情况,完成严重的损失。另一方面,动态观察法在大多数情况中应用于线路通电。该观察方法需要将各种感官综合应用,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得出一个较为综合的检测结果。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打开设备,对于观察过程中电子元件是否出现火花或者冒烟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同时,也应当观察线路的声音是否异常,有无烧焦的味道等。此外,在使用动态观察法时,需要避免在线路通电的情况下,因高压电而出现触电烫伤额情况,如果发生这种事故,需要立即断开电源,找到故障的发生补位并及时修复。

2.3失效分析法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分析出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内在因素,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为电子元器件的应用稳定性提供保障。在实际检测工作中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与仪器,光辐射技术、微分析技术等是当前使用最为频繁的信息技术检测方法。例如:在应用红外技术时,作业人员需要在待检电子元器件的位置放置检测仪器,对电子元器件的波长进行检测并整理得到的检测数据,判定电子元器件存在的问题。在完成问题测定后就可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故障排查,作为检测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检测技术,形成正确的检测思维,为电子元器件的标准化与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在电子产品使用十分广泛的今天,电子产品对于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举重若轻。为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电子元器件出现故障的频率十分有必要。除了改进电子元器件检测技术与升级电子元器件检测所使用的的机械设备之外,还应培训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缩小检测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大大提升检测准确性,降低电子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参考文献

[1] 薛青青.基于二次筛选的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研究[J].电子世界,2019(09):65-66.

[2] 李德.试论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与检测筛选[J].中国新通信,2018,20(22):227.

猜你喜欢
电子元器件观察法
论观察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挑战臭豆腐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手工焊接技术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与二次筛选的探讨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函数值域(最值)的几种求法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探讨
空空导弹电子元器件正确选择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