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龙金矿外围找矿新发现及意义

2021-11-02 13:41黄世财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矿段台地硅化

黄世财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33)

高龙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最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1],自1985年李正海等人发现鸡公岩矿段以来[2],经过多年勘查,相继发现了金龙山、金龟岭、猫山、龙爱以及龙显等6个矿段。然而,近二十年来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基本止步不前,直到2018-2020年广西第四地质队在该地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过程中获得新突破,在高龙穹隆北缘发现了平站矿段。平站矿段的发现,为高龙地区外围找矿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方向。

1 区域地质背景

高龙金矿位于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处于右江盆地中北部。右江盆地是在南华加里东造山带夷平的基础上经再次裂陷形成的,经历了早泥盆世晚期-石炭纪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二叠纪-早三叠世早期弧后盆地以及早三叠世晚期-中三叠世的弧后前陆盆地三个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3],其范围是大致由河口-红河断裂、紫云-南丹-昆仑关断裂、红河-弥勒-师宗断裂以及凭祥-南宁断裂所围限的菱形区域[4]。

区域上主要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的控盆、控相深大断裂,泥盆纪以后形成了特殊的台-盆相间分布的“棋盘式”沉积构造格局。在台地相区发育宽缓箱状褶皱或穹隆构造,在盆地相区主要发育形态各异的线状紧闭褶皱。主要出露泥盆系-中三叠统地层,台地相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盆地相区主要为砂岩、泥岩等细碎屑岩和硅质岩组成的复理石沉积。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从加里东到印支运动发育10多个基性火山喷发旋回,侵入岩以海西-印支期的基性岩体为主。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是我过重要的金矿、铝土矿和锰矿生产基地。

2 矿床地质

高龙金矿区位于高龙穹隆周缘,矿区出露二叠系-中三叠统地层(图1)。合山组(P3h)出露于穹隆核部,主要岩性为深色薄-中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微晶灰岩、泥质生物屑灰岩、黑色碳质泥岩,常见沥青团块及煤线。二叠系礁灰岩(Pbls)主要分布于穹隆边缘南部,主要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厚层-块状藻粘结岩、藻包覆海绵灰岩、海绵骨架灰岩、礁砾藻斑块生物屑灰岩等,生物化石丰富,主要为海绵、藻类、百合茎、有孔虫、珊瑚、腕足类、介形虫、苔藓虫等。罗楼组(Tll)出露于穹隆北缘,主要岩性为深灰色薄层扁豆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泥灰岩,夹滑塌砾屑灰岩以及杂色薄层状泥岩与粉砂岩组成的韵律层。百逢组(T2bf)在穹隆四周大面积出露,按照岩性组合可划分为5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主要岩性组合变化为: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普遍发育凝灰质层→厚层-块状细砂岩夹少量薄层泥岩、粉砂岩→灰色薄-中层状钙质泥岩、泥灰岩夹少量泥岩→青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少量粉砂岩→青灰色薄层泥岩与粉砂岩组成的韵律层。兰木组(Tll)出露于穹隆北部,主要岩性为青灰色中-厚层状含钙质细砂岩、岩屑石英细砂岩夹薄层泥岩。高龙穹隆周缘发育由构造石英岩、硅化构造角砾岩组成的近似环形的硅化带,硅化带分布严格受断裂带控制,硅化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已发现金矿床大部分与硅化带共生(图1)。矿区主要发育北西向(F1、F3、F9、F6等)和北东向(F2、F4、F10、F24等)断裂(图1),断裂破碎带内充填构造石英岩、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砂泥岩以及弱硅化碳酸盐岩等。其中北西向断裂是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而F10、F23和F24等北东向断裂属于成矿期后断裂,对矿体具有一定的破坏改造作用。高龙穹隆是矿区主要的褶皱构造,呈长轴6km~7km、短轴4km~5km的近似椭圆形,穹隆翼部开阔对称,轴向北西西向。核部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台地相碳酸盐岩,产状较为平缓。四周为三叠系盆地相细碎屑岩,产状较陡且变化大。

图1 高龙金矿区地质图

3 找矿新发现

高龙金矿最早发现的是鸡公岩矿段,1990年完成该矿段勘探工作,探明储量11.5t。1995年在高龙地区开展普查、详查,探明金龙山矿段储量8.65t、金龟岭矿段储量0.26t、龙爱矿段储量0.16t、猫山矿段储量0.41t。2004年完成龙显矿段的普查,探明储量0.43t。高龙金地区累计探明储量21.36t,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此后的找矿工作则陷入瓶颈,多次找矿勘查收效甚微,如2007-2010年开展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仅提交新增储量1.64t。

2018-2020年广西第四地质队开展《广西田林县八渡-高龙地区矿产地质调查》过程中,在高龙穹隆北缘平站村附近发现新的工业矿体,矿体赋存于北西西向的F6断裂破碎带中(图1)。赋矿围岩主要为含碳质、含钙质的硅化压碎砂泥岩、硅化细砂岩及硅化断层角砾岩。矿体主要呈透镜状、脉状等,其产状受断层产状制约,总体倾向北北东,倾角50°~80°。矿体地表出露宽3-15m不等,沿走向延伸超过500m。倾向延伸超过155m,沿倾向矿体呈现膨胀-收缩现象,矿体局部膨胀厚达50m。共圈定5个矿体(表1),估算推断资源量3.74t。

表1 平站矿段矿体特征一览表

4 找矿意义

多年的勘查成果表明,穹隆构造和台地边缘基底断裂是高龙金矿产出和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硅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1]。含金热液在迁移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构造条件,而台地边缘的基底断裂则是含矿热液上升的理想通道[5]。施俊法等人通过总结分析美国卡林地区以及我国“滇-黔-桂”和“陕-甘-川”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认为孤立台地边缘断裂、穹隆构造或者背斜构造、跨区域的不整合面都是成矿的有利部位[6]。国家辉早在1994年已提出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内外接触带各1km范围是找矿的地质构造前提条件[7]。

高龙金矿区此前已发现的金矿床均产于碳酸盐岩台地与三叠系碎屑岩过渡的断裂带中,矿体底板为碳酸盐岩,顶板为细碎屑岩,构造石英岩与金矿床共生。基于上述认识,多年来该地区的找矿重点集中在台地边缘“环形”断裂带,而台缘断裂的次级断裂(如F6、F11断裂)则较少开展系统的勘查工作。如在1982年开展的高龙地区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其采样范围局限于“环形”断裂以内;1992年开展的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范围有所扩大,但重点还是围绕“环形”断裂,仅在南部、北部采样范围适当外扩了约800m,但此次新发现的平站矿段所在地区仍未被覆盖。

平站矿段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桂西北地区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是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有利成矿部位。未来找矿工作除了重点关注台地边缘断裂带以外,还应重视与台缘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不同方向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以及被区域性大断裂切割的穹隆构造或背斜构造倾伏端的虚脱部位、层间滑动面,上述地区均是未来最有可能取得找矿突破的成矿有利部位。

5 结语

“滇-黔-桂”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台缘断裂是最常见的控矿、容矿构造,但与台缘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带的找矿潜力不容忽视。当穹隆构造或背斜构造倾伏端有区域性大断裂通过时,成矿热液可以顺着背斜倾伏端沿断裂运移,此时金矿床可位于距离碳酸盐岩台地较远的地区。在进行找矿部署时,“台地边缘”不应成为一个固定的空间距离概念,而应该着重分析目标区与碳酸盐岩台地之间的构造空间关联性。

猜你喜欢
矿段台地硅化
白羊矿段采空区离散元稳定性分析
滨里海盆地D-I、II区块石炭系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与沉积相演化
长安金矿长安矿段露天转地下一期采矿工程安全设施通过现场验收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蓝色的热带浅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台地茶,沉默的大多数
台地茶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