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低压力灌洗法治疗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讨

2021-11-02 00:51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潜血胃液灌洗

高 俊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西双版纳 661000)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的一种常见病。为了提升此病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需要快速清除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减少其机体对毒物的吸收[1]。急性中毒患者多因口服农药致病。如果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患者死亡。部分患者会因有毒物质的刺激而发生急性胃黏膜损伤,从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中毒患者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则不适合为其洗胃[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小剂量低压力灌洗法治疗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3]:1)因口服农药入院;2)在入院前出现呕血症状,在胃管中引流出血性胃液。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消化道溃疡;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患有精神类疾病;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采用双盲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1 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10 例;其年龄为31 ~48 岁,平均年龄为(40.26±4.36)岁;其中毒后入院接受救治的时间为36 min ~24 h,中毒后入院接受救治的平均时间为(4.51±1.05)h ;其服毒量为5 ~200 mL,平均的服毒量为(39.49±2.19)mL;其中,发生百草枯、有机磷、溴敌隆、地西泮、香蕉水中毒的患者分别有12 例、11 例、4 例、3 例、1 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3 例;其年龄为33 ~50 岁,平均年龄为(40.63±4.54)岁;其中毒后入院接受救治的时间为39 min ~25 h,中毒后入院接受救治的平均时间为(4.71±1.07)h;其服毒量为8 ~200 mL,平均的服毒量为(39.63±2.41)mL;其中,发生百草枯、有机磷、溴敌隆、地西泮、香蕉水中毒的患者分别有13 例、11 例、3 例、3 例、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利尿、血液净化、止血、胃黏膜保护、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4],使用的药物是托拉塞米、低分子肝素钙、奥美拉唑。托拉塞米的用法是:每次服10 mg,每日服1 次。低分子肝素钙的用法是:每次注射4100 U,每日注射2 次。奥美拉唑的用法是:每次服20 mg,每日服2 次。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剂量低压力灌洗治疗,方法是:使空针管(容量为50 mL)与胃管相连,在高于患者胃部25 ~30 cm 的位置,使用洗胃液(温度为28℃~30℃)对患者进行小剂量、脉冲式灌洗治疗。洗胃液的用量在5000 ~10000 mL 之间。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检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为其调整灌洗的压力。对于出血量>100 mL的患者,使用冰水灌洗后,为其注入100 mL 的生理盐水和500 U 的凝血酶,以收缩其胃部血管。所有的治疗操作均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完成。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是:(1)有效:治疗48 h 后,两组患者的胃液清亮,对其进行胃液潜血试验的结果为阴性。(2)无效:治疗48 h 后,患者仍存在呕血的症状,对其进行胃液潜血试验的结果为阳性。有效率=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治疗后,使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ROCKALL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死亡的危险程度。患者死亡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危(ROCKALL 评分≥5 分)、中危(ROCKALL评分为3 ~4 分)、低危(ROCKALL 评分≤2 分)。3)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率。4)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进行胃液潜血试验的结果转阴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包括两组患者胃液潜血试验结果转阴的时间,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死亡危险程度占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用% 表示,用χ²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等级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死亡危险程度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死亡危险程度为高危、中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中相应患者的占比,P<0.05 ;观察组中死亡危险程度为低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中相应患者的占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死亡危险程度的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胃液潜血试验结果转阴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液潜血试验结果转阴的时间为(10.26±3.52)h,对照组患者胃液潜血试验结果转阴的时间为(16.56±8.59)h,观察组患者胃液潜血试验结果转阴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t=3.778,P=0.000。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中毒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数急性中毒患者上消化道的出血量>500 mL。研究发现,导致急性中毒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有毒物质进入其胃内后,腐蚀其食管和胃黏膜,从而引发糜烂性胃炎、胃出血。在为此病患者洗胃时,若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会引发食管与胃黏膜损伤。此外,急性中毒患者会频繁出现呕吐的症状,导致其下段食管黏膜出现撕裂性损伤[5]。急性上消化道出血ROCKALL 评分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风险评分系统。此评分系统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共存疾病、病情诊断和休克情况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评价[6]。在对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患者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ROCKALL 评分可以作为评估其病情危险性的可靠指标。临床上普遍认为,为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洗胃,会加剧其胃黏膜损伤的程度。但若为对此病患者洗胃,随着机体对有毒物质的吸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损伤[7-8]。研究发现,采用小剂量低压力灌洗法治疗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可促进此病患者胃内有毒物质的消除,减少有毒物质对其机体造成的损伤。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小剂量低压力灌洗法对急性中毒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潜血胃液灌洗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尿潜血“+”是肾炎吗
尿液潜血检验在临床检查中的效果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