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在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02 00:51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抗栓出血性华法林

张 婷

(周至县中医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400)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可因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引发心房颤动,并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等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可发生心脏骤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PCI 术可清除其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扩大冠状动脉的内径,恢复其心肌细胞的血流灌注[1]。对冠心病患者进行PCI 术后应需对其进行抗栓治疗,以确保其临床疗效。利伐沙班是一种口服抗凝药。使用利伐沙班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延长其凝血时间,起到抗凝的作用[2-3]。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利伐沙班在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 术后抗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周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0 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14 例;其年龄为43 ~75 岁,平均年龄为(61.26±4.28)岁;其体质量指数(BMI)为22 ~28,BMI 的平均值为(24.10±2.46);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分别有21 例、14 例、8 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5 例;其年龄为45 ~74 岁,平均年龄为(62.03±5.49)岁;其BMI 为22 ~29,BMI 的平均值为(24.58±3.12);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分别有25 例、15 例、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且入院后接受PCI 术;2)在近3 个月内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疾病;3)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4)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存在严重的出血倾向;3)合并有消化道溃疡、主动脉夹层等疾病;4)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疾病;5)存在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的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PCI 术。手术后,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华法林(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314)的用法是:口服,3 mg/ 次,1 次/d。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的用法是:口服,75 mg/ 次,1 次/d。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78)的用法是:口服,100 mg/ 次,1 次/d。联用利伐沙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抗栓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方法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利伐沙班(生产企业:德国Bayer Pharma AG;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75)的用法是:口服,10 mg/ 次,1 次/d。对两组患者均治疗12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2)在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中的出血分级标准将出血性事件分为大出血、小出血及轻微出血三种类型。上述出血性事件的评定标准是:(1)大出血: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病灶有明显的出血点,其血红蛋白(HGB)水平降低>50 mg/L。(2)小出血: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病灶有小出血点,其HGB 水平降低30 ~50 mg/L。(3)轻微出血: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病灶有微小的出血点,其HGB水平降低<30 mg/L。3)在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FIB 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 均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s)

表1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s)

时间 组别 PT(s) APTT(s) FIB(g/L)治疗前对照组(n=35) 7.78±1.32 21.87±3.62 1.83±0.15观察组(n=35) 7.75±1.41 21.69±2.06 1.80±0.27 t 值 0.092 0.256 0.575 P 值 0.927 0.799 0.567治疗后对照组(n=35) 16.87±1.08 37.58±2.10 4.01±0.49观察组(n=35) 17.53±1.43 38.79±2.37 4.28±0.56 t 值 2.179 2.261 2.147 P 值 0.033 0.027 0.035

2.2 两组患者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轻微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小出血、大出血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例(%)]

2.3 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PCI 术,可使用导管吸除血栓,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冠状动脉的通畅度,改善其心肌供血,恢复其心肌功能,进而改善其心房颤动的症状[4]。研究发现,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PCI 后,在支架的影响下,其冠状动脉局部血管壁的光滑度可明显下降,此位点发生血栓凝集的风险较高,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PCI 术后,临床上常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其进行抗栓治疗。其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属于基础用药。这两种药可以抵抗血小板的凝集,改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此药可减少维生素K 对凝血因子的影响,并可诱导肝脏细胞产生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抑制血小板凝集反应,从而发挥抗栓的作用[5]。在用药期间,华法林对已经存在的凝血因子无直接的对抗作用,易增加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利伐沙班是一种口服的Xa 因子直接抑制剂。此药不需要抗凝血酶Ⅲ等辅助因子,可通过选择性阻断Xa 因子的活性位点发挥抗凝作用,并可参与到凝血级联反应中,延长凝血酶原时间,起到抗凝的效果[6]。研究发现,利伐沙班可通过内源性途径及外源性途径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a,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7]。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PCI 术后,将利伐沙班应用于对其进行抗栓治疗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其凝血功能,且不会提高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抗栓出血性华法林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