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阴止渴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2021-11-02 00:51梁惠娇陈焕旭刘溢明林丽蓉梁映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抵抗空腹胰岛素

梁惠娇,陈焕旭,刘溢明,林丽蓉,梁映亮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5)

2 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目前临床医生在治疗T2DM 时主要是将控制患者血糖的水平作为治疗目标。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但长时间、大剂量地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T2DM 患者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1]。中医认为,T2DM 属于“消渴”的范畴。近几年,越来越多的T2DM 患者选择使用中药进行治疗[2]。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育阴止渴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 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 年3 月至2021 年9 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100 例T2DM 患者。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及《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中关于T2DM 的诊断标准,属燥热津伤或气阴两虚型T2DM[3],存在舌苔黄腻、心悸失眠、咽干喉燥及脉细数等情况。2)意识清晰,认知能力正常。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患有1 型糖尿病。2)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障碍。3)病情危重。4)患有免疫功能异常、严重的感染或恶性肿瘤。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中有男35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27 ~83 岁,平均年龄为(53.69±2.37)岁;其病程为1 ~15 年,平均病程为(4.28±1.23)年。研究组患者中有男32 例,女18 例;其年龄为32 ~85 岁,平均年龄为(53.25±3.59)岁;其病程为1 ~12 年,平均病程为(4.26±1.2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让两组患者均每天口服3 次二甲双胍,每次服500 mg。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育阴止渴方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成为:白芍15 g,桃仁15 g,生地15 g,麦冬15 g,党参15 g,玉竹10 g,当归10 g,茯苓10 g,知母10 g,天花粉10 g,葛根10 g,甘草6 g。为口苦目赤的患者加用夏枯草5 g 和龙胆草10 g。为腰膝酸软的患者加用何首乌10 g 和枸杞10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天服1 剂,早、晚各服1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的水平、餐后2 h 血糖(2 hPG)的水平、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的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m)2。胰岛素抵抗指数= FBG× 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22.5。治疗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4]。显效:治疗后,患者FBG 的水平≤7 mmol/L,2 hPG 的水平≤8.2 mmol/L,全血HbA1c 的水平≤7%。有效:治疗后,患者FBG 的水平为7.1 ~8.3 mmol/L,2 hPG 的水平为8.3 ~10 mmol/L,全血HbA1c 的水平为7.1%~7.5%。无效:治疗后,患者FBG 的水平>8.3 mmol/L,2 hPG 的水平>10 mmol/L,全血HbA1c 的水平为>7.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 的水平、2hPG 的水平及全血HbA1c 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FBG 的水平、2 hPG 的水平及全血HbA1c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 的水平、2 hPG 的水平及全血HbA1c 的水平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BG 的水平、2 hPG 的水平及全血HbA1c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 的水平、2 hPG 的水平及全血HbA1c 的水平(±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 的水平、2 hPG 的水平及全血HbA1c 的水平(± s)

组别 时间 FBG(mmol/L)2 hPG(mmol/L)HbA1c(%)对照组(n=50) 治疗前 8.67±2.01 10.67±2.15 7.65±1.14治疗后 5.26±1.20 7.22±0.58 6.39±0.64 t 值 10.30 10.95 6.81 P 值 <0.05 <0.05 <0.05研究组(n=50) 治疗前 8.47±1.86 11.25±2.55 7.79±1.20治疗后 4.14±0.39 5.57±0.48 5.24±0.77 t 值 16.1 15.47 12.64 P 值 <0.05 <0.05 <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的水平、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的水平、BMI 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其BMI 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的水平、BMI 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的水平、BMI 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s )

组别 空腹血清胰岛素(mU/L) BMI 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50) 9.78±1.22 13.25±2.34 25.02±3.25 18.56±1.79 5.07±2.06 3.34±1.77对照组(n=50) 9.75±1.38 11.17±2.59 25.12±3.23 21.53±2.10 5.15±2.59 4.70±2.16 t 值 0.11 4.21 0.15 7.61 0.17 3.44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3 讨论

导致T2DM 发生的基础诱因是胰岛素抵抗。该病患者会出现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能力降低、胰岛β 细胞功能下降的情况。使用传统的降糖药物治疗T2DM 无法有效地抑制患者胰岛β 细胞的功能衰竭[5]。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型药物。该药可有效地降低T2DM 患者FBG 及2 hPG 的水平,增加其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6]。但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为BMI <35的T2DM 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7-8]。长时间、大剂量地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T2DM 患者易发生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乳酸酸中毒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9]。

中医认为,T2DM 属于“消渴”的范畴。导致T2DM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存在阴虚燥热的情况。临床上主要使用育阴止渴方治疗T2DM[10-11]。本次研究中,我们为研究组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育阴止渴方进行治疗。该方中的白芍可养血、敛阴止汗、平抑肝阳;桃仁可活血祛瘀;生地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可养阴润肺、生津止渴;党参可益气生血;玉竹可养阴润燥;当归可补血调阴;茯苓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知母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天花粉和葛根可生津止渴;甘草可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可共奏育阴止渴、生津之功效。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育阴止渴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 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的水平,缓解其胰岛素抵抗,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抵抗空腹胰岛素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