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2021-11-02 00:52洪菊培曹洪刚沈福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贝伐珠中位生存期

洪菊培,曹洪刚,沈福军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盐城 224000)

据调查,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居所有癌症的首位。在肺癌患者中,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80%。病情处于晚期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出现咳血、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1]。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挽救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的主要手段。但是化疗的副作用较多,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2]。贝伐珠单抗属于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相结合,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促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在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VEGF 发挥着重要作用[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联用贝伐珠单抗和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9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5 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通过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患有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肿瘤TNM 分期为Ⅳ期;2)预计的存活时间在3 个月以上;3)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相关的《同意书》;4)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标准的评分在80 分以上;5)临床资料完整。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癌灶侵犯重要血管,已经向远处转移;2)凝血功能异常;3)发生的消化道溃疡处于活动期;4)存在非治愈性创伤;5)存在出血倾向;6)有咯血史;7)在入组前使用大量的溶栓剂或抗凝药进行治疗;8)存在精神系统疾病。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n=33例)和研究组(n=32)。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 例;其年龄为40 ~85 岁,平均年龄为(55.6±12.1)岁。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6 例;其年龄为40 ~86 岁,平均年龄为(55.8±12.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化疗,方法是:在化疗的第1 天、第8 天,为患者静脉滴注25 mg/m2的长春瑞滨。在化疗的第1 ~第8 天,为患者静脉滴注35 mg/m2的顺铂。化疗21 d 为一个周期,共化疗6 个周期。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加用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贝伐珠单抗的用法是:在对患者进行化疗的前24h,为其静脉输注7.5mg/kg 的贝伐珠单抗,在90min 内输注完毕。每隔3 周为患者输注1 次7.5mg/kg 的贝伐珠单抗。第二次给药的时间为60min,第三次及第四次给药的时间均为30min。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定标准是:(1)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目标病灶消失。(2)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目标病灶长短径的总和缩小≥30%。(3)病情稳定:治疗后,患者目标病灶长短径的总和缩小<30%。(4)病情进展:治疗后,患者目标病灶长短径的总和增加>20% 或发现新的病灶。病情的控制率=(部分缓解例数+完全缓解例数+病情稳定例数)/总例数×100%,病情的客观缓解率=(部分缓解例数+ 完全缓解例数)/ 总例数×100%。2)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从开始化疗到患者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开始化疗到病灶增大)。3)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获得的所有数据导入SPSS20.0 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检验处理,计量资料包括两组患者的中位总存活期、中位无进展存活期,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两组患者病情的控制率、病情的客观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 表示,用χ² 检验。组间数据差异的判定结果采用P值描述,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情的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长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比较(个月,± s)

表2 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比较(个月,± s)

组别 中位总生存期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研究组(n=32) 24.5±3.7 11.2±2.8常规组(n=33) 18.6±4.1 7.5±2.2 t 值 7.334 6.208 P 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呈逐步攀升的态势。含铂类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癌细胞DNA 的合成,是临床上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药[4]。研究发现,VEGF 在肿瘤细胞增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为肿瘤细胞大范围扩散提供条件。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有效药物。此药主要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5-6]。为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后,药物可与其体内的VEGF 相结合,促使VEGF 失活,避免肿瘤细胞广泛扩散[7-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贝伐珠单抗和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贝伐珠中位生存期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跟踪导练(4)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对胃癌3年总生存期的影响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