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检查在消化道穿孔诊断及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02 00:51董巧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肠穿孔门静脉穿孔

董巧云,周 伟

(1. 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昆山 215300 ;2.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昆山 215300)

消化道穿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此病患者起病急,不适感较为明显,严重时可危及其生命[1-2]。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影像学检查对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3-4]。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多层螺旋CT 检查在消化道穿孔诊断及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收治的96 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 例,女性患者38 例;其年龄为22 ~58 岁,平均年龄为(39.9±8.0)岁;其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0.2 ~5.5 d,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0.9±0.3)d;其中,存在外伤史的患者有16 例,不存在外伤史的患者有80 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中探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有上消化道穿孔患者45 例(其中包括胃穿孔患者25 例、十二指肠穿孔患者20 例),有下消化道穿孔患者51 例(其中包括结肠穿孔患者19 例、阑尾穿孔患者17 例、小肠穿孔患者15 例)。这些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年龄在20 ~65 岁之间;2)病情被确诊为消化道穿孔;3)符合进行手术的适应证;4)入院后先后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 检查;5)临床资料完整。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不能配合进行影像学检查;2)存在精神病史及沟通障碍、认知障碍;3)存在消化道急性出血及其他急腹症;4)在入院前接受过相关治疗。

1.3 检查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患者进行X 线检查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坐位,使用GE-TH600X 型X 线机对其消化道进行扫描,检查时的焦距为180 cm,电流为30 ~35 mA,电压为62 ~74 kV。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的方法是:对患者的消化道进行平扫,扫描时的各项参数是:电压为120 kV,螺距为0.8。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对患者进行CT 增强扫描,扫描的范围为膈肌顶部到耻骨联合平面。在对患者进行CT 增强扫描前,为其注射80 ~100 mL 的碘比乐,原始数据重建层厚为1 mm,层间隔为0.75 mm。将这些患者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 检查的结果与手术中探查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1.4 观察指标

1)比较对这些患者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不同类型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2)比较对这些患者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不同部位(胃、十二指肠、结肠、阑尾、小肠)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3)比较对这些患者进行不同时期(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4)比较对这些患者进行不同时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消化道穿孔的总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这些患者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 检查时不同类型消化道穿孔检出率的比较

对这些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上消化道穿孔、下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及消化道穿孔的总检出率均高于对其进行X 线检查时其上消化道穿孔、下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及消化道穿孔的总检出率,P<0.05。详见表1。

表1 对这些患者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 检查时不同类型消化道穿孔检出率的比较[例(%)]

2.2 对这些患者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 检查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检出率的比较

对这些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结肠穿孔、阑尾穿孔、小肠穿孔的检出率均高于对其进行X 线检查时其上述部位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P<0.05。详见表2。

表2 对这些患者进行X 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 检查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检出率的比较[例(%)]

2.3 对这些患者进行不同时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检出率的比较

对这些患者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结肠穿孔、阑尾穿孔、小肠穿孔的检出率均高于对其进行平扫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上述部位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P<0.05。对这些患者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结肠穿孔、阑尾穿孔、小肠穿孔的检出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对这些患者进行不同时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检出率的比较[例(%)]

2.4 对这些患者进行不同时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消化道穿孔总检出率的比较

对这些患者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消化道穿孔的总检出率均高于对其进行平扫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消化道穿孔的总检出率,P<0.05。对这些患者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消化道穿孔的总检出率相比,P>0.05。详见表4。

表4 对这些患者进行不同时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消化道穿孔总检出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消化道穿孔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5-6]。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影像学检查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6-7]。对消化道穿孔患者进行X 线检查的结果易受到患者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影响[8-10]。对于穿孔位置较为特殊的消化道穿孔患者,对其进行X 线检查难以对其病灶部位进行定位[11-12]。近年来,多层螺旋CT 检查被广泛地应用于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中。此检查的图像分辨率较高[13-14]。有研究指出,此检查对于腹腔内游离气体的敏感性较高,在确诊消化道穿孔及定位发病部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这些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高于对其进行X 线检查时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且对这些患者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及消化道穿孔的总检出率均高于对其进行平扫期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其不同部位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及消化道穿孔的总检出率。这充分肯定了多层螺旋CT检查在诊断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价值。多层螺旋CT 检查的空间分辨力较高,可较为细致且全方位地显示出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多层螺旋CT 检查应用于消化道穿孔诊断及定位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肠穿孔门静脉穿孔
老年人结直肠穿孔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结肠镜检查致结肠穿孔的诊治进展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